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贤良祠 |
释义 | 地理位置 位于安溪县湖头镇湖口村安溪第三中学校园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其地榕树数亩成荫,故名“榕树书院”。 人文历史李光地曾汇集名宦、学者在此进行学术研究。李光地辅佐康熙朝政,功昭南北,特别是密疏平定“三藩之乱”,力荐施琅复台也有勋绩,在理学、数学、历学也均有成就。雍正十一年(1773)为表彰李光地,改为今名。雍正间为表彰李光地,改为今名。 著名景点祠东向,原三进四合院式。一进现已改建为教师宿舍楼。第二进祠堂,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木构架,宽深各3间,建筑朴实无华。厅堂内外环墙,嵌上大理石镌刻的康熙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恭慕唐太宗劝农诏”、“朱文公家训”等诗文。“文革”中石刻局部遭凿毁。第三进为藏书楼,原珍藏《榕树全集》木刻印刷板一套。 祠前左侧原有驮龟与石构碑亭一座,今存碑身一方,上镌雍正谕祭文。文中赞扬李光地“学问优良”,“一代之完人”。 祠左邻为临水轩,系近年乡侨重修。整座建筑小桥流水,亭阁祠轩,宛若苏杭园林。 旅游信息交通路线:乘坐公交线路111、107、13路地安门下车 清朝专祠贤良祠,清代雍正八年世宗兴建,清朝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国家者的专祠,位于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 贤良祠坐北朝南,面积约740平方米。祠内立有清世宗宪皇帝御制贤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最初祀王、公、侯、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又增21人,共祀99人。 建立雍正八年世宗,世宗下诏:“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于民,以劳定国者,皆列祀典,受明禋。我朝开国以后,名臣硕辅,先后相望。或勋垂节钺,或节厉冰霜,既树羽仪,宜隆俎豆。俾世世为臣者,观感奋发,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师宜择地建祠,命曰‘贤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于是在地安门外之西营建,次年建成,颁御书“崇忠念旧”匾额,设位祭祀。有正殿、后室各五楹及东、西两庑。前殿以内大臣或散秩大臣、尚书、都统主之,后殿用太常寺长官。每年春、秋仲月,诹吉,派遣官员致祭。 入祀人物雍正朝 首批:佥议怡贤亲王允祥宜居首。大学士图海、赖塔、张英,尚书顾八代、马尔汉、赵申乔,河道总督靳辅、齐苏勒,总督杨宗仁,巡抚陈瑸。 (此后陆续入祀)大学士范文程、巴克什达海、阿兰泰、李之芳、吴琠、张玉书、李光地、富宁安、张鹏翮、宁完我、魏裔介、额色黑、王熙,领侍卫内大臣福善、费扬古、尹德,尚书励杜讷、徐潮、姚文然、魏象枢、汤斌,提督张勇、王进宝、孙思克、施琅,总督赵良栋、于成龙、傅腊塔、孟乔芳、李国英,都统冯国相、李国翰、根特,统领莽依图,将军阿尔纳、爱星阿、佛尼埒,副都统褚库巴图鲁。 雍正十二年:祀大学士田从典、高其位。 乾隆朝 乾隆元年,命入祀诸臣未给予谥号者全部追授。入祀尚书衔兼祭酒杨名时,大学士朱轼,内大臣哈世屯,尚书米思翰。 乾隆五年,祀总督李卫。 乾隆六年,祀尚书徐元梦,巡抚徐士林。 乾隆十年,厘定祠位。入祀超勇亲王策凌,列怡贤亲王左次龛。大学士马齐、伊桑阿、福敏、黄廷桂、蒋溥、史贻直、梁诗正、来保、傅恒、尹继善、陈宏谋、刘纶、刘统勋、舒赫德、高晋、英廉、徐本、高斌,协办大学士兆惠,左都御史拉布敦,尚书汪由敦、李元亮、阿里衮,尚书衔钱陈群,都统傅清,将军和起、伊勒图、奎林,总督那苏图、陈大受、喀尔吉善、鹤年、吴达善、何煟、袁守侗、方观承、萨载、提督许世亨,巡抚潘思矩、鄂弼、李湖、傅弘烈。 撒出乾隆二十年三月,爆发胡中藻案,四月,鄂尔泰的门生胡中藻被斩杀,鄂尔泰被撤出贤良祠,不准入祀。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冒赈案发,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被处死,于敏中的牌位被撤出贤良祠。 嘉庆朝 大学士福康安、阿桂、刘墉、王杰、朱圭、戴衢亨、董诰,尚书董邦达、彭元瑞、奉宽,总督鄂辉。 道光朝 大学士富俊、曹振镛、托津、长龄、卢荫溥、文孚、王鼎,协办大学士汪廷珍、陈官俊,尚书黄钺、隆文,将军玉麟,总督杨遇春、陶澍,河道总督黎世序。 咸丰朝 大学士潘世恩、文庆、裕诚,协办大学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抚胡林翼。 同治朝 大学士桂良、祁隽藻、官文、倭仁、曾国藩、瑞常、贾桢,大学士衔翁心存,协办大学士骆秉章,总督沈兆霖、马新贻。 光绪朝 恭忠亲王奕䜣,名臣大学士文祥、英桂、全庆、载龄、左宗棠、灵桂、宝鋆、恩承、福锟、张之万、麟书、额勒和布、李鸿章、荣禄、裕德、昆冈、崇礼、敬信,协办大学士沈桂芬、李鸿藻,将军长顺,总督沈葆桢、丁宝桢、岑毓英、曾国荃、刘坤一,提督宋庆,巡抚张曜。 宣统朝 大学士王文韶、张之洞、孙家鼐、鹿传霖,协办大学士戴鸿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