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咸丰重宝 |
释义 | 咸丰重宝直径36.9mm,缘厚2.4mm,内穿6.3mm,重14.9g。此币十分精美,字迹清晰深俊,铜材优良,呈金黄色,钱文精美,没一丝一毫拖泥带水,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简介当五十及以下计值称为“咸丰重宝”,高于当五十计值称为“咸丰元宝”,以区别于小平钱“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当十钱虽然是咸丰大钱中计值较低的品种,但是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所以也是自古以来古泉爱好者最关心并致力于收藏和欣赏的计值钱币。在诸多咸丰大钱之中,应当推举咸丰重宝当十钱币为最。铸期最长、数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广,无一不在咸丰大钱中占据首位。自咸丰三年起,宝泉、源、直、蓟、济、德、陕、巩、福、苏、浙、河、武、宝昌、云、川、桂、黔、(宝安)迪、伊、阿克苏、喀什、叶儿羌、库车等钱局均先后铸造咸丰当十大钱,并投入市场与小平钱同时流通。除了宝安钱局仅见部颁样钱外,其它各个钱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别,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当十计值重宝。 清宝泉局重宝当十“珍宝”版铁范铜一枚估价3.000—3.500,直径39mm较少见,极美品;清宝源局咸丰重宝当十母钱一枚估价4.000—5.000,直径34mm,少见,极美品;清宝源局咸丰重宝当十雕母一枚,直径38mm,黄铜质,铜质精良,雕工细腻,钱体呈晶莹古色包浆,品相完美,甚为难得。估价50.000—80.000。 种类咸丰钱的品类很繁杂,仅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达917种。当时的铸局有:泉、源、直、蓟、福、陕、昌、河、德、晋、云、东、武、桂、浙、济、台、苏、巩、川、黔、南、广、伊犁、迪化、叶尔羌、库车、阿克苏等。传世以雕母、大样、小平钱、宝福局计值、计重钱少见,新疆宝迪局“当八十”为珍。 市场参考价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 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大样 背“伍文”3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拾文”8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拾文”28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铁线珍宝背“当十”2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雕母5000元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宝泉局35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星月“当五十”5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源局“当五”2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 背宝源局“当五”5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源局“当十”5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源局“当十”1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宝直局“当五十”6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小平 背宝蓟局“当五”6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小平 背宝蓟局“当十”8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蓟局“当十”7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宝蓟局“当五十”28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济局“当十”1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宝济局“当五十”1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 背宝德局“当十”4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德局“五十”25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十 背宝德局“当五十”2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陕局“当十”1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陕十”22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巩局“当十”2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十 背宝巩局“五十”35元 咸丰重宝 楷书 大型 背宝巩局“当百”5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苏局“当三十”12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浙局“当三十”2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 背宝浙局“当二十”18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宝浙局“当四十”3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大型 背宝浙局“五十” 3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十 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 背“浙当十”5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浙四十”5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五十”2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特大型 背“浙当百”7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背“当头十”3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十 大清背宝福局“一十”25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十 背“二十”1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宝桂局“五十”8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宝昌局“五十”25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宝安局“当五十”28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宝云局“当五十”35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小平 背宝迪局“当八”1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小平 背宝迪局“当十”5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宝迪局“当五十”500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十 背宝伊局“当五十”24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五十 背宝伊局“当四”280元 咸丰重宝 楷书 背宝川当十大字川80小字川60饼钱2000长宝100样钱2600母钱3600雕母100000 收藏方法看铸币材料咸丰重宝的铸造材料主要是黄铜,也曾出现过铁钱等其它材质的钱币。另外还有一种用金、银、玳瑁、白铜等材料精制的宫廷钱币,形制较大,钱体也较厚,当属皇家喜庆用钱,这种钱币铸量非常少,质量极佳,价格远非黄铜、铁制钱能够所比。 看钱币形制咸丰重宝的造型多种多样,每枚价格也在数干元以上。另外,钱币的大小也有不同,从小到大可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一般说来,钱体越大,价格越贵。 看铸币时间总体上,清朝的祺祥通宝,由于该年号使用时间短暂,发行钱币数量少,流通时间短,而价格高昂,每枚都在千元以上。 看铸币政权咸丰重宝一直被收藏家们视作无价之宝。地域性政权发行货币的时间也相当短,加上流通地域狭小,所铸货币价值不菲。另外,由于改行纸钞,铜币发行量较少,故价格也较高。 看钱币背文古钱币(除清代)的背部多为光面,也有少数有星纹、月纹、四出纹、祥云纹、瑞雀纹等特殊记号和表示钱监、铸造年代的文字。这种钱币较背部为光面的要贵得多, 异版钱这种钱比较稀少,连较常见的合背(就是钱正面和背面的文字完全一样),价格一般也要超出普通钱的数十倍。 咸丰重宝当十收藏简介咸丰当十钱币的铸造局很多,据载泉,源,直,蓟,德,河,济,晋,陕,巩,苏,安,浙,昌,福,武,南,桂,川,云,东,黔,迪,伊,阿克苏,叶尔羌,库车等钱局均有铸造,这在咸丰各种大钱里也算最完全的系列了,当然其中各局的铸造数量悬殊很大,稀少者很难看到且价格很高,普通者虽然目前还经常有售价格也已见涨幅但数量却也日见减少,偶尔有漏儿,多是泉友之间互易余缺之举。咸丰当十以其诸多特色吸引着古钱币爱好者,甚至于不懂古钱币的“圈外人士”,都是因其具有其它钱币的不可比拟的魅力所致。由于咸丰当十钱币属于大型古钱币,而且多局、多版、多字体、多纹记、多材质等,不仅是初学者的宠爱,也是专家研究的对象,还是一般人把玩的掌中物呢。魅力所在,听笔者一一道来。 其一,钱局全和数量多是咸丰当十的最大魅力。所谓钱局全和数量多,就是说咸丰期间几乎所有钱局均铸当十,而且版别多样,开始不用花费多么大的工夫就会小有收获,渐渐深入也只是需要假以时日便能够初具规模,一大批传世的美品,降一个标准是一大批古旧的大钱,排列起来就很“壮观”,再细细地读着它们不同的钱局:泉,源,直,河,晋,陕,巩,苏,浙,昌,福,武,桂,川,云,东,黔等等,或者其间还有不少大小不等的版别,就甚是惬意。自然,蓟,德,济,安,南,伊是相对少或者绝对少的,那需要高昂的花费,一些稀少珍贵的版别更是令人望而却步,那不是初学者和一般爱好者所能够买得起的,只是那些一般品就足够收藏者欣赏和研究的了,因为这些相对比较常见的咸丰当十具有一定的数量啊,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俗话说:曲高和寡,倘若真的是个别孤品,或者仅见品,或者“大十珍”,或者…那只能用这句诗来形容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除非大款,除非转手,除非孤注一掷,除非“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还敢想呢?象笔者这么历来时运不济、逢赌即输、买奖不中的主儿,是绝对不敢想也不去想的,所以更加感觉到咸丰当十普通钱币具备的全与多的魅力。 其二,两个差别是咸丰当十的另外一大魅力。所谓两个差别是指地域差价和城乡差价,一般地说,产地的东西便宜些,这在网络和交流频繁的今天似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咸丰当十就有,因为一些参加“交易会”的泉友不愿意携带这些“低档”钱币,又重又无利,所以咸丰当十交流数量相对较少,依然存在地域差价;由于古钱币的日益“深入人心”,收藏价值早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村也已经翻遍了床底下、梁上头、田边地头,甚至掘地三尺,把一切古旧的值钱玩意儿全都换钱了,象咸丰当十这样的大一轮的铜钱儿还不知多“珍贵”呢!咸丰当十的“身子板儿”比小平钱“富态”得多,是绝对不会混同于那些“制钱儿”的,备不住那些小制钱儿里有“漏儿”,可是这些“大钱”是不大容易给你的吧,所以收购起来出现的城乡差价是反向的,就导致了更难收到。说句实话,现在市场上的咸丰当十大多数是一直在泉友手里转来转去的东西,真正大批从农村收购来的恐怕不多。可见两个差别说明咸丰当十钱的来源枯竭,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只能在爱好者的交流中循环吧。 其三,两个安全也是咸丰当十的一大魅力。所谓两个安全是指目前赝品很少和出土也少,咸丰当十钱币作为价格现在还比较低档的钱币,体积又相对比较大,伪造图利者很难对他们产生兴趣,除非是个别高档版别,更绝对不会花大工夫去研究做旧,所以市场上也鲜有咸丰当十伪钱者,偶有之也容易辨认,当然只是指现在,今后如何不得而知;咸丰当十钱币是清后期钱币,历来出土者少,以传世钱为主,这样就很难出现突然间的大量出土造成的大幅度降价,完全可以不必有出土导致崩盘的担心。实际上,爱好者对于咸丰当十钱币的情有独钟,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这两个差价说明的其来源的短缺和两个安全说明的保真率高,给收藏者,特别是初学者一个安慰和保险,更加增添对于古钱币的兴趣。 其四,承上启下和独立成章是咸丰当十更大的魅力。在咸丰“家族”里,咸丰当十是最小型的大钱,又可以说是最大型的小钱,如果研究某一钱局的咸丰钱币,绝对不能忽视咸丰当十钱币,无论是研究版别还是文字,在各种大钱里它们是“小弟弟”,相对于小平钱它们又是“大哥哥”,咸丰当十钱币与各种大面值钱币的风格一般比较相象,又具备一些小平钱的特点,所以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同时它们又可以单独作为当十系列的收藏,比起那些体积太小或者文字古怪的古钱币,不需要费多大精神就可以辨认清楚,而且由于传世多于出土,光亮亮的色彩更有说不出的漂亮,无论纵排还是横列都绝对不亚于任何一款其它钱币。 其五,形状适中和各具情态是咸丰当十的再一大魅力。凡是爱好收藏者,多钟情于美品,咸丰当十钱币的美品就多,为什么当年的大“泰和”、大“天启”、大“咸丰”都陆续升值?就是因为大钱招人喜爱,而咸丰当十钱币也可以算是大钱,是形状适中的大钱,不必有难以存放的烦恼,却有同样大方的乐趣,更令人称道者是它们各钱局的当十格局各异,如泉源局当十的百多版别、工整规范,直局当十的小巧精美、无懈可击,河局当十的字口深邃、文字洒脱,福局当十的变化多端、包浆老到,武局当十的月纹奇异、文字墩厚,昌局当十的两版迥异、行书奇美,晋局当十的朴实无华、中规中矩,东局当十的大小两版、独具一格,巩局当十的小样大型、字分仿宋,苏局当十的多样版别、大小各异,黔局当十的文字质朴、平凡大方,桂局当十的边缘旋纹、独具一格,还有云、浙等局当十的星点点缀、谱外变化等等,每一枚咸丰当十钱币都有一种独有的妙处,完全可以满足爱好者的需求,完全可以满足爱好者深浅由人的具体情况,无论如何都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知识。 虽然咸丰当十钱品类很普通收藏很普遍,然而从古到今真正研究它们细微版别差异的论述并不多,尤其不能想研究北宋钱币那么细致精确,所以也就必然地为今天的收藏爱好者们留下了很宽松的深入空间,常常可以在毫厘的差别甚至在更大的变化中寻找新奇的发现,获得更大的研究快乐,这一点笔者不必赘述,还是由泉友们填补此处的空白吧。至于咸丰当十钱币版别中的种种学问,还是请专家学者给予补充为好。 如果没有去仔细阅读和领会咸丰当十钱币,是很难体会上述魅力的,如果真正产生了上述感觉,就会去发掘咸丰当十钱币更高一层的境界。笔者不过是粗略地收集了一些咸丰当十钱币,还没有真正体味其中的奥秘,将初步感觉道出来罢了。 将此文向对笔者给予支持的泉友致谢,向由于笔者的不慎言语而得罪的泉友致歉,向所有爱好咸丰当十钱币的泉友表示学习和请教,向初涉泉坛的爱好者呼吁一声:愿我们共同挖掘咸丰当十钱币的巨大潜力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