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先驱者11号
释义

先驱者11号(Pioneer 11)是第二个用来研究木星和外太阳系的空间探测器。它也是第一个探测器去研究土星和它的光环。与先驱者10号不同的是,先驱者11号(也称做先驱者G号)不仅拜访木星。它还用了木星的强大引力去改变它的轨道飞向土星。它靠近过土星后,就顺着它的逃离轨道离开了太阳系。

运载火箭 擎天神半人马座/SLV-3D运载火箭

发射时间 1973年4月6日世界时02:11:00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SLC36B

探测器质量 259千克

NSSDC ID 1973-019A

任务经过

探测器在1973年4月6日,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

探测木星

探测器于1974年12月4日最接近木星,离木星最高云层34,000公里以内。 借着木星的强大引力,探测器改变轨道朝向土星。

探测土星

探测器于1979年9月1日最接近土星,离土星最高云层21,000公里以内。

(当时旅行者1号及旅行者2号已经过木星,同时已经朝向土星进发)先驱者11号被设定会飞过土星的光环,其轨道将会与即将到达的旅行者一样,用以测试旅行者探测器的轨道。因为先驱者11号可以测试该区域,是否尚有暗淡光环会损毁探测器。所以先驱者11号正如其名一样,是一名“先驱者”。要是真的探测到有危险存在的话,旅行者探测器将会更改轨道以离开那些光环,但将会失去拜访天王星及海王星的机会。

其实探测器甫在发射后就使用备用的发射天线。探测器在1985年二月因电池提供的电力开始下降,而开始需要与其他仪器共用电力。最终,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热电产生器所提供的能源不足以再进行任何实验后,探测器的运作及遥测数据于1995年9月30日终止传送。在终止运作之前,探测器当时正处于离开太阳约44.7天文单位的距离,与太阳赤道面形成17.4度的倾斜角,并正以每年2.5天文单位(每秒12公里)的速度飞行。目前它正向天鹰座前进,并将在400万年后抵达那里。

探测器结构

探测器全长2.9米,设有一条直径2.74米的高增益天线,在其之前再装上一条中增益天线。 至于另外一条全方位低增益天线则装设于高增益天线接收器之下。探测器以两块放射性同位素热电产生器(RTG)作为能源,在拜访木星时仍能产生144瓦特,但到达土星时只能产生100瓦特的功率。

探测器上还设有三个感应器:恒星(老人星)感应器及两个太阳感应器,藉以根据相对于地球及太阳的位置,及以老人星的位置作后备,用以计算探测器的位置。先驱者11号的恒星感应器及起点设定,是按先驱者10号的经验而被重新修改的。探测器上的三对火箭推进器,负责控制转轴(4.8rpm)及为探制器提供动力。三对火箭推进器都可以按指令持续燃点,或暂停燃点亦可。

在探测器上的仪器负责研究星际间及行星的磁场太阳风、宇宙射线、太阳圈的转变区域、大量存在的中性氢;星尘粒子的分布、大小、质量、通量及速度;外太阳系行星极光、电波、其卫星的大气层;以及木星与土星及其卫星的表面等等。

以上的研究主要由探测器上的磁力计、等离子分析器(太阳风专用)、粒子传感器、离子传感器、一具可以重叠不同视点来探测由经过的陨石折射而来的阳光的非影像望远镜、一些已密封并加压的氩气及氮气用以计算陨石的渗透、测紫外光计、测红外光计、及一具影像光偏计用以拍摄照片及计算光偏振等等。至于进一步的数据则从天体力学及掩星法现象去计算出来。

先驱者镀金铝板

与其姊妹探测器先驱者10号一样,先驱者11号船上同样携有一块载有人类讯息的镀金铝板。倘若探测器被外星的高智慧生物捕获,这块镀金铝板将会向他们解释这艘探测器的来源。铝板上绘有一名男性及女性的图像,氢原子的自旋跃迁,以及太阳与地球在银河系里的位置。

详见先驱者镀金铝板词条

先驱者号异常

根据由先驱者10号及11号传回来的无线电追踪数据分析,当探测器处于距太阳20至70个天文单位的距离时,其讯号有一些稍微异常的多普勒频率漂移现象出现。这种漂移情况,使探测器不断以(8.74 ± 1.33) × 10^−10 m/s^2的加速度减速。换句话说,像是有种外来力量迫使先驱者探测船减速。科学家对于这个现象议论纷纷,有人指出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因素所做成的,但有人则指这可能是一种人们尚未发现的物理定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