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厦门大学
释义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地处经济特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该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学校占地9000亩,依山伴海,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迷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中文名:厦门大学

外文名:Xiamen University (XMU)

简称:厦大

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创办时间:1921年4月6日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

现任校长:朱崇实

知名校友:陈景润、谢希德、张高丽、卢嘉锡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

主要院系: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软件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38个

硕士点:279个

博士点:185个

院士:23人

博士后流动站:15个

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任书记:杨振斌

著名学者:林语堂、鲁迅、易中天、黄典诚

目标定位:世界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学校综述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是我国唯一位于经济特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重点大学。厦门大学也是国家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是加入国家珠峰计划的17 所985 高校之一(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是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先后为国家培养了陈景润、谢希德、卢嘉锡、曾呈奎等20多万名优秀本科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校区简介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500多亩。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在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约2568亩。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

学生机构

现有在校生3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575人,硕士生15590人(其中专业硕士6014人),博士生2567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500余人。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以来,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在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以上数据截至2011年3月31日)

对外交流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3所孔子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等签订了“全球十校联盟”联合协议。2009年,厦门大学与清华、北大等国内十所一流大学受邀加入欧盟“伊拉斯莫斯世界对外合作窗口”这一欧盟著名高校合作交流项目。按协议,厦大每年选派多名优秀学生赴欧盟学习并享受高额奖学金。

同时,厦大还是全球工程教育研究联盟、东盟国家大学联盟、环黄海地区大学联盟等国际平台组织的成员学校。仅2010年,厦大就与国外著名大学新签、续签了17个校际协议。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还会资助我校百名优秀研究生到国外一流大学公费留学。

厦大未来将挑选50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科进行实质性交换合作,启动“国际战略伙伴计划”。同时,学校筹划设立“交流学生奖学金”,扩大联合培养规模,为更多学生提供出国交流机会。

厦大也将国际交流合作的重心放在院系甚至是教授身上,每年都会扶持一些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为更多学科、教师走向国际大舞台创造条件。如厦大每年均有300多名教师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历史沿革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192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37年:改为国立厦门大学。

1952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63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86年:试办研究生院。

199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6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年:确定为中国副部级大学。

2005年: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开学之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博士及其夫人应邀出席厦门大学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演说。

1923年,厦门大学便开始聘请俄籍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

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

厦大建校之后,很快形成文、理、教育、商、工、法六科,下设国文、教育、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经济学等十九系,体系结构完备,教学科研很多领域在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参加费城世博会,并获得世博会最高荣誉奖章

1926年4月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来函,邀请厦大代表中国参加6月美国费城世博会。挑选标准是:选取各省区各学校出品之较为优美者,“盖为发扬国光起见”。

在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厦门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等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学一起,代表我国高等教育参展,并一起获得世博会最高荣誉奖章——甲等大奖。

30年代校徽在美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图书馆被发现

我校知名校友黄保欣学长发现我校徽章图案出现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图书馆。

该校徽包含了我校校徽中的基本元素:代表我国传统哲学中“三才”的三颗五星、代表厦门(大厦之门)的城及城门、我校校训“止于至善”和我校英文名称 “University of Amoy”。这是我校在上世纪30年代已具较大国际影响的有力佐证。

据悉,该校图书馆建于1931年,图书馆四周所展示的大学徽章包括了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及其他国家的顶尖大学。中国当时有厦门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两所大学榜上有名 。内迁长汀,成为“南方之强”

1937年12月-1945年7月,厦大内迁长汀办学。陈嘉庚创建的私立厦门大学于1937年7月1日正式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立厦门大学。7月6日,教育部任命清华教授萨本栋博士为厦大校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厦大迁往山城长汀。

萨校长实行质重于量的办学方针,极其重视师资质量和国际交流,1941年厦大51名教授中,有47名来自清华大学。美国地质地理专家葛德石称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第一大学”。教育部于1940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取得最好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 ,第二届竞试蝉联第一。在1943年联合国论文竞赛中,也获得第一名。内迁长汀这段历史,使厦大赢得了“南方之强”的声誉。

民国十所一类大学之一

1945年,按照教育复员计划,战后全国应有国立大学二十九所, 对于少数国立大学,要求最高理想之达成。其中第一类国立大学共十所,分别是:东区: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区: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区:重庆大学;中区:武汉大学。

中国高校“五大母校”之一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损失严重,与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为全国高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东大学:1952年,厦大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浙江大学:1952年,厦大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东南大学:1952年,厦大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参与组建南京工学院,即现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1952年,厦大水利专业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即现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1952年,厦大俄语专业合并入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学生同时转入。

清华大学:1951年5月,厦大、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1953年厦大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1952年厦大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内蒙古大学:1957年,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大学国内十余所高校共同创建内蒙古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1924年6月,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改名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现华东师大。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大分出的航务专科。

福州大学、中科院福建物构所:

化学系:1960 年,为筹办福州大学与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院士赴榕任职,化学一所和化学系教师随之迁往福州。

物理系:厦大物理系参与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相当于厦大物理系的2/3)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

数学系: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当于厦大数学系的3/4)转入福州大学。

如上,为了创立福州大学,厦大分出了一半的理科,而不是大家一直认为的一半的工科,厦大工科早在50年代就已分到其他高校了。

厦大魅力

1、厦门大学是当今中国著名大学中唯一一所没有通过人为的行政合并实现规模扩张的大学,也是为数极少的没有通过盲目扩招(尤其是研究生扩招)实现低水平扩张的大学之一,是中国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学中唯一一所没有改名的大学。“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是厦门大学旗帜鲜明的办学宗旨。精英教育是厦门大学一脉相承的教育理念。 建校伊始,《厦门大学校旨》开宗明义指出:“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以研究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阐发中国固有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这种注重内涵发展、强调教育质量的精品意识和负责任的态度,在中国大学中极其罕见。

2、一所大学的魅力,要看它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沉淀。一所没有人文精神的大学注定是缺乏底蕴、气质、品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快餐式大学。

在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教育大家和学术名流,如林语堂、顾颉刚、鲁迅、陈景润、余光中等都和该校具有渊源。厦门大学从创建起就卓尔不凡,站在一个极高的起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使命感。 1919年7月,在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中,陈嘉庚慷慨陈词:“救亡图存,匹夫有责”,“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正因为有这种使命感和几代“厦大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厦门大学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影响力而成为当时中国少数名牌大学之一。

所谓大学之"大”,是指内涵之博大,而不是规模之巨大。2007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厦门大学是唯一获得两项自然科学奖的高校。2007年4月20日揭晓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高层次的奖项),厦门大学一等奖数以及一二等奖合计数排在北京大学之后,位居第二,一二三等奖合计总分则仅次于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一同位居第三,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五强之一。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中,厦门大学以全国高校唯一的19项全优的成绩高居第一。2006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厦门大学发表演讲,并接受厦门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由此可见厦门大学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

3、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气质的写照,一个好的校训将始终使一所大学保持高雅脱俗的精神高度,并指引它骄傲地前行。综观当今中国大学之校训,大多相互雷同,没有创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一厦门大学校训是校主陈嘉庚先生和林文庆校长确定的,是中国大学中富有特色、耐人品味的校训。

4、厦大名师云集、精英荟萃,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近60人,现有两院院士2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博士生导师458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讲座教授14人;有5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厦大校友遍布天下,政界领导、商界奇才、学术大家、社会精英,可谓群星璀璨。校友捐赠是厦大充沛的资金来源,是厦大硬件发展的强大保障,更重要的是,校友代表着丰富的社会资源,校友对厦大的贡献不只是物质方面,智力贡献、人脉资源更是重要。校友代表着一个大学的生产力,代表着这个大学的社会支持、社会影响、社会地位,校友资源可变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和学术资源。校友是大学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维持着大学对社会的影响力。2006年厦门大学85周年校庆之际,余光中先生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母校校庆,有6名诺贝尔奖得主为厦大学子做学术讲座,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日本东北大学等世界名校在内的国外40余所大学的1校长、副校长前来参加厦大校庆和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5、厦大校园依山傍海,因此有“海上花园学府,南方之强”之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环境育人”

的理念在厦大体现得淋漓尽致。“侨、台、特、海”是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6、厦大的招生规模适当,保证了培养质量和学生的择业。厦大不少专业的优势明显,以法学院为例,国际法领先全国,民法、刑法等也是南方最强。同北方大学林立、毕业生众多、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相比,南中国沿海名牌大学很少,屈指可数,不过厦大、浙大、中大而已,但南中国沿海发展机会却更多,特别是厦大的优势学院,如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同专业毕业生相对较少,但面对的就业地域空间却很广阔,这就使得就业有了更大的保证。

7、厦门是经济特区、全国文明城市,厦门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城市之一,素有“海上花园”、“海上明珠”的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海港风景旅游城市,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厦门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 “ 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 “最佳合作城市”等荣誉,是国内获得城市荣誉最多的城市。1985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到厦门时曾称赞,厦门是他38年遍访的全世界上百个城市中最美的一个。在2005 年3 月公布的中国200 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厦门市位居第九。

8、厦门是台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是中国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现在国家已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港澳回归以后,台湾问题已成为提上日程的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厦门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是最重要的前沿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核心地位。时势造英雄,社会与国家的变革才能为有志青年提供建功立业的广阔平台和无限机会!

著名校友

李光前爱国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的大女婿,从1927年到21世纪,李氏家族持之以恒地支持厦大建设。

鲁迅思想家、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林语堂学者、翻译家、厦大文学院院长、教授;

余光中诗人、散文家、厦大客座教授、1948-1949年在厦大就读;

易中天文化学者、厦大教授;

杨振宁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李政道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李远哲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连战厦门大学名誉博士;

李敖厦门大学终身教授;

卢嘉锡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化学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厦大教授、副校长;

萨本栋厦门大学校长(第一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王亚南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翻译资本论第一人、经济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汪德耀厦门大学校长、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在厦大开创性地创办了中国高校史上第一个航空工程、机械工程、海洋学、国际贸易、南洋经济研究等系科;

傅鹰厦大教授、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物理化学家、中国胶体化学奠基人、北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林惠祥厦大教授、人类学家,厦大历史系主任,创办中国第一个人类博物馆,厦大26届;

唐世凤厦大教授、1946年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

伍献文动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陈景润数学家、中科院院士;

谢希德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上海市政协主席;

柯召四川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邓从豪山东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曾呈奎海洋生物学家、国际藻类学会主席、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曾融生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曾邦哲WABSE(国际协会),国际系统遗传学奠基人;

刘再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阙端麟浙江大学教授、中科院士;

陈宜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张存浩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

闵桂荣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吴亮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上官世盘西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部长、少将、厦大物理系毕业;

葛文勋第一、二届国际传感学会主席、CASE大学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朱伯舜美国纽约《华美日报》社董事长、美国共和党亚裔总党部共同主席兼台湾支部主席;

李景昀医学家、俄克拉荷马大学解剖学系主任;

吴伯雄美国伯明翰大学电子计算机中心主任;

林幼堃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动力学家;

李小加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港交所行政总裁;

万建华中国银联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副董事长,厦大财金系本科毕业,厦大兼职教授;

董文标海通证券董事长兼总裁、民生银行董事长兼行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厦大财金系毕业;

梁玉堂民生银行董事、副行长,厦大财金系本科毕业;

黄涤岩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兼港澳管理处主任,厦大会计系53届;

李礼辉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行长、厦大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73级;

王永利中国银行副行长,厦大财金系毕业;

李仁杰兴业银行行长;

兰荣兴业证券董事长;

王开国海通证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黄辉毕马威管理咨询(后更名为毕博管理咨询)全球执行副总裁,均瑶集团公司CEO;

张必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厦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毕业;

陈国钢中化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厦大会计学博士88届;

庄汉水菲律宾实业家、慈善家;

邵建寅菲律宾实业家、慈善家;

黄克立香港实业家;

黄保欣香港塑胶商会会长、香港立法局议员、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翁心桥原厦大副校长,新华社香港分社科教部部长;

黄望青新加坡驻日大使;

陈共存陈嘉庚之侄,厦大肄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名誉会长;

徐世民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

蔡悦诗泰国华人实业家、厦大泰国校友会永远荣誉主席,厦大教育系1949年毕业;

刘光运中航工业财务部副部长、著名财务专家;

沈觐泰台湾“石油之父”、中油公司创办人、总经理;

陈振华台湾电力公司总经理;

刘诗华台湾电信总局局长;

严启昌台湾公路局局长;

杨延英台湾公路局总工程师;

陈树勋台湾中国钢铁公司创办人;

陈俊德台湾中国钢铁公司创办人;

夏荷生台湾邮政总局局长;

傅百屏台湾税务局局长;

张克辉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全国台联会长、厦大经济系肄业;

孙亚夫海协会副会长、国台办副主任、厦大历史系本科毕业;

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厦大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65级本科(65-70年);

张铭清海协会副会长、厦门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范丽青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大陆第一个常驻台湾的记者、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厦大中文系79级本科;

何立峰天津市委副书记、原厦门市委书记、厦大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78级、财金系财政学博士88届;

邱晓华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高级统计师、厦大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78级本科;

朱崇实厦门大学校长、经济法学家、厦大经济系78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85届;

吴宣恭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经济学家、厦大外文系51届;

朱之文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现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厦大经济系财务会计专业78级;

林祖赓厦门大学校长、电化学家、厦大化学系56届;

田昭武厦门大学校长、电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厦大化学系49届;

王洛林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蔡启瑞厦门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物理化学家、1937年毕业于厦大化学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吴新涛中科院院士、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科协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200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厦大化学系60届;

黄金陵福州大学校长、集美大学首任校长、福建省科协主席,厦大化学系55届,毕业后留校任教;

陈传鸿厦门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仰恩大学校长,1958-1960年在厦大物理系学习;

王豪杰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厦大化学系64级本科,厦大校友总会理事长;

潘世墨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厦大哲学系77级本科,厦大校友总会副理事长;

赵玉芬厦门大学教授、有机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陆文虎总政艺术局局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少将、钱钟书研究专家、厦大中文系硕士82届;

罗扬才厦大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厦大第一个革命烈士,1924年考入厦大预科,1925年升入教育系;

蔡光举黄埔一期学生,1922年考入厦大,第一次东征牺牲,追赠少将;

潘懋元厦大副校长、教育学家;

邓子基厦大教授、财政学家、厦大经济研究所研究生52届;

葛家澍厦大教授、经济学院首任院长、会计学家、厦大会计学系45届;

余绪缨厦大教授、中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厦大会计学系45届;

钱伯海厦大教授、统计学家、经济学院院长;

张亦春厦大教授、经济学院院长、金融学学术带头人;

张馨厦大教授、经济学院院长、财政学家;

吴世农厦大教授、MBA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副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厦大计划统计系78级本科;

张乾二厦大教授、中科院物构所所长,厦大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厦大化学系47级本科,1954年研究生毕业;

傅依凌厦大教授、历史系主任、明清史和社会经济史学家;

韩国磐厦大教授、专门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厦大历史系45届;

郑兰荪厦大教授、纳米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民盟中央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厦大化学系78级本科;

田中群厦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厦大化学系78级本科;

黄本立厦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化学家;

万惠霖厦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化学家;

唐崇惕厦大教授、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厦大生物系54届;

林鹏厦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生态学家,厦大生物系55届;

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1984年厦大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厦大统计专业经济学博士01届;

裘宗舜江西财经学院副院长、代院长,会计学家、会计信息论奠基人之一,厦大44届会计系;

施正铿青岛海洋大学书记、校长,1952年考入厦大,1956年毕业青岛山东大学 方宗熙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厦大生物系36届毕业;

王屏山华南师范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厦大无线电系48届;

邓力平厦大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厦大78级经济系外贸专业本科、厦大经济学硕士84届;

苏文金厦大教授、集美大学校长,厦大生物系78级;

陈春声中山大学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厦大历史学博士89届;

王伟廉汕头大学副校长、厦大教育学博士90届;

杨斌闽江学院院长,厦大财金系79级本科,硕士、博士;

高浩其宁波工程学院院长,原厦大科研处处长;

王瑞芳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厦大经济学系82届;

陈甬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原厦大研究生院副院长,厦大经济学博士;

黄少安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厦大经济学博士;

陈安厦大教授、法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厦大法律系50届;

张帆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厦大中文系78级本科;

许怀中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厦大教授。福建省文联主席、鲁迅研究专家、厦大中文系52届;

杨春时厦大中文系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苏增添福建省副省长兼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厦大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在职);

李川福建省副省长、厦大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在职);

陈桦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厦大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78级本科;

汪毅夫福建省副省长、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厦大台湾研究院研究员;

谢先文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大经济系68届;

潘心城福建省副省长、毕业于厦大经济系;

徐谦福建省委常委兼省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厦大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79级本科;

朱亚衍福建省人大副主任、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副省长、厦门市市长,毕业于厦大经济系;

杜明聪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

何少川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厦大中文系59届;

李连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常委、厦大法学院民法专业法学硕士85届;

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学者;

许又声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黄立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常委、农工民主党江西省委员会名誉主委,厦大45届毕业;

方上浦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厦大经济系78级本科;

董大胜国务院审计署副审计长兼党组成员、厦大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经济学博士;

孙宝厚国务院审计署总审计师兼党组成员、厦大会计系会计学专业经济学博士;

张通财政部部长助理兼党组成员、厦大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经济学博士;

谢鸿光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厦大计统系毕业;

徐一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厦大计统系78级本科;

曾丽瑛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厦大77级本科;

陈荣书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兼党组成员、厦大数学系数学专业77级;

李建国福建省漳州市市长、泉州市市长、厦大历史系73级;

黄志光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厦大工商企业管理研究生班;

刘昆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82年毕业于厦大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

陈修茂厦门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厦大中文系75届;

江曙霞厦大教授、厦门市副市长、厦大经济系财金专业78级本科、硕士、金融学博士;

李锋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厦大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78级本科;

吴培文厦大教授,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歌唱家;

陈培爱厦大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参与创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个广告专业、厦大中文系毕业;

曾晶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2001年央视挑战主持人铜奖,央视科教频道讲述栏目兼职主持人,1999年获厦大新闻传播系硕士;

陈伟鸿2001年央视挑战主持人铜奖,央视2套对话栏目主持人,2000年获厦大新闻传播系硕士;

杨锦麟凤凰卫视主持人,厦大历史系毕业;

北村作家,厦大中文系81级本科;

赖军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厦大经济系86级本科;

陈冬中共福建省漳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厦大货币银行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在职);

雷春美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南平市市委书记,厦大货币银行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在职);

张曦香港骏华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厦大国贸系86级本科、2009年校庆捐资3千万元;

王菲著名歌手。1987年考上厦门大学生物系,后因父亲决定移民香港,故未上;

林峰香港歌手和演员,在96届建筑系读过一年。

校园设施

滨海风光,秀色可餐,建筑散落云雾之中,若蓬莱仙境;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这是对厦门大学最美的概括。厦门大学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三房两厅两卫、电梯入户、可视门禁系统、保险柜、高层看海景……这不是房地产广告,而是厦门大学漳州校区2010级新生的宿舍楼、被住在“四人间”的往届学生称为“秒杀”全国大学生宿舍的“豪华海景”宿舍。在厦门大学所有学生公寓楼,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实施标准化保洁、绿化、维序、维修作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倡导学生民主参与、自律管理、自助服务,共同营造文明、整洁、安全、温馨的“学生之家”。 学生公寓楼按相关标准建造,实现住宿功能区分,通讯、网络入户,配用组合式家具及智能化用电管理等;宿舍区的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日臻完善;每间学生宿舍都配备一台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的热水器、免费校园网及宽带网接口,每位学生都配有一台固定电话。学校食堂免费供应米饭,教学楼和图书馆提供免费纯净水,以及厕所配有免费卫生纸。

2010年,厦门大学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一台密码保险箱。厦门大学在漳州校区和本部皆有高尔夫球练习场。学生公寓均实行园区封闭式管理,并采用智能卡门禁管理系统,利于住宿学生乐学安居。 全校已基本实现学生住宿“ 4 -2 -1 ”的目标(即本科生 4 人一间,硕士生 2 人一间,博士生 1 人一间)。 这些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生活周到、人性化的关怀,在全国是属于领先水平。

学校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优良学习环境。全校90%以上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拥有1800多台电脑的公共计算机教室,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向学生开放。各学院装备的8000多台计算机,可供学生上机、上网学习。学校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现有塑胶田径场4个(其中400米标准田径场3个,非标准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4个,篮球场69个,排球场28个,网球场18个,羽毛球场10个,游泳池5个,室内体育馆4个,高尔夫球练习场2个。学校建有为全校学生开展艺术教育所需的一批场地、琴房、音乐厅、排练房等设施。规模壮观、可容纳4000多观众的建南大礼堂,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投资近亿元建设的科学艺术中心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620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000GB),其中纸本书刊395万册,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22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2.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亿元。分别有总馆、漳州校区分馆、东部分馆、经济与管理分馆、法学分馆等馆舍,馆舍面积合计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500个。学校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福建省中心、数字图书馆基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之一、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历经89年的积累,较为全面拥有学科门类的各类学术性文献资源,尤其是系统收藏了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等本校具有优势的学科文献。

2012年,学校将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马两国教育部经过多次商讨,提出由厦门大学到马来西亚设分校。马来西亚的政府和民间都对此持十分积极的态度,马来西亚政府正积极物色与厦大的合作方,物色相关办学资源的捐赠者。厦大不出一分钱,也不带走一分钱。分校有了收益和盈余,扣除成本后设立奖学金,用于支持、鼓励、帮助马来西亚青年学生到厦大来留学。

学科建设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含64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厦大最强的经济学科是王亚南创建的,化学学科是卢嘉锡创办的。此外,萨本栋对物理学、葛家澍对会计学、邓子基对财政学、韩国磐对历史学、潘懋元对高等教育学也有突出贡献,这些学科都处于国内一流。

教育部最新一轮学科测评中,厦门大学共15个学科进去全国参评院校前十:化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海洋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其中,海洋科学排名第2,应用经济学排名第3,民族学排名第4。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法 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历史学:专门史

数 学:基础数学

物 理:凝聚态物理

生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1.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亚热带湿地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批准研究所、室: 物理化学研究所 细胞生物学研究室 南洋研究院 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历史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海外华人及台湾汉语言文化教学研究所 经济研究所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亚热带海洋研究所 寄生动物学研究室 台湾研究所 人类学研究所

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厦门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专家。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力军,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坚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5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07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3.4%(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676人,占66.1%;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738人,占71.4%。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3人(其中双聘院士12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30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0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列入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有2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1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72人、讲座教授31人,校级特聘教授38人、讲座教授26人;有5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福建省创新团队和22个校级创新团队;列入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3人,列入校级“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78人。

学校形象

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尽善尽美。

校徽

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校歌

作曲:赵元任;作词:郑贞文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架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南方之强”

厦门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南方之强”这四个字,十分通俗,一看就懂,意思是地处南方的强校。但“南方之强”还有另外一重含义,即“宽柔以教”之意,这是连厦大人都很少了解。考中进士后从同安任官起家的宋代高等教育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此“南方之强”注释说:“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这与北方风气刚劲、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颇为不同。地处温馨柔美的南方城市厦门,厦大也具有温和、沉稳的个性,她的强大往往体现在以柔克刚、“宽柔以教”上。确实,偏踞东南一隅的厦大,其强大一方面表现在通常各大学可比的指标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以特色取胜上。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备 注

邓萃英(芝园) 1920.12 - 1921.05 教 授

林文庆(梦琴)  1921.06 - 1937.07 教 授

萨本栋(亚栋) 1937.07 - 1945.08 教 授

汪德耀(伯明) 1945.09 - 1949.10 教 授

王亚南(渔邨) 1950.05 - 1969.11 教 授

曾鸣 1978.04 - 1982.02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田昭武 1982.02 - 1989.09 中科院院士

林祖赓 1990.07 - 1999.04 教 授

陈传鸿 1999.04 - 2003. 05 教 授

朱崇实 2003.05-至 今  教 授 历任校党委书记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备 注

张玉麟 1952.07 -1954.12  教 授

陆维特 1955.01 -1969.01 教 授

于英川 1972.07 -1973.01 军队代表 副军级

曾鸣 1973.02 -1984.08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

未力工 1984.09 -1986.07 代理书记,福建省政协常委

吴宣恭 1986.07 -1989.09 教 授

王洛林 1989.09 -1994.04 中共中央委员 教授

叶品樵 1994.04 -1996.06 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

陈传鸿 1996.06 -1999.04 教 授

王豪杰 1999.04 -2006.12 研究员,福建省政协常委

朱之文 2006.12 -2011.09 副研究员

杨振斌 2012.04 -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杨振斌

校 长: 朱崇实

党委副书记: 陈力文、陈国凤

纪委书记: 陈国凤

副校长: 孙世刚、吴世农、李建发、张 颖、 邬大光、赖虹凯

党委常委: 白锡能

校长助理:韩景义、叶世满、李初环

教学特色

厦门大学自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建设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厦门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八十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

厦大的基础学科实力突出,师资一流,育人成果斐然。拥有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海洋学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一批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和国家名师执掌教鞭;依托于基础学科优势,学校的交叉学科、应用学科发展势头强劲;人文、自然、社会、管理和工程技术等许多领域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本科生教育秉承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积极推行“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将最优质教学资源运作于本科教学,千方百计造就一流精英人才。学校创造各种条件,扩大学生选择学习的自由度,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尽可能获得张扬。学校制订和实施了富有弹性的学分制培养计划,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在一、二年级,学校打通院系界限,按专业大类组织教学,重点建设全校性公共课程和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形成公共基础课和基础课的统一标准,让学生充分享有基础雄厚的优质资源,学生可以跨学科通过网络自由选修课程;在三四年级,学生通过选专业、选方向、选课程,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

——实行有弹性的学分制管理:允许学生自行安排学习进程,可以提前一年或推迟一至二年毕业;可以在学校计划内进行转专业和选择专业方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习。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密切师生交流,通过个性化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养成良好治学精神,更好地安排学习进程,尽早参与科学研究。

——实行“三学期制”:从每学年两个学期中,抽出5周时间组成一个短学期,学生可以在短学期参加各种研究性学习,诸如聆听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设的讲座、科研专题报告,参与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学习,奔赴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等;学生可以利用短学期参加双学位课程的学习;当然,学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短学期进行补缺补漏、重修课程。

——学校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截至2009年度,在国家和省已评出的项目中成绩斐然,有26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入选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0门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有6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4人获省教学名师奖;7个教学团队被列入国家教学团队、13个教学团队列为省级教学团队;有5个国家级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15个专业首批获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个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学校整体进入国家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学校行列,已实施130个国家级项目。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强校之路。发挥侨、台、特、海的区位优势,学校每年选拔数百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到国外、或香港、台湾的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海纳百川、兼学众长、增长见识。

从2010年起,学校选定数学、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经济学、会计学六个优势学科,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国际化试点班,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专业课程采用英语教学;配备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职称教师任课;为学生配备导师全程指导;实施个性化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2012年,学校党委经认真考虑,反复研究,做出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我校所有新招的医学生免除学费,学校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生源,改善学校医学学科生源质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的毕业生以笃行敬业的工作精神、宽厚的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训练和优良的文化素养而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

社会服务

2007年,省委教育工委围绕海西发展全局,大力推进高校服务海西“六大工程”(高校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工程、高校咨询服务与文化建设工程、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工程、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高层次人才培训工程),促进高校在服务中发展。

扎实推进服务海西六大工程

(一)制定《行动计划》,强化服务海西理念

《教育部简报(2007年第74期)》专题编发了厦大《行动计划》,充分肯定了厦大贯彻落实教育部“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做法。

二)组建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2007年,学校突出海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化工、医药、信息、软件、光电、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等领域,以政府为主导,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省内外大中型骨干企业合作,构筑一批交叉集成、联合攻关、团队作战的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在服务海西科技创新方面起重要骨干和引领作用。首批规划建设10个科技创新平台。

1、组建创新平台。

2、承接科技项目。

3、推进成果转化。

4、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和科技成果调研推广机制。

5、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

(三)积极参与决策咨询服务与文化强省建设

2007年,学校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整合力量,深入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密切配合省委省政府及市县重大决策开展调研,立足海西发展大局,创新思路,服务决策,推动发展。创新思路、服务决策,在海西发展中发挥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促进海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文化发展。截止12月上旬,2007年度该校教师共承担了研究与海西有关的项目共150多项,科研经费达到600多万元。

1、为省市政府及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参考。2、为海西经济建设献言献策。

3、为海西社会发展献言献策。

4、为繁荣海西文化建设做贡献。

(四)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工程

2007年,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人才工程建设和“211工程”特别是“985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素质,取得了突出成绩。

(五)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1、积极组织教学名师培育工程。

2、加强本科教学的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3、扎实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4、突出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启动了厦门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

5、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程。

6.主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7.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改革工程。

8.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启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

(六)搭建对台交流与合作平台

1、该校目前台生的基本情况。

2、推动该校与台湾地区高校建立校际关系。

3、2007年举办或与台湾学术单位合办学术会议十多次,涉及两岸关系、经济、管理、法学、高等教育、公共事务、化学化工、海洋环境、生命科学、工程建筑等学科,双方共同探讨两岸热点问题。

4、加大台湾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5、加强与台湾各界交流工作。

厦门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福建省唯一的大学出版社。2009年该社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一级出版社,也是福建省唯一的一级出版社。

《厦门大学学报》创办于1926年,1945年停办,在王亚南校长筹划下于1952年复刊,是新中国第一家复刊的高校学报,对全国高校学报复刊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委托陕西师大图书馆所做的高校文科学报摘转率统计表,该刊近五年(1999-2003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近千家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定的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厦门大学附属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大学附属音乐学校厦门大学附属演武小学

影视取景

纪念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厦门大学芙蓉宿舍、物理馆等地取景拍摄其学生时代。

2009年热播的湖南卫视自制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在厦门大学等高校取景。

2010年,由张纪中导演的《空姐日记》也在厦门大学芙蓉一宿舍等地取景。

2011年,湖南卫视自制偶像剧《丝丝心动》,在厦门大学白城沙滩取景。

90周年华诞

2011年4月6日是厦大建校90周年校庆。厦大将此次校庆的主题确定为“感恩、责任、奉献”。

6日上午,学校在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喜庆90华诞。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王兆国、刘延东、张高丽、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厦门大学的成绩和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勉励厦门大学继续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敖主持国学论坛

厦门大学将用“大师”和“大楼”来庆祝自己90周年校庆。厦大90周年校庆的活动安排,包括李远哲在内的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到厦大做学术报告,李敖先生4月3日在厦门大学建南会堂主持国学论坛,校长朱崇实为李敖先生颁发名誉教授聘书。

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将陆续走上厦大讲坛

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将走上厦大讲坛,其中包括来自台湾的李远哲,他是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89年,李远哲被敦聘为厦大客座教授。

诺贝尔奖新科获得者——2010年诺贝尔奖化学奖的新科获得者理查德也在邀请名单之内。

其余应邀来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2001年、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72年、1996年、1999年、200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等。

学府地址

学府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邮政编码:361005

参考资料

1.厦门大学学校官网校徽介绍 

扩展阅读:

1

厦门大学官网:http://www.xmu.edu.cn

2

厦门人才导航http://www.qt.net.cn/news-666.html

开放分类:
大学重点大学211工程厦门985工程
“厦门大学”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21次
最近更新:2012-05-24
创建者:djjxmu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DrakknighT 

辛勤贡献者:

roomx 展开

我落泪情已碎 展开

默默的木棉 展开

sdfas76 展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