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鲜美珍
释义

鲜美珍简介

鲜美珍(1661~1739) 中国伊斯兰教虎非耶学派鲜门门宦创始人。经名阿里夫·考亥勒。信众尊称为“柱子太爷”。回族。祖籍江苏南京竹集镇,后迁居青海西宁。

人生经历

鲜美珍幼时家境贫寒。清康熙十二年(1673)来自中亚的苏菲派长老和卓·阿卜杜拉到西宁等地讲学时,见到年仅12岁的鲜美珍聪颖好学,便收为弟子,并引荐给在西宁传教的和卓·希达叶图拉。他们将鲜美珍托付给湟中东关清真大寺杨玉珍和马殿功阿訇教其学习宗教经典。他勤奋好学,不仅深刻领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典,还先后接受了希达叶图拉传授的虎非耶学理和阿卜杜拉传授的戛迪林耶学理,并分别接受了两枚传教印章和两部经典,即《使命全通》 (《Kull al—Risalah》)和《奥秘精华》(《Khulasah al-Asrar》)作为传教依据。其后鲜美珍去麦加朝觐,并访问了麦加的卡迪里教团等道堂。回国后他融合各教团修持学理,形成自己的修持主张,开始在青海传道。

他主张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信仰之本,在修持方面主张静坐参悟,隐秘修行。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他离开青海,去内地传播苏菲派学理,先后到达广州、扬州、开封、北京及兰州等地,参谒各地古老清真寺及先贤墓庐遗迹,讲学论道。乾隆四年(1739)他从扬州到达开封后病逝,安葬在开封以南的朱仙镇,后迁葬于西宁东关黄花台,教徒为他修建了墓庐“月台拱北”。

门徒

鲜美珍的门徒较多,其中著名的有青海乐都马殿功、兰州桥门巷刘伯阳、宁夏固原海胡等。

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拱拜简介

鲜门门宦及拱北简介

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门宦是伊斯兰教苏非派传入中国后形成的最早的门宦之一。“虎夫耶”一词系阿拉伯语,为暗藏、低念之意。故又称虎夫耶为低念派。在中国始传者为也门乃格什板顶耶道堂的派出者叙利亚人,名叫阿法格·赫达耶统拉西·古图卜·兰巴尼·毫苏素不哈尼,其人通晓汉语。最早传于青海,有西宁凤凰山拱拜为证。此人在中国传授仅有八人,各有道号,其中四人创立了门宦,鲜门就是其中一支。

创始人鲜美珍(柱子太爷)(1661-1739),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始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先后传至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北京、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区,至今已传八代,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鲜门”之称谓以姓氏所得,它最早通称虎夫耶,只有地方之分。如在青海称巴藏沟虎夫耶门宦,在固原称挂马沟虎夫耶门宦,鲜门之称是从第五代穆勒什德(导师)鲜林柏迁居固原传教开始,一九零九年起沿用至今。

鲜门的传教中心现在宁夏固原市,信教群众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县、彭阳县、原州区、泾源县、同心县、海原县、平罗县、中宁县、红寺堡开发区;甘肃省的兰州市;青海省的西宁市、平安市、门源市、湟中县、乐都县、尖扎县、民和县、化隆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伊宁市、温泉市、阜康市、昌吉州、哈密市、吐鲁番市、博乐市、乌苏市、巩留县、新源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焉耆县、伊吾县、精河县、莎车县;陕西省西安市等地。共修建拱拜十二座,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河南、江苏等省。

一、凤凰山拱拜

凤凰山拱拜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曾是鲜门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功修之地,也是虎夫耶各派和戛底忍耶(祁门、广德门)始祖受道的起源地。现在由鲜门、祁门、广德门三家共同重建并成立了临时筹建委员会。该拱拜始建于元代,据清乾隆十二年(1741年)杨应据著的《西宁府新志》中记载:

凤凰山,去县治西二里许,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有岩洞,下临大川,又名南禅寺。山顶有凤凰墩,相传昔有凤凰由此飞过,留有彩云故有“凤台留云”之称。为湟中八景之一,凤凰山因此得名……

山上的凤凰墩后,建有伊斯兰教拱拜(传教者的园丁坟墓)一座,元初“天房”圣裔,古图卜揽巴尼·尔不都热海曼,伊斯兰教大贤来西宁传教,去世后,元西宁王速来蛮,特在西宁凤凰山为其修建拱拜,并树碑以纪念之。据考,这位“圣裔是成吉思罕征服撒马尔罕后,从伊拉克来到中国云南,继又到西宁传教,复命归真后葬于此地。”见(孔祥录、喇秉德著《青海回族来源初探》)。该拱拜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代有很多人集资修缮,扩大这座拱拜。并立有元代碑纪上刻阿拉伯文:“天房圣裔,古图卜揽巴尼·尔不都热海曼来青海”。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3996平米,建筑面积约300平米。

二、黄花台拱拜

黄花台拱拜又名月台拱拜,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始建于清乾隆中期。此地原是一片荒滩,夏季满地盛开黄花,故曰黄花台。始祖鲜美珍(柱了太爷)生前有遗言:“我睡黄花台永不出门”。教下遵照遗嘱,于清乾隆中期将始祖鲜美珍(柱了太爷)遗骨由固镇迁到黄花台修建了拱拜。同治年间被华寺教徒拆毁,至1950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现又重建。第二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华者(华者太爷)的遗骨也曾葬于此拱拜,后迁于兰州,空坟尚存。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998平米,建筑面积约200平米。

三、南坪拱拜

南坪拱拜曾名为桥子拱拜,因曾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郊西津桥,故称桥子拱拜。始建于清乾隆初年,1953年在城市马路建设中有碍交通,政府补款4万元资助迁到南坪,建修亭子一座,住房十余间。“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1971年因公用地迁到郊区大沟。1986年迁回南坪,现名鲜门南坪拱拜。鲜门教徒将第二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华者(华者太爷)的遗骨于嘉庆初年间由青海黄花台拱拜迁到桥子拱拜。同埋葬者有鲜门的两位“哈里发”(弟子)刘伯阳、刘继宗父子。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7992平米,建筑面积约800平米。

四、上拱拜

上拱拜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巴藏沟乡上马家。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同治年被华寺教徒拆毁,光绪初年重建,至今保存完整。埋葬者只有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的“哈里发”( 弟子)马殿功。

该拱拜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1200平米,建筑面积780平米。

五、下拱拜

下拱拜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巴藏沟乡下马家。始建于清道光初年,至今保存完整。埋葬者有第三代穆勒什德(导师)鲜诚德(川里太爷)。

该拱拜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2664平米,建筑面积约900平米。

六、空郎拱拜

空郎拱拜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巴藏沟乡上马家一座小山顶上,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此地原是一块田地,归当地土族群众耕种,地中有一块红色长圆形石头如墓状。据传土族人耕种时常有事故发生。人们多次看见有一条白布带从山顶垂至沟底并有一白发白须老人提水,从布带上走过,直到石前便无踪影。土族群众信以为神,将这块田地送给鲜门门宦,其教徒又多次见到奇景。因此,将红石略加修饰成“拱子”(墓形)正式修建了拱拜。名曰空郎,未埋任何人。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200平米,建筑面积约450平米。

七、挂马沟拱拜

挂马沟拱拜位于宁夏彭阳县古城乡(原固原县张化乡)挂马沟,始建于清乾隆后期。原址在天字鸟,同治年间被拆毁。教徒将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的“哈里发”(弟子)海胡的遗骨迁到挂马沟重建拱拜。建有大小亭子四座,住房数百间,“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1985年归还鲜门。

该拱拜在天字鸟时,曾埋葬过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由河南朱仙镇迁来的遗骨,教徒为表示尊重,仍留一空地建上“拱子”(墓形)以作纪念。后将第四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向晖(新白太爷)的遗骨由青海迁到挂马沟埋葬,第五代穆勒什德(导师)鲜林柏(九宵太爷)也葬于此。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3330平米,建筑面积约500平米。

八、浅岔拱拜

浅岔拱拜位于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浅岔,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民国九年因地震部分建筑毁坏,次年重建。后由第六代穆勒什德鲜(导师)鲜玉贞(慈悯太爷)维修扩建三院住房,“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1993年由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培礼(品清太爷)主持,众教下齐心协力在原址重修。埋葬者有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的三位“哈里发”(弟子)马仓、马吉、马平兄弟三人。第六代穆勒什德(导师)鲜玉贞(慈悯太爷)及其妻黄氏的遗骨已迁往旗杆梁拱拜,空坟尚存。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建筑面积约468平米。

九、旗杆梁拱拜

旗杆梁拱拜位于宁夏西吉县马莲乡。此地是一个独特的小山,南下一道平川与甘肃静宁接壤,交通无阻,良田万亩,村庄相接,炊烟百里;北靠大山,延绵起伏,直接六盘山脉。

鲜门历代穆勒什德(导师)都能制造雨旗,每逢雷雨欲起便将雨旗悬挂,可阻雷雨于界外,使田禾免遭冰雹的袭击,百挂百准无一不灵。因此山有固定旗杆,挂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故名旗杆梁。另有一说,据老人相传清末年,某日突发雷雨至此山,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未挂雨旗,几个时辰后,乌云徐徐上升,多人看见随云而起者有一条蛇状大物甚奇临地,见山顶犹如犁耕四道痕迹,众人言之:“此物是龙无疑!”因而人们又称此山为卧龙山。

该拱拜地址经第五、六代两位穆勒什德(导师)选定,并嘱咐:在自力更生、不求外援的基础上建修一座比鲜门其它拱拜都美观、大方、实用的新拱拜。鲜门后裔及教徒谨遵先辈遗言,由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培礼(品清太爷)亲自设计、主持,于1990年古七月始建至1993年古九月落成。拱拜有三道别具一格的门庭:其一,拱拜院内五亭一卷,琉璃瓦盖顶,12根明柱直立,四周砖木雕刻华丽,内外迎面墙壁阿文覆面。主亭内埋葬者是由浅岔拱拜迁来的第六代穆勒什德(导师)鲜玉贞(慈悯太爷)的遗骨,其妻黄氏遗骨葬于亭外(东侧),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培礼(品清太爷)埋葬于左侧亭;其二,中院设在三门外,中门内,并分东西两院各有住房、客厅相同;其三,前院大门内,中门外有宿客住房、饭厅、灶房分东西两厢对称而建。

大门两侧题着:“大世界中人为贵,小世界中心为贵。”“世界为人类而创造,真理为认识者存在。”中门内设屏风,上书:“一字懂百字懂,一字通百字通,一字动百字动,一字诚百字成。”三门两侧题有:“教道并重,真超皆明”。

旗杆梁拱拜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和古建筑风格,别致而又新颖的建筑物,典雅大方,坚固耐久。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6650平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米。

十、风台山拱拜

风台山拱拜又名拱拜梁拱拜,位于宁夏西吉县偏城乡,始建于明末,1998年重建。埋葬者有苏宏真(风巴巴太爷)。

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500平米,建筑面积约100平米。

另外有河南省朱仙镇拱拜、江苏省扬州拱拜,鲜门放弃对这两座拱拜的管理。

上 述十二座拱拜是鲜门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教时陆续修建的。沧海变迁,虽有几拆几建,但大多保存完整,教徒们每年都去各拱拜上坟,有的拱拜仍然在维修和扩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