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代汉语语法教程 |
释义 | 本教程是北大版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语言知识类规划教材。全书共七章,相关章节后配有思考与练习,书后附有参考答案、标点符号用法等内容。本教程针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讲授汉语语法知识,强调实用性。全书对外国人学习汉语需要特别注意的语法点进行了重点介绍。外国留学生通过本教程的学习,可初步掌握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本书部分例句和练习选自当代书刊的真实语料,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同时能够提高汉语水平。 适用人群本教程可供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训教材或供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学参考。 本书特点第一,本书重点在于介绍外国人学习汉语时语法难点、重点和语法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本书很大篇幅讲各种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外国学习者运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二,本书花了比较大的篇幅介绍汉语的特殊句式和特殊结构。例如,本书除了描写各种“把”字句的构成模式之外,还介绍了这些句式的使用情境,并通过句式变换来展示这些句式与其他相关句式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外国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特殊句式。 第三,重视介绍外国人习得汉语过程中一些比较难掌握的语法功能词。例如汉语“就”、“也”、“才”、“都”等副词的用法以及汉语的动态的表达方式(动态助词、虚化的趋向动词以及某些副词等)等都有一定的篇幅来介绍。 第四,为了帮助外国学生提高汉语的能力,专门设计了一定数量的练习,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句式或者特殊的格式造句或造短语;也设计了一些练习帮助他们掌握用法复杂的副词和一些重要的虚词。 第五,书中的例句既有相当数量初级词汇的语法例句,后面也有一些选自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例句。 第六,本书所使用的语法体系是比较通行的教学语法体系,同时也尽量与《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教学大纲》在术语上保持一致。 目录第一章 语法概说 1.1 什么是语法 1.2 语法单位 1.2.1 语素 1.2.2 词 1.2.3 短语 1.2.4 句子 1.3 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1.4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1) 1.5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1.5.1 现代汉语主要的语法特点 1.5.2 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1.5.3 汉语有丰富的量词 思考与练习(2) 1.6 汉语的词类 1.6.1 词类划分的依据 1.6.2 词类概观 1.6.3 词的兼类和词类的活用 思考与练习(3) 1.7 短语 1.7.1 短语的结构类型 1.7.2 短语的功能分类 1.7.3 复杂短语 1.7.4 短语结构层次分析 1.7.5 歧义短语(多义短语) 思考与练习(4) 1.8 句子成分 1.8.1 主语和谓语 1.8.2 述语和宾语 1.8.3 定语 1.8.4 状语 1.8.5 补语 1.8.6 中心语 1.8.7 独立成分 思考与练习(5) 1.9 句子的分类 1.9.1 句型 1.9.2 句式 1.9.3 句类 思考与练习(6) 第二章 实词的特征、应注意的用法及部分相关句式 2.1 名词及其应注意的用法和部分相关句式 2.1.1 名词主要的语法特征 2.1.2 名词的类别 2.1.3 名词及相关词语的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7) 2.2 动词及动词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2.2.1 动词的语法特征 2.2.2 助动词的运用 2.2.3 趋向动词及应注意的问题 2.2.4 离合词 2.2.5 动词重叠式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2.6 “有”构成的句子 2.2.7 心理动词及其句式 2.2.8 不及物动词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8) 2.3 形容词及比较句 2.3.1 形容词 2.3.2 形容词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2.3.3 比较句 思考与练习(9) 2.4 数词 2.4.1 基数词 2.4.2 序数词及不同意义序数的表示方式 2.4.3 倍数的表示 2.4.4 分数的表示 2.4.5 概数的表示 2.4.6 “两”与“二”的运用 思考与练习(10) 2.5 量词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5.1 量词的分类 2.5.2 量词的语法特征 2.5.3 注意量词与名词意义的联系 2.5.4 名量词与名词的组合 2.5.5 兼名量和动量的量词 2.5.6 不定量词“点儿”与“些” 思考与练习(11) 2.6 代词 2.6.1 人称代词 2.6.2 指示代词 2.6.3 疑问代词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12) 2.7 副词及某些副词的运用 2.7.1 副词的种类 2.7.2 副词的语法特征 2.7.3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7.4 部分副词的基本用法及相关句式 思考与练习(13) 第三章 虚词的特征、应注意的用法及部分相关旬式 3.1 介词及与介词相关的句式 3.1.1 介词的语法特征 3.1.2 某些介词的用法 3.1.3 “连”字句 思考与练习(14) 3.2 连词及其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2.1 连词的分类 3.2.2 连词的语法特征 3.2.3 连词和介词的兼类 3.2.4 连词“并”及副词“并” 3.2.5 连词的省略 思考与练习(15) 3.3 助词 3.3.1 什么是助词 3.3.2 助词的分类 3.3.3 助词的使用 思考与练习(16) 3.4 语气词 3.4.1 语气词及其特点 3.4.2 语气词的分类 思考与练习(17) 第四章 动态 4.1 动态助词和语气词表示动态 4.1.1 “了”的运用 思考与练习(18) 4.1.2 “着”的运用 思考与练习(19) 4.1.3 “过”的运用 思考与练习(20) 4.2 副词“在、正、正在”表示动态 4.3 虚化的趋向动词表示动态 4.3.1 “起来”表示动态 4.3.2 “下来、下去”表示动态 思考与练习(21) 第五章 补语及其种类 5.1 补语与中心语 5.2 充当补语的词语 5.2.1 补语主要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充当 5.2.2 介词短语也可以充当补语 5.2.3 少数程度副词也可以充当补语 5.2.4 量词短语也常常充当补语 5.3 补语的语义分类 5.3.1 结果补语 5.3.2 状态补语 5.3.3 程度补语 5.3.4 趋向补语 5.3.5 可能补语 5.3.6 动量补语 5.3.7 时段补语 5.3.8 时点补语 5.3.9 处所补语 思考与练习(22) 第六章 部分特殊句式和特殊格式 6.1 “被”字句 6.1.1 “被”字句的语义 6.1.2 “被”字句的构成 思考与练习(23) 6.2 “把”字句 6.2.1 “把”字句的句式语义 6.2.2 “把”字句的构成及其运用 思考与练习(24) 6.3 比况短语 6.3.1 ……+似的 6.3.2 动词“像/好像/仿佛/跟……似的”构成的比况短语 6.3.3 比况短语的句法功能 6.3.4 比况短语的表义分析 思考与练习(25) 第七章 复句 7.1 复句概说 7.1.1 什么是复句 7.1.2 复句中的主语 7.1.3 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7.2 复句的分类 7.2.1 联合复句 7.2.2 偏正复句 7.3 多重复句 7.4 紧缩复句 7.4.1 成对的关联词语构成的紧缩复句 7.4.2 单个关联词语构成的紧缩复句 7.4.3 没有关联词语的紧缩复句 思考与练习(26) 附录一 参考答案 附录二 标点符号的用法 附录三 常用名量词搭配表 附录四 常用离合词表 附录五 英汉语言学术语 附录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著者简介丁崇明,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