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宪政基础研究 |
释义 | 对于宪政的基础研究,借鉴国内外宪政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宪政实践的经验教训,试图对宪政在何种条件下成为可能以及如何夯实宪政基础等问题作出回答。 书名:《宪政基础研究》 作者:何士青 ISBN:9787560946948 类别:研究资料 定价:22.80 元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宪政一开始就与政治文明结下不解之缘.宪政建设既是迈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中国,实现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完成这项课题,既需要实践行动,也需要理性思考,以探究社会主义宪政存在的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路径。本著作以此为主题,借鉴国内外宪政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宪政实践的经验教训,试图对宪政在何种条件下成为可能以及如何夯实宪政基础等问题作出回答。导论部分对宪政进行简要诠释,对宪政基础进行简要说明。第一至第六章对宪政基础进行详细阐释。第一章分析宪政的人性基础,指出“止恶扬善”是人性视野中的宪政功能、“以人为本”是宪政文明的人性之维;第二章分析宪政的经济基础.指出宪政根植于市场经济,推进中国宪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三章分析宪政的政治基础,指出民主是宪政的政治基础,推进中国宪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章分析宪政的社会基础,指出公民社会是宪政的社会基础,推动中国宪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公民社会;第五章分析宪政的理念基础,指出民主、法治、人权等理念是宪政的思想基础,推进中国宪政建设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六章分析宪政的价值基础,指出国家共和是宪政的国家价值、公民幸福是宪政的人本精髓、可持续发展是宪政社会价值在当代的突出表现、公民美德是宪政的道德价值。结论是不同的宪政基础决定不同的宪政建设模式,西方宪政建设模式是自然演进型,中国宪政建设模式是政府推进型。 作者简介何士青,湖南长沙人,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之一。在《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理论版》、《现代法学》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政治文明的法学解读》、《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等著作5部。 图书目录导论 第一章 宪政的人性基础 一 人性及其善恶评价 (一)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 (二)人性善恶的评价标准在于人性行为的社会效应 二 人性与宪政思想之概览 (一)人性与宪政思想之源流 (二)人性与宪政思想之总括 三 止恶扬善:人性视野中的宪政功能 (一)宪政通过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而张扬人之善性 (二)宪政通过设定公民义务而抑制人之恶性 (三)宪政通过规制国家权力而防止恶政、实现善政 四 以人为本:宪政文明的人性之维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诠释 (二)以人为本的宪政解读 (三)以人为本是宪政文明的人性之维 第二章 宪政的经济基础 一 政治对经济的依赖关系 (一)政治根源于经济 (二)政治决定于经济 (三)政治服务于经济 二 宪政根植于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 (二)法治归根结底是宪法之治 (三)宪政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四)宪政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崛起及其对宪政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在中国崛起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崛起对宪政的影响 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一)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 (三)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以市场为取向的政府职能 第三章 宪政的政治基础 一 民主政治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民主政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 (二)民主政治是权利政治 (三)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 (四)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 二 民主政治是宪政的政治基础 (一)民主政治是宪政的政治前提 (二)民主政治与宪政相契合 三 中国宪政民主的历史回顾与现状考察 (一)中国宪政民主的历史回顾 (二)中国宪政民主的现状考察 四 夯实中国社会主义宪政的民主政治基础 (一)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原则 (二)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 第四章 宪政的社会基础 一 公民社会及其规定性 (一)公民社会概念源远流长 (二)公民社会的存在肇始于近代西方 (三)公民社会具有多方面规定性 二 公民社会是宪政的社会基础 (一)公民社会为宪政提供最基本的主体 (二)公民社会为宪政提供丰富的内容 (三)公民社会为宪政提供社会支撑系统 三 中国社会转型与宪政建设工程启动 (一)中国政治社会历史悠久 (二)当代中国从政治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 (三)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启动宪政建设工程 四 发展公民社会,为宪政提供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一)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 (二)构建和谐的法律体系 (三)强化公民意识 (四)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制衡 第五章 宪政的理念基础 一 宪政理念及其构成 (一)宪政理念是理念的特殊存在形式 (二)宪政理念是由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三)宪政理念的类型 二 宪政理念具有丰富的内容 (一)人民主权理念 (二)人权理念 (三)权力制约理念 (四)法治理念 三 宪政理念对宪政建设的基础作用 (一)宪政理念对宪政建设的基础作用:规范分析 (二)宪政理念对宪政建设的基础作用:实证分析 四弘扬社会主义宪政理念,推进中国宪政建设 (一)宪政理念缺失是中国宪政建设艰辛的重要原因 (二)培养有中国特色的宪政理念,为宪政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第六章 宪政的价值基础 一 国家共和:宪政的国家价值 (一)建立共和国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 (二)宪政对共和国家的促进和维护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含义与宪法保障 二 可持续发展:宪政社会价值的当代凸显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各国的共同选择 (二)宪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 公民美德:宪政的道德价值 (一)公民美德是一种良好的政治道德 (二)公民美德是宪政的道德基础 (三)宪政培养公民美德的价值功能 四 公民幸福:宪政的人本精髓 (一)公民幸福及其基本要素 (二)宪政导源于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宪政是实现公民幸福的根本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