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路 |
释义 | 人物简介主要研究领域 国际政治经济学、民族分裂国家统一问题、全球治理与外交政策 主讲课程 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中国对外政策 学习工作经历 现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2005.9-2008.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2.8-2003.2 韩国淑明女子大学交流硕士研究生 2001.9-2004.6 武汉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7.9-2001.6 武汉大学政治学、新闻学本科双学位 2007.8-今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助理教授 2004.8-2007.8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助教 主要科研项目主持《区域国际组织与国家统一问题》,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主持《美国在“分裂国家统一问题”中的外交政策——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2011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主持《<福建省志: 社会科学志>之<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200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已结题) 主持《区域主义与分裂国家统一模式——兼论中国的统一问题》,2008福建省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已结题) 代表性论文学术论文《锁定红海之峡:浅析美国在也门的地缘政治战略》,载《美国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 《东亚区域主义治理的范式、效应与路径》,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2期。 《越南武力统一的“复合权力结构”探析——兼论其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启示》,载《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 《国际体系与民族分裂国家统一模式——兼论中国统一的外部环境及其战略选择》,载《珞珈政治学评论》2011年第4卷。 《统一及其之后》,载《读书》2011年第6期。 "Regional Factors in Yemen’s Integration Reunification",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in Asia) ,Vol4,No4, 2010 《也门统一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4期。 《二战后民族分裂国家统一模式略议——统一环境与统一成本的视角》,载《世界民族》2009第1期。(《民族问题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分裂国家统一模式的比较研究——复合权力结构的视角》,载《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1期。 《<中国外交>的方法论——“复合权力结构层次分析法”初探》,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教学研究2辑。 《从分裂到统一:德国和平模式的复合权力结构研究》,载《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8期。 《中国民主中的“共和”因素》,《读书》2008年第10期。 《中国朝核政策中的美国因素》,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从“多重权力概念”看东亚区域治理》,载《东南学术》2006年第1期。 《浅析因特网对恐怖主义“暴力因素”的影响》,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4期。 《联合国维和:集体安全?》,载2《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3期。(《国际政治(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伊斯兰世界: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民族根源》,载《阴山学刊》2004年第3期。 《论“天人合一”思想在全球化中的价值》,《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影响》,载《阴山学刊》2003年第3期。 《从欧洲一体化看国家主权概念》,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第3期。 报刊评论《“八国峰会”向中国微笑》,载《国防教育报》2003年776期。 《美对“朝核”为何有两手》,载《国防教育报》2003年778期。 《美国“鹰鸽”朝鲜半岛相争》,载《国防教育报》2003年782期。 《中印握手走向世界多极之路》,载《国防教育报》2003年784期。 《英国为何关注朝鲜半岛》,载《国防教育报》2003年792期。 《美国和沙特处在十字路口》,载《国防教育报》2003年794期。 《烫手山芋:美在东南亚反恐》,载《国防教育报》2003年798期。 专著教材专著《复合权力结构与国家统一模式——对越南、德国、也门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编《女性学导论》(参编第一章《女性学的学科发展》,3万),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新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二版)》(参编第四章《国际政治经济学》,4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获奖《联合国维和:国际安全?》获2006年全国军事学博士生论文优秀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