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切侵蚀 |
释义 | 下切侵蚀 土壤下切侵蚀又称为垂直侵蚀。沟谷沟床在流水作用下向深度发展的侵蚀过程。如谷底窄、坡陡、流量大、谷底岩性松软,水流下蚀强度就大。河谷下蚀还受侵蚀基准面和地质构造运动的控制 流水下切是指河流河道在基岩中的垂直切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对全球尺度的气候、地表过程和构造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以及工程建设和天然资源管理决策的需要,流水下切成为构造地貌学的理论研究前缘.文章从动力学机制、物理侵蚀过程、三大外来变量构造、气候和基准面变化的影响,以及区分这些变量影响的可能性等方面,对流水下切研究的最新进展予以评述.未来流水下切研究要在流水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两方面探索更多的科学问题. 河流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又称河流侵蚀基准面和侵蚀基准面。1857年美国J.W.鲍威尔首先提出此概念。河流基准面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①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河流汇注海洋,海平面就是这些河流的总侵蚀基准面,一些人则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诚然,有些河流或河段的下切侵蚀深度可在海平面以下,但其侵蚀的深度仍然受着海平面控制。②流域内还存在着一系列局部或地方侵蚀基准面,如支流注入干流,干流的水面成为支流的侵蚀基准面;河床中的坚硬岩石亦可作为其上游河段的侵蚀基准面;注入湖泊的河流,湖面大致为该河的侵蚀基准面。这些侵蚀基准面不仅本身不断变化,而且存在时间较短,影响范围较小,统称为地方侵蚀基准面,又称为暂时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发育受其基准面的控制,基准面上升,水流的挟沙能力降低,就会发生淤积作用;基准面下降,河道比降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并由下游开始向上游发展,发生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在河流纵剖面的塑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床在经历一定时间的塑造过程以后,便能取得一定的断面和坡降,使来自上游的水和泥沙都能通行无阻,即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这时纵剖面呈现一条圆滑的凹型曲线,称为河流均衡剖面。当流域因素有了改变,河流的河床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来沙多了即堆积,来沙少了即侵蚀,最后取得新的平衡,这便是河流自动调整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