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代教育学 |
释义 | 《现代教育学》为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作者较好地处理了抽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关系,使得《现代教育学》的内容克服了传统教育学中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的弊端。同时采用学术性、历史性、针对性和批判性有机结合的方法,全面论述了教育与人和社会、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教育目的、教育改革、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等教育学的基本论题。 基本信息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05年6月1日)平装: 407页 开本: 16开 ISBN: 704017121X 条形码: 9787040171211 编辑推荐《现代教育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课教材,也可供广大从事教育科研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扈中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常委理事。四川梁平人。合著《中国教育两难问题》。 李方,教授,曾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湛江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广东省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生于广东。著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编有《教学与班主任技能训练》、《教育学》等。 张俊洪,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目录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 第二节 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人·社会·教育 第一节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第一节 教育规律 第二节 教育原则 第三节 教育艺术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五章 教育改革 第一节 教育改革的理论 第二节 教育改革实践概览 第六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 第二节 教师的权利、义务和价值 第三节 教师的素质 第七章 课程 第八章 教学理论 第九章 教学实施 第十章 德育 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 同名书籍作者:陈梦稀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简介为了促进教育学学科建设,适应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组织湖南省9所高校的教育学教师编写了这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内容上尽可能反央当代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力求做到既保持现行教育学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又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书是为师范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我们认为,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对教育的基本原理有明确的认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因此,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以理论阐述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为主线,结合理论阐明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等,这有助于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对于教育学中争议较多的学术性问题,本书尽可能多地提供了一些观点和理论供学生思考、选择。例如对“教育”的解释,本书列举了古今对外具有代表性的12种观点;关于教育本质的规定、课程的内涵、教学艺术的界定等,提供了不少学者的观点,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发表了我们自己的看法,可供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同时在书后附有参考文献,为学生提供有关的阅读线索。 目录前言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现代国内外课程改革 第八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的作用与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教学原则 第九章 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第二节 国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一章 教学模式与教学艺术 第一节 教学模式 第二节 教学艺术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 第三节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第四节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第十三章 现代学校德育 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功能与过程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第三节 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 第四节 现代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势 第十四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班级活动的组织 第十五章 教育科研 第一节 教师与教育科研 第二节 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 参考文献 同名书籍2书籍作者: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 图书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5 ISBN:9787536112490 简介本书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组织有关人员,为适应公共课教育学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它力求体现时代精神,尽可能反映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科研所取得的先进成果。它从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力求简明、扼要地论述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内容的衫性和可读性。它适合师范院校本、专科公共课教育学教学使用,也可以用作教育学的函授与刊授教材和自学读本。本书的编写,得到校、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一些兄弟院校教材和公开发表的有关专著和论文。 作者简介本书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组织有关人员,为适应公共课教育学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它力求体现时代精神,尽可能反映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科研所取得的先进成果。它从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力求简明、扼要地论述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内容的衫性和可读性。它适合师范院校本、专科公共课教育学教学使用,也可以用作教育学的函授与刊授教材和自学读本。本书的编写,得到校、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一些兄弟院校教材和公开发表的有关专著和论文。 目录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教育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关系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全面发展教育 第三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四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现代课程的改革 第三节 我国中学的课程 第五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的作用和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教学原则 第六章 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第一节 教学形式概述 第二节 教学方法概述 第三节 备课 第四节 上课 第五节 学习指导 第七章 学校德能过程 第一节 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第二节 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第一节 学校德育的途径 第二节 学校德育的方法 第三节 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九章 课外教育活动 第一节 课外教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 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 第四节 中学各科课外教育活动简介 第十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方法 第三节 班级组织及管理 第十一章 教育测评 第一节 考试 第二节 德育测量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种类和原则 第四节 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第十二章 学校管理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第四节 对学校领导管理人的要求 第十三章 教师的科研方法 第一节 文献法和思辨法 第二节 教育调查法 第三节 教育实验法 第四节 教育经验总结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