词条 | 香堆镇 |
释义 | 香堆镇辖行政村13 个,其中纯牧业村两个,半农半牧村两个, 农业村9 个。 自然村(组)60 个;总户数1239 户;总人口8222 人:男; 4070 人,女: 4152 人;劳动力3156 人。全镇区域面积960 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2061 亩;耕地面积7765.45 亩;全镇共有土地 7764.45 亩。 水浇地: 4115.81 亩;全镇牲畜总数73973 头(只、匹)。 基本信息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察雅县香堆镇 香堆镇平均海拔3700 米, 属山地暖温带干旱河谷气候。气候特点:干旱,全年降雨分布不均,春季多风沙,夏季降雨较多,伴有洪涝、雹灾现象。 气象:平均温度 9°C , 6 — 8 月份平均温度 20°C ,年平均最高气温 15°C ,极端最高 / 最低气温为 30.3°C/ — 10.2°C ,年平均降水量 365 毫米。 农业资源:黑青稞为该镇的特产资源,营养丰富,开发价值大,在我镇种植较广。 自然资源:该镇虫草资源丰富,是农牧民现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旅游资源:该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向康大殿、觉克寺、仁达摩崖造像,弥沙洞等众多旅游景点,其中 向康大殿以天生弥勒佛像而闻名于康区,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堆镇低处察雅县东南部,全镇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共辖13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平均海拔为3700米左右。因此,农作物主要以高原青稞为主。全镇共有人口8222人,其中劳动力3194人。农业人口为7380人,牧业人口847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2003年全镇共创造国民生产总值1729.7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元,其中现金收入达到498.8元。 经济概况农业香堆镇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现全镇共有耕地面积7764.45亩,其中旱地3648.64亩,水浇地4115.8亩,人均耕地面积0.94亩,群众主要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黑青稞为我镇特有的优良品种,黑青稞产量高,营养丰富,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因此今年我镇把黑青稞作为优良品种进行了普遍推广种植,以黑青稞为主的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到6537亩。2003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为7514.45亩,其中青稞6910.45亩,春小麦346亩,豌豆258亩,粮食总产量为442万斤,人均粮食产量537.5斤。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镇逐步加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今年全镇共种植油菜250亩,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安排,2003年我镇共实行退耕还林604亩,号召组织群众自筹自栽树苗3000余株,成活28000余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同时为了有效保护树苗,我镇对每片退耕还林土地都指定了专人看管,并组织群众400余人出工6000余个工日,筑起退耕还林保护围墙4000余米。 牧业牧业在香堆镇国民经济占主要地位,是农牧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今年我镇在牧业方面主要是围绕着牲畜防疫、提高牲畜出栏率,加强草场建设等来开展工作的。我镇现有草场12061亩,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9.73%,今年,我镇在仁达、仁江等主要牧区重新划分了冬夏季草场,健全轮流放牧制度。并在旺布、左东、当多等地实行人工种草225亩。2003年全镇新生仔畜22669头(只、匹),其中成活21536头(只、匹),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全年牲畜共死亡1461头(只、匹),死亡率为1.9%,全年牲畜总出栏21914头(只、匹),其中自用14740头(只、匹),小牲畜出栏17850头(只、匹),出栏率分别为19%和33.6%全年牲畜总增长19357头(只、匹),2003年末全镇牲畜存栏数为72673头(只、匹),其中牛21590头,马2033匹,驴65头,羊48958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