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线粒体DNA
释义

定义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线粒体能为细胞产生能量,是在细胞线粒体内发现的脱氧核糖核酸特殊形态。

结构

大小与数量

线粒体DNA(mtDNA)呈双链环状,在哺乳动物中大小一般在15kb~18kb之内。一个线粒体中一般有多个DNA分子。

基因构成

mtDNA虽能合成蛋白质,但其种类十分有限。迄今已知,mtDNA编码的RNA和多肽有:线粒体核糖体中2种rRNA(12S及16S),22种tRNA,13种多肽(每种约含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线粒体各部分的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由核DNA编码并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运送到线粒体各自的功能位点上。正因如此,线粒体的遗传系统仍然要依赖于细胞核的遗传系统,由此,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复制

mtDNA可自我复制,其复制也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用同位素标记证明,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其复制仍受细胞核的控制,复制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是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

性质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有如下有趣的性质:

所有的基因都位于一个单一的环状DNA分子上。

遗传物质不为核膜所包被。

DNA不为蛋白质所压缩。

基因组没有包含那么多非编码区域(垃圾DNA或“内含子”)。

一些密码子与通用密码子不同。相反,与一些紫色非硫细菌相似。

一些碱基为两个不同基因的一部分:某碱基作为一个基因的末尾,同时作为下一个基因的开始。

线粒体DNA比DNA存活时间长得多,而且遗传自母亲,因此用来确认家庭关系十分理想。

母系遗传

人身体所有细胞里面都有线粒体,但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子遗传给后代。mtDNA是Mitochondrial DNA(线粒体DNA)的缩写,是承载线粒体遗传密码的物质。男人线粒体只伴随此男人生活一生,然后终结,不能遗传给后代。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mtDNA结构类型是反映母系脉络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现代人mtDNA,能弄清各民族、各地人的母系血缘关系。通过检测古尸线粒体,可弄清历史上各个民族间的母系血缘关系、历史故事、迁徙路线、历史名人的民族、身份。

母亲给儿女贡献了50%的遗传基因,对儿女遗传特性有着和父亲一样的影响力。古代一夫多妻,有时抢掠战败民族女性为妻为妾。胜族由于不适应败族地区气候地理条件(如华夏族不适应寒冷、干燥、冻土的胡人族的漠北地域),一般打完胜仗带着抢来的妾返回祖籍并共同生活生育儿女。异族妻妾生育的孩子虽有一半异族基因,但文化上被视作其父民族的人。儿子长大后继续到异族领地抢掠妻妾,生育的孙子辈已有75%异族血统,但仍被视作属于其爷爷民族的人。虽然孙子的Y染色体仍然和爷爷的一样类型,但其母系线粒体mtDNA,以及身体常染色体已和其爷爷的大不相同。如此不断循环,导致民族的文化、语言虽然还是祖先的,但若干代后民族人口的血统、基因已发生很大改变。

因此,一个民族、地区人群的母系线粒体mtDNA结构类型和构成比例,比父系Y染色体更能反映其遗传和血统特性。

“线粒体DNA”是只通过母系一脉传递的遗传基因,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线粒体DNA”,却无法将它遗传给自己的后代。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性生下的全都是儿子,她的“线粒体DNA”遗传链将因此终止。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西基斯称,“线粒体DNA”一般很难发生改变,平均要过2万年“线粒体DNA”才会发生微小的变异。他说:“大多数现代欧洲人的‘线粒体DNA’可分为7种类型,就仿佛血型一样。我们相信,每个‘线粒体DNA’相同的人都是数万年前同一个女人的后代。”

西基斯教授称:“在同一时代生活着大量的原始女性。然而她们要么没有长到成年,要么没有生下孩子,要么生下的全是男孩,但这7个女人不仅活了足够长时间,并且每人至少生了两个女儿,开始了‘线粒体DNA’的遗传链,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家通过10多年的DNA研究发现,现代欧洲人其实大多数都是远亲,97%的欧洲人都是繁衍自1万年前到4.5万年前的7个不同女性,这7名原始女人被称做是欧洲的“宗族母亲”。7名原始女人通过“线粒体DNA”和现代欧洲人联系到了一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