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庄村 |
释义 | 1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大邓乡下庄村襄汾县大邓乡下庄村截至2008年有人口850人,户数220余户,耕地面积2400余亩,人均收入3500余元,下属有4个自然村。 下庄村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着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下庄村主导产业以小麦为主,种植有2000余亩,这里的小麦质量高,光照时间长,无公害,面粉向来以亮白、筋丝大,名扬四乡八里。下庄村同时有着丰富的深层矿产资源。 2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楼板寨乡下庄村下庄地处丘陵,与北庄村仅一路之隔;村南与观上水库相连,村东紧贴原崖公路。下庄梁西高东低连绵起伏,沟壑纵横;观上水库绿波荡漾,水清鱼肥,风景非常优美,是该乡准备大力开发的重点旅游景区。 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298亩,其中水浇地有19亩,人口共55户,155人。农业种植以玉米为主,兼种小杂粮。经济来源主要以出售粮食、民营企业、家庭养殖、外出打工等。该村两委一班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省农科院引进了“金昌一号”大枣栽培技术,全村共有20户人家受益,栽培面积18亩,经济效益很好。 此外,观上水库的旅游开发也是下庄村的重点项目,预计要建成水上乐园、农家乐(“金昌一号”大枣采摘)、沙滩风情等旅游消暑度假胜地。形成观上水库观光游、屯瓦“滴水崖”瀑布游、朱德、刘少奇路居馆红色游和荆芥“玉皇峁”古迹游及里五村森林公园生态游系列旅游路线,打造我乡“原平旅游第一乡”的强势品牌。 3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乡下庄村下庄村位于峪口村北侧0.5公里处,地势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地势相对较平,土地较肥,全村548户,1562口人,耕地面积2874亩,种植业以双膜西瓜、绿色大白菜和玉米为主,养殖业以猪、绒山羊、牛为主。其中猪存栏116头,羊存栏2100只,牛存栏112头,人均收入2624元。 特色农业 (1)双膜西瓜,绿色白菜。 该村有几十年的种瓜历史,当地的土壤加上村民的技术,其西瓜在当地堪称一绝,瓤大红,质地紧脆、纤维细少,风味好。西瓜收获后,二茬种植大白菜,其中白菜不播洒任何农药,只靠土壤中的有机肥自然生长,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2)绒山羊 辽宁绒山羊是世界上绒毛品质优良、产绒量最高的白绒山羊品种,以体大,产绒量高,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改良各种土种山羊效果显著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4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下庄镇下庄村◎ 村情概况全村国土面积24.6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788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884.9亩,人均耕地0.5亩,林地29261.7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599.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429户,有乡村人口5442人,其中男性2725人,女性2717人。其中农业人口5332人,劳动力357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5425人,彝族5人,其他民族12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732人,参合率88.7%;享受低保13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该村距离镇卫生院 0.1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7个。 ◎ 人文地理下庄村以下庄镇政府所在地而命名,村有老年门球队,业余文娱宣传队,村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因特殊优越的地域性,该村经济发展较快,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辖区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八支队纪念碑、八支队司令员李鉴州墓。村支书普发兴带领全村快速发展,被评为全国劳模。 ◎ 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和具体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坚持规划先行,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开展新农村新型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全村基本实现了各村民小组营心巷道水泥硬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始终把生产发展村民增收放在工作之首。 ◎ 基础设施截止 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路灯。全村有110户通自来水,有1319户饮用井水,有1444户通电、有1211户通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8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84.7%和89.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6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数7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和67.4%和51.8%)。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3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83辆,拖拉机9辆,摩托车355辆。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200亩,有效灌溉率为76.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1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3户;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35住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住房。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务、财务。主要以张榜方式公开。到 2007年底,该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132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019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311万元,有固定资产648.57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22.69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张榜方式公开。 5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下庄村◎ 村情概况下庄村隶属于三川镇清河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 三川镇西边,距清河村委会0.8 公里,距离三川镇政府5公里。国土面积0.14亩,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6.2 ℃,年降水量921毫米。 ◎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4亩(其中:水田107.7亩,旱地133亩),人均耕地0.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蚕豆、大蒜等作物;荒山荒地6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37户饮用井水,有3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37户通电,有3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5%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8户(分别占总数的95%和8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3辆。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45%;畜牧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24.76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头,肉牛3头,肉羊19头);林业收入0.06万元,占总收入的 0.04%;第二、三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29.5%。农民人均纯收入95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3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9人(占劳动力的27.3%),在省内务工12人,到省外务工1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省外。2008年大蒜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 ◎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37户,共乡村人口181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88人。其中农业人口179人,劳动力11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79人,纳西族2人。 到2008年底,参加农村医疗合作121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56.43%。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清河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金官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5公里,距离中学4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59人,其中小学生48人,中学生11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44.4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主要有水费、各种补贴等。 6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下庄村◎ 村情概况下庄村隶属隆阳区辛街乡,地处辛街乡南边,距辛街乡政府所在地3 公里,到乡道路为 弹石 路,交通方便,距隆阳区12公里。东邻盛家村,南邻尖山村,西邻水眼村,北邻阿今村。辖水班 、寺门前等15 个村民小组。截至2006年底,有农户962 户,乡村人口4133 人,其中农业人口 4112 人,劳动力 2707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92 人。 全村国土面积 5.58 平方公里,海拔 1650 米,年平均气温 15 ℃,年降水量 1150 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包谷、烤烟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2765 亩,人均耕地 0.69 亩,林地 2463.7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298.4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33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外出务工为主。 ◎ 自然资源截至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65 亩(其中:田2227.82 亩,地 537.18 亩),人均耕地 0.69 亩,主要种植 水稻、包谷、烤烟 等作物;拥有林地 2463.7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2 亩,主要种植 核桃、甜柿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385.1 亩,其中养殖面积 15 亩;草地 190 亩;荒山荒地 2563.4 亩,无其他面积。无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809户通自来水,有153户饮用井水,有1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962户通电,有59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4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27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0 户。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3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21辆,摩托车144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05.46亩,有效灌溉率为65.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719.1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2 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3 户;建有小水窖154 口;无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7 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 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4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9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9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98.4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13万元,占总收入的47.21%;畜牧业收入238.47万元,占总收入的18.3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40 头,肉牛168 头,肉羊14 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15%;林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16 %;第二、三产业收入 406 万元,占总收入的31.27%;工资性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1.85%。农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畜牧业、外出务工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6人(占劳动力的4.66%),在省内务工89人,到省外务工37人。 ◎ 人口卫生截至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962户,乡村人口4133人,其中男性2122人,女性2011人。其中农业人口4112 人,劳动力 2707 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傣族8人,傈僳族5人,其它1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615人,参合率87.91%;享受低保6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2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6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3.5 公里。 ◎ 文化教育截至2006年底,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拥有教师19 人,距离实验中学3.6 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91人,其中小学生493人,中学生198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4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363.6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 。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7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下庄村村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郑姓由掖县柴棚迁此建村,郑大公于小河上游建村名上庄(今属平度市),郑二公于小河下游建村,名下庄。 政区人口 位于南墅镇驻地西3公里处,小沽河西岸;东临董格庄、岳石;西靠上庄(平度市);南靠罗头(平度市),北与小埠接壤。全村共九姓,以郑姓居多。2004年,全村共有居民375户,1054人。 经济状况 全村耕地面积2146亩,果园310.4亩,有砖厂1处,全村水、电、路、通讯基本配套。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21万元,人均纯收入4932元。 社会事业 截止到2004年,村委共投资50余万元,为村民新上自来水,建学校和幼儿园各1所,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整修大街6条,对村中的3条街道实行了美化、绿化、亮化。村中家家有彩电,5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冰箱,家家有摩托车,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2004年全村有固定电话260部,有线电视入户200余户,学龄儿童入学率,学前幼儿入园率均达到100%。为了方便群众就医,村中设卫生服务站1处。该村多年来一致为镇级文明村,曾荣获莱西市安全村、文明村、先进党支部等多种荣誉称号。 8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下庄乡下庄村下庄村位于博山区的东南部,距博山城29公里。是淄博通往临沂地区的必经之途。地处玉皇山下。建国前,绝大部分民房均破陋,现村民已大部建了新房。现为下庄乡政府驻地。设一村民委员会。共912户,3,283人。耕地2,779亩。主产小麦、玉米,其次谷子、大豆、高梁等。工副业有建筑队、地毯厂、贸易货栈等。年产值20万元。 《任氏祖碑》载:“粤稽吾任氏原籍青郡之地,邑名乐安。始祖讳全,于明洪武初迂于益都县西南乡下庄。”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载有“夏庄”字样。据此,明代以前已有此村。 据传, 该村与上庄同处博山通往沂源的交通孔道。两庄相距2.5公里。平时由博山南去叫上去,自沂蒙来博山叫下来。“下庄”较“上庄”在下,故名“下庄”。后来,村民以为“下”字含有“下风”等无进取向上之义,故改名为“夏庄”。1982年地名普查时,为与“夏家庄”村名相区别,仍恢复原名“下庄”。 下庄是革命烈士石玉山、任传芝、李明海的故乡。老红军干部、山东纵队二大队军事部长薛云亭同志,牺牲在这里。 9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尚湖镇下庄村云南省大理州下庄行政村隶属祥云县下庄镇,地处下庄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0.1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30公里。东邻大仓村,南邻刘营村,西邻江场村,北邻王家庄村。辖玉龙庄、清益村、清泉村、后所、下庄街、小沙沟、和尚田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截至2006年底,农户1429户,有乡村人口5442人,其中农业人口5332人,劳动力35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000人。还有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尚湖镇下庄村、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大邓乡下庄村、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乡下庄村等几个同名村。 位于尚湖公园西部,望虞河东,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0亩,共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1862人,党员53人,村级可用财力130万元。下庄村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强村富民”总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科学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这根主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可喜进步。 截至2007年,全村工业企业9家,主要以服装、金属为主要产业,规模企业有2家,2007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6905万元,销售6905万元,利税653万元。在抓好全村工业经济的同时,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下庄村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布推进,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水、电、通信到户率、卫生户厕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建有警务室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下庄村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村庄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新的提升。 10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商山乡下庄村下庄位于商山乡的西面,东邻上扬村,南邻浮潭村,西邻芳干村,北邻上扬村,辖区内有沙塘、巴冲和下庄当地三个自然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是个典型的丘陵地区。全村共有党员28名,总人口828人。 下庄村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均匀,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078亩,林地面积926亩,茶园面积770亩,是典型的农林茶并举的农业行政村,下庄村以种植水稻、茶叶为主,兼有养猪、养鸡、养鸭等养殖业。另外,下庄村的山芋、芋头、生姜的种植也比较丰收,该村2008年将结合实际把粉丝加工业开办起来。该村另外还有茶叶、油料等加工厂。该村有向开发型经济发展的趋势。 下庄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全村总劳动力475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93人,2007年全人均纯收入4012元。 截至2007年,下庄村有一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23人,教师1人,最近几年,该村的在校学生成绩较好,有不少学生考入市、县重点中学,当然,本村的教学事业还要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来,人均收入一年一个台阶,村民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今年电改工作正在进行,整个村庄的道路正在逐步硬化,楼房占全村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11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江东镇下庄村语言(方言) 潮州话 行政 隶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 邮政编码 515637 电话区号 0768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蒙古入侵中原,京师临安陷落,为避兵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文武大臣保少帝端宗、杨太后和太子赵 燹等南下避难,驻跸靡宁。蒙兵到处烧杀劫掠,民不聊生,君臣一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凄凄惶惶,苦不堪言。烽火接近闽省之时,独树庄氏先祖弥渊公眼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义愤填膺,立誓秉承祖训,效忠报国,遂聚亲属子弟建昆、公从、敏生、宏生,表亲蔡若济等共商举旗救国勤王之策,传檄各乡社,乡民纷纷响应,四方豪杰也多附从。遂择日树起义旗,上书“奋勇”二字,以鼓士气。诸多官宦巨商,也解囊资助军需,当是时文天祥丞相保少帝已临泉州,公即率众前往迎驾。少帝获悉公乃先帝旧臣后裔,大喜,即降旨钦授弥渊公为挂印奋勇大将军之职。率部附文天祥丞相麾下调遣,协同断后,三月进入粤省,收复梅州。张世杰、陆秀夫保少帝前行,途经潮州欲进南澳之时,诸大臣各执已见,互相掣肘,将军之谋略多被阻滞,以致遭敌袭击,兵将未经训练,乌合之众,一触即溃,不能复聚。 兵败后,弥渊公为避元兵搜捕,潜入潮之僻壤江东,暂寄石狮巷。虽部属离散,然报国之志未泯,常乔装卖鼎,往来于登云、潮城内外,窥测虚实,以图东山再起,然岁月流逝,终无所获,蒙人入主中原,大局已定,公回天无术,遂作定居之念。取村名“独树”。“不喻意树之独在,而予则怅乎其无侣,孤独树立以表志耳。”遂卜宅江东,东坐西向,左高巷,右狮巷,今石狮尚存。 弥渊公创乡之后,事业兴旺,子孙蕃盛,传世至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五世祖妈偕同儿、媳养善公夫妇到和兴社(今下庄)居住。建屋于社北,坐西向东,后建万寿庙于社南之隅,以祀社神。原来和兴社杂姓而居,除庄姓外,还有洪、许、卢、翁、章、林、黄、白、杨等。今下庄村还保留着洪厝桥、许厝底、卢厝池、翁厝园、章厝埔、林尾内、黄厝窟、白场前、杨厝池等地名。后来,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其他杂姓渐趋衰落,先后迁出外地,和兴社仅存庄氏一姓。养善公又建土库3座(土库墙二、三尺厚,墙体高大坚固,是古代防兵防贼的建筑物)。上土库为长房确轩公使用,中土库和下库分别分给三房忍轩公和二房台石公。 养善公(即鸣銮公)自分居和兴社以来,含辛茹苦,披荆斩棘,历尽艰难险阻,使下庄村得以傲然崛起,事业兴隆,后代蕃衍旺盛,不少儿孙侨居欧美、东南亚一带,有的迁往潮州城及揭阳棉湖等,据统计,迁出人口繁衍至今有3000多人。 据传懂玄学者讲究,独树庄村落是一条龙。上庄是龙头,中庄是龙腹,下庄是龙尾。下庄村位于江东冲积平原中部两侧,背靠韩江,前有静水河,地形十分险要,解放前土匪甚多,但不敢贸然进村骚扰。登高远眺,则东有莲花献瑞(莲花山),西有桑浦庆云(桑浦山),北有凤凰来仪(凤凰山),南有蛟龙戏水(南海),此地灵而兆人杰也!只是灵气多在上庄,故历来的达官乡贤,富商巨贾等显赫人物,多出于斯!龙尾专司腾挪、歙张、摇摆,力大无穷,故下庄多出猛士,且民情强悍、凛性豪爽仗义,疾恶如仇,不畏强暴。故在沦陷时期出现村民群起殴打日本海军退役少将的事。 1941年冬,一日本军官坐轿途经下庄老堤顶,汉奸翻译官林英华(江东樟厝洲人)在前引路,来到村头,看见堤下一糖寮正在停工休整,十几个工人正在忙于扒鼎灰,林英华觉得有利可图,当即劝日本军官停轿休息,自己来到糖寮欲强行勒索。工人们大怒,齐声喊打,林英华没想到几个草芥小民竟敢与“皇军”作对,一边跑一边拔枪射击,工人们全然不顾死活,紧追还舍,林英华大惊,逃进仙洲蕉园,大家还是穷追猛打。幸亏韩江边停泊一条小船,林急忙跳上小船逃命。众人迟来一步,追赶不及,才悻悻回返。来到堤顶,看见日本军官拄着手杖,端坐轿中,神态傲慢,大家又燃起满腔怒火,齐声喊“打”!庄义团一个箭步上前摘下日本人的手枪,顶在他的胸膛,扣动扳机,原来枪上锁,打不响,就用枪口猛击日本军官的胸膛,痛得鬼子瘫坐在地,叽哩呱啦乱叫。庄文泉紧接着抢下他的手杖,在膝盖上磕成几段,抛下门口溪。众人找来绳子,把鬼子五花大绑,解到乡公所去。 后来才知道此人原系日本海军少将,因年老退休,解甲经商。殴打日军少将,日方怎肯干休,幸得有高层人物从中斡旋,日本少将也认为此事一传开,对他不利,被打之事回避不谈,只要求归还那支手杖,据说此物是天皇所赐,非同小可。后来此事从大化小,从小化了。 沦陷至民国时期,警察经常进乡,敲诈勒索,多次被下庄村民群而攻之,吓得屁滚尿流,再也还敢随便进村扰民。 下庄村背靠韩江,耕地都在东面,与红砂、前溪、谢渡接壤,但村舍相距甚远。田间小路被耕牛踩成一个个几寸深的坑洼,俗称牛脚梯路,在这样的路上挑肥,很像五梅打梅花桩。过去,每逢农忙,有人请外村亲戚来帮忙,挑肥到鲤姑路下,只挑一二担,就累得要命,把尿桶舍在田里,不辞而别,当了“逃兵”。下庄人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劳作惯了,养成坚韧、耐劳的品格,体力也比常人大。 下庄有一个风俗习惯,凡娶老婆、生兜仔(男儿)的人,来年正月十三就得出钱请戏谢神,这个风俗流传至今。正月十三这天还要游神,游神的队伍很大,前面大标(彩旗)开道,接着是锣鼓队,后面是三山国王、天后圣母、花公花妈、大坑爷……摆成一条长龙。观众挨肩叠背,争先恐后,欢声笑语,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来客往,从春节至正月十五,大吃大喝,开销甚大,元宵过后,戏歇棚拆,一般人囊中羞涩,艰难的日子来了,但人们并不介意,年复一年。 平时的文娱生活十分贫乏,村中只有二个拉弦间,农忙时节,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在农闲或雨天,有人拉弦,有人唱曲,自得其乐,那些不会拉不会唱的也不甘寂寞,积极动员成立剧社,终于在沦陷期间成立秋风剧社,并一直开展活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由杨作哲(教师)和庄锦丰做编导,演员在村里挑选,经费自愿捐题,虽然水平不高,但村民们从此能经常看到潮剧,十分过瘾。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的文娱生活比前大为活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加丰富多彩,几乎家家有电视机,天天有潮剧看! 下庄耕地较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一年三熟,池塘繁多,真是鱼米之乡!耕地面积1240亩,过去传统作物有水稻、甘蔗、黄麻、花生、甘薯等。解放前,每逢风调雨顺,尽可自给自足,若遇上荒年歉月,不少乡民游离失所,逃荒外地,有的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苦不堪言。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民政府重视堤防水利建设,抗灾能力大大加强,确保水旱有收,村民生活大大改善,人口因而迅速增长。解放初,全村人口一千人左右。至2005年,已增至3019人。人口虽然增长很快,但村民的人均经济收入还是逐年增加。1995年人均收入为2360元,2005年,人均收入为4109元。随着村民生活的迅速提高,全村新建洋房鳞次栉比,仅2005年,新建洋房11座,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较大商店8间,从业人员12人,年营业额50000元,汽车25辆,电视523台,固定电话450台,移动电话500台,各类工厂8间,计彩瓷二间,台灯厂一间,制鞋厂一间,电绣厂三间,制香厂一间,从业人员约1000人,年人均收入约10000元。至2005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已投资80万元,共建水泥路长3100米,大灰埕2850平方米,还建成菜篮子工程100亩,解决了不少劳力出路,同时建成三百光水利沟约1500米,确保水旱丰收。 从前,下庄村因为穷,所以很不重视教育。“五四”运动以前,村里只有一二个书斋,有钱人的子弟才能坐书斋喝烧茶,穷人的子弟只能望斋兴叹。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三庄才合办崇德小学(上庄小学的前身)崇德小学下设三个分教处,第一分教处在中庄,第二分教处在下庄,第三分教处在上庄堤外。分教处一般只设初级部,中高级部设在崇德小学正校。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至一九六九年上半年,一九六九年下半年以后下庄小学才办成完全小学。一至三年级办在石牌祠,四、五年级及初中部办在大房祠堂。设备十分简陋,拥挤、噪杂。一九七二年,大队干部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建成一座平房式学校。那时学生数已达至三四百人,因此还是感到拥挤、逼仄。雨天,校内经常积水。下庄小学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苦捱了二十多年。 后来,管区干部看到比邻管区建起了崭新的教学大楼,十分内疚,他们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跟上人家。经过艰苦的筹资,终于凑足了100多万元,于1995年春动土奠基,当年年底竣工。一座崭新的教学大楼终于在村东巍然屹立起来。学校环境的改善,大大调动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尖子比赛皆名列优等。据统计,自1980年至2005年,下庄村有大学生48人(随父母在外地工作的不计),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12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普满乡下庄村村居大岭山下,系较大村庄,故名。村委会驻下庄岭,辖老屋、下庄岭、上庄头、白毛、田尾洞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1559亩,356产,1348人。 13 河南省洛阳市伊洛园区李村镇下庄村下庄村位于李村镇以西,与诸葛镇相连。全村人口1960人,耕地面积1300亩。该村主要产业为苹果种植,种植总面积近300亩,此外,我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偃师市挂面面粉厂位于该村,年产值500多万元。 14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高村乡下庄村下庄村位于乡政府东2公里处,与上庄村相连,土地面积1324亩,耕地面积876亩,4个村民组,210户,919人,24名党员,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位于洛河滩区,水利资源丰富。群众以西瓜、大蒜、小麦、玉米种植为主。村内有养牛场、养鸡场。村小学1所,教学楼1幢,3个教学班。村卫生所1个,村部一所。村内街道大部分已经硬化。 15 河南省灵宝市阳店镇下庄村16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下庄村下庄村位于三乡镇政府东2公里处,南邻洛河,北与东柏坡村隔连昌河相望,土地面积1324亩,耕地面积876亩,4个村民组,210户,919人,24名党员,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位于洛河滩区,水利资源丰富。群众以小麦、玉米、西瓜、大蒜、蔬菜等种植为主。村内有养牛场、养鸡场。村小学1所,教学楼1幢,3个教学班。村卫生所1个,村部一所。村内街道大部分已经硬化。 17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下庄村◎ 村情概况下庄村隶属于苍山西镇花椒园村委会 ,属于山区。位于苍山西镇西边,距离花椒园村委会6 公里,距离苍山西 镇12公里。国土面积3.7亩,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135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47亩(其中:田50亩,地297亩),人均耕地1.38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369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7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亩,其中草地4亩;荒山荒地200亩,其他面积1299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41户通自来水,有12户饮用井水,有5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9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公里。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1亩,。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3.2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5万元,占总收入的27.59 %;畜牧业收入25.99万元,占总收入的34.98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67头,肉牛49头,肉羊99头);林业收入17万元,占总收入的22.88 %;第二、三产业收入2.6万元,占总收入的3.5%;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35%。农民人均纯收入141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核桃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3.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2.17%。该村发展核桃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59户,乡村人口251人,其中男性138人,女性113人。其中农业人口251人,劳动力157人。该村以彝族汉族为主,其中彝族190人,汉族59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7人;享受低保1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6公里,距离镇卫生院9.6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花椒园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苍山西镇第二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8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人,其中小学生6人,中学生3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0.5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 会议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党员总数13人,党员中男党员12人,女党员1人。团员12人。 18 河南省武陟县北郭乡下庄村下庄村位于北郭乡政府西一公里,乡一号路南三百米处。武陟-荥阳黄河浮桥从村西穿过,交通便利。全村648口人,共产党员14人,三个生产小组,村固定耕地面积350亩,黄河滩地约1300亩,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地、棉花、花生、大豆等,土地水利设施齐全.人均年收入:1200元.村内有三条水泥路约1000米。 19 广西省临桂县会仙镇下庄村粤若稽古,有李氏一族,汉系皇亲,华夏贵胄。祖居燕赵,北宋时蒙古来犯,遂南逃入鄂,流民千里,死伤无数。时李氏能存继血脉,实属万幸!后世代多动乱,李氏亦遭时祸,族门支离破碎,迁徙流亡,一支最终流至临桂县境内,至今广西境内李姓者临桂至聚。祖上于会仙镇下庄村落定,村前置湖,村后倚山,又蓄茂林,乃成环围。此景曰“美女照镜”,后又戏曰“美女回头”。 前朝时村中四围皆有茂竹所筑高篱,竹高五丈,枝生长刺。高篱密不可窥,筑三座城门以通内外,日夜把守,贼寇不侵。汉夷更替,江山几易其手,至今暂且太平,茂竹高篱已毁,只留残丛数落仍记当年家国情仇,破墙断壁或可稍睹彼时治乱兴衰。 传此村曾是风水宝地,某朝有官人路过,远望见此村便下马步行,且言此村必出贵人。村正中有一路甚直,连山接湖。官人见此路,便上马绝尘而去,此路剖心,风水尽毁。乡野流言,茶酒间笑谈耳。 山中有石级可攀,有寨门可守,随处可见前人堆砌之所,甚有讲究。或为依山造垒,以御战乱匪患。山中溶洞及山岗,瓦砾碗片俯拾皆是。观此种种迹象,祖上或本为征广之部,天下平定则守土于斯,世代相传。或避战祸,流落于此。或为前朝征民,开荒千里乃据一方水土。此去五里有古柳运河,有传上祖或为开河守土自江西迁于此,然方圆之内,李氏甚众,迁聚非朝夕可就。年深日久,正史已无从考据,族谱业已失传。传凡此地李氏,两脚小趾趾甲必畸,且裂分两片,方圆数十里内皆然。 后岗本有一村,名甑底,因有一石状似甑。传此村虽小甚富,某年新添一丁,长者赐名彘。乃全村庆贺,不想来一巫士,其人不知,乃邀共贺。巫士见此地富庶,欲辱之,提一议,生子名彘,应食乳猪粥,遂从。巫士走后,此村倾刻败落,连年欠收,饿死者日增。长者乃令曰,此地不宜留矣,迁往别处水土丰饶之地,方可求生,整村迁徙。村中长者至今有知其去向者,或路遇谈此前尘,莫不长嗟当年离乱。 村中李姓开支散叶,古制编甲,盖分十甲,历数十世而成今日。先祖有葬于上高桥村前者,盖上高桥张姓为后迁之民,据我地,此事流祸长年。 原此前尘往事,有村夫野史,有遗址考据。一家之言,述往功业,未能穷其万一。然祖册失传,不能继往圣德,是式微败象也!后生不才,以此薄文,立传成说,亦当前承福德,后开基业,万世恪谨! 20 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长新乡下庄村◎ 村情概况下庄村隶属于长新乡丰胜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长新乡南边,距离丰胜村委会3公里,距离长新乡11公里。国土面积3210亩,海拔205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944.7毫米,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林果等农作物。有耕地114亩,其中人均耕地1.3亩;有林地1092.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2户,有乡村人口93人,其中农业人口93人,劳动力5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2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4亩(其中:田60亩,地54亩),人均耕地1.3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092.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49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亩;荒山荒地828.6亩,其他面积1164.8亩。有银铜矿等资源。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村内无路灯。全村有22户已通自来水。有2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 该村到乡已通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4户;建有小水窖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6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9.4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9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全部为土木结构。 21 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宝丰乡下庄村◎ 村情概况下庄村隶属于宝丰乡宝丰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 村委会4公里,距离乡政府4.2公里。国土面积2.23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9 ℃,年降水8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121.76亩,其中人均耕地0.77亩;有林地2218.50亩。全村有农户44户,有人口158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人,劳动力10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8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21.76亩(其中:田70.77亩,地50.99亩),人均耕地0.7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2218.50亩,其中经济林果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3亩,主要种植楠桉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200亩;荒山荒地300亩,其他面积5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全村有44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4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44户通电,有2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4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0.77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0.7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5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之一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