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现代劳动价值论
释义

简介

作者:刘永佶 著

ISBN:10位[7501770077] 13位[9787501770076]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定价:¥29.80 元

内容提要

人类的进步,是以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标志的。正是这一点,要求我们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探讨现代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劳动方式,并对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即其经济政治权利进行分析,由此而规定现代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不是先验的真理,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而是生存于现实经济社会矛盾中的劳动者利益的反映,是他们经济意识的概括,是对现实经济过程及其矛盾的理论分析。基于这样的考虑。写作了本书,力求从现代劳动者经济意识的概括和经济矛盾的分析中,形成了对现代劳动价值论的规定。

本书内容分为:第一章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第二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第三章 现代劳动价值论的根据与必然、第四章 交换劳动形成价值:劳动交换中的人际关系、第五章 现代资本与剩余价值、第六章 劳动公有制与公共价值。

编辑推荐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是劳动者的经济观,它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得到了系统表述,同时也在百余年的历史上经历着攻击与捍卫,批判与论争。本书根据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概括现代劳动者的经济意识,发展劳动价值论,并由此来论证发展了的劳动者的利益,捍卫他们的利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劳动价值论是劳动者的经济观

一、劳动:人本质的核心、人性的根据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劳动者是历史的主体

三、人的价值与财富的创造和为他人的服务

四、权利:对人生命和劳动力、劳动条件、劳动成果的所有与社会关系

五、劳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括劳动者经济意识,揭示经济矛盾

六、交换经济中的价值关系

七、交换的价值与人的价值之统一:劳动

八、价值规定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渊源和逻辑前提

二、产业工人利益和意识的集中概括

三、从劳动出发强调劳动者的主体性

四、从商品出发:突出商品经济的“客观逻辑”

五、价值、劳动力与劳动二重性

六、价值形式的演变与商品拜物教

七、货币与资本

八、劳动力商品与剩余价值

九、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第三章 现代劳动价值论的根据与必然

一、现代劳动价值论:揭示和论证现代经济矛盾的基本理论

二、资本全球化与工业文明新阶段

三、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劳动技术与技术劳动

四、生产经营规模的拓展:劳动管理和管理劳动

五、服务劳动的产业化

六、现代劳动价值论要全面概括现代劳动者的经济意识

第四章 交换劳动形成价值

劳动交换中的人际关系

一、价值是对人劳动交换关系的规定

二、交换的劳动决定价值

三、关于商业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

四、价值量:劳动者技能与劳动时间

五、对需要的界定及其对价值量的影响

六、交换过程:货币及其演变

七、价格:价值量在供给与需求矛盾及市场、竞争中以货币形式的实现

第五章 现代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资本私有制的具体形式

二、资本所有权的新组合及其派生的占有权的形成:股份公司与垄断资本

三、国家资本与资本国家

四、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资本

五、劳动力所有权的强化与劳动者联合

六、剩余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占有与分割

第六章 劳动公有制与公共价值

一、劳动公有制:自由劳动者平等交换关系的制度化和人性升华新阶段

二、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权与对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权:劳动公有制的基本内容

三、与劳动公有制内在统一的民主法制:所有权主体对占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管理权的控制

四、公共价值:劳动者个体在联合劳动中为其总体发展创造的价值

五、公共价值的占有和提取、分割、使用

六、以民主法制强化和保证所有权主体地位,促进劳动者联合,提高其素质技能:劳动公有制发展之根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