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厦门PX项目事件
释义

厦门PX是个化工项目,投资逾百亿,但距离人口密集区过近,有环境污染之险。从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到2007年3月105名政协委员建议项目迁址,厦门PX事件进入公众视野,6月1日市民集体抵制PX项目,及至厦门市政府宣布暂停工程,PX事件的进展牵动着公众眼球;从二次环评、公众投票,到最后迁址,地方政府与公民百姓,从博弈到妥协,再到充分合作,留下了政府和民众互动的经典范例。

事件起因

PX项目

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投产后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原计划2008年投产。 105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 由于PX项目区域位于人口稠密的海沧区,临近拥有5000名学生的厦门外国语学校和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项目5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海沧区人口超过10万,居民区与厂区最近处不足1.5公里。同时,该项目与厦门风景名胜地鼓浪屿仅5公里之遥,与厦门岛仅7公里之距。项目开工后便遭受广泛质疑。2007年3月,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发起,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的“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在两会期间公布,提案认为PX项目离居区太近,如果发生泄漏或爆炸,厦门百万人口将面临危险。但遗憾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和厦门市政府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而且加快了PX项目的建设速度。

事件发展

区域环评6月7日,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专家,就海沧PX化工项目对厦门市进行全区域总体规划环评。

12月5日公布的环评报告结论为,厦门市海沧南部空间狭小,区域空间布局存在冲突,厦门市在海沧南部的规划应该在“石化工业区”和“城市次中心”之间确定一个首要的发展方向。报告同时披露了海沧现有的石化企业翔鹭石化(PX项目的投资方)五年前环保未验收,即投入生产,并其污染排放始终未达标。

投资方和政府关心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绩,而民众更关心的是城市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很多迹象表明,投资方与当地政府决心复建,也有更多迹象表明,许多厦市民强烈反对这一项目。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关注着这份报告的命运和作用。

公众参与

12月8日,在厦门市委主办的厦门网上,开通了“环评报告网络公众参与活动”的投票平台;9日,投票突然被中止,10日投票平台被撤消。在投票结束之时的结果显示,有5.5万张票反对PX项目建设,支持的有3000票。

12月13日,翔鹭腾龙集团(PX项目方)办公室通过媒体发布了《翔鹭腾龙集团致厦门市民公开信》。信中称:1、PX(对二甲苯)低毒,不会致癌致畸,也不是原子弹;2、海沧PX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工艺专利技术,环保投资巨大,安全稳定和可靠性更有保障;3、海沧PX项目与居民区完全可以和谐共处。并宣称翔鹭石化是通过环保验收的,其排放没有超标。

12月13日,厦门市政府开启公众参与的最重要环节——市民座谈会。驻厦中央级媒体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厦门本地媒体,获准入内旁听。整场座谈会持续四个小时。

最终结果显示,49名与会市民代表中,超过40位表示坚决反对上马PX项目,随后发言的8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中,也仅一人支持复建项目。

12月14日,第二场市民座谈会继续举行。第二场座谈会有市民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97人参加,62人发言。在座谈中,除了约10名发言者表示支持PX项目建设之外,其他发言者都表示反对。座谈会上,曾对海沧区做过独立环境测评的厦门大学袁东星教授,用数据及专业知识对PX项目表示反对。

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会议决定迁建PX项目。

事件结果

PX项目暂停,后迁址漳州。

评价

厦门PX项目事件已突破单纯的科学、环保意义,而有望成为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里有对民意的尊重、对民主的尊敬、对民生的尊崇。

在事件全程中,我们见识了厦门市民强烈的公共精神,见识了他们的英雄主义气概,见识了一个新阶层,即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崛起。他们的崛起意味着人民已经长大,意味着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即市民时代正在到来。 面对这样的市民时代,面对长大了的人民,显然,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已经失效了。我们常常说中国社会是一个转型社会。这种转型既处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就注定了不同于过去任何时代的转型。根本上说,这样的转型只是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统治型,转向现代化的公共治理。统治当然都是精英的统治,是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芸芸众生的统治。这种统治因此只能从单向出发,只能是统治与被统治,计划与被计划,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将这样的统治模式,适用于像厦门这样的市民社会,适用于长大了的人民,那是大大的失当。厦门市民在事件全程中的表现,不仅英勇,而且智慧;不仅自信,而且自敛;仅仅因为一个偶发事件而短期聚合,表现已如此卓异,可见民间内生的力量实在未可低估。如何把民间内生的力量引入公共治理,用以重建秩序,正是当下中国的一个重大命题。

不是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力量仍然强大,当下中国就处在两种治理模式交错的状态中。厦门地方政府在十字路口最终选择疏而不是堵,选择向民意靠拢而不是与民意对抗,选择把民意纳入地方治理,使地方治理更具公共色彩。正是厦门地方政府这个明智的选择,使得整个事件柳暗花明,厦门市民最大限度的参与,媒体最大限度的自由讨论,知识分子在自己的职业范围提供专业意见,所有这些正常渠道才能真正启动,才能最终起作用。给别人机会,实际上是给自己机会。厦门地方政府的明智选择,成就了一段佳话,也会成就自己的历史地位,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页。而历史的这种奖赏,无疑比什么样的现实的奖赏都更有价值,更值得全力追求。后来该项目迁址漳州古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