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河乡 |
释义 | 1 河北省曲阳县下河乡下河乡位于云霄县西北部,处于漳江上游,是一个山区水果大乡。南与县城接壤,北与平和县交界,东与马铺乡毗邻,西与和平乡相望。全乡土地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共辖有23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总人口4.5万人。全乡设有32个党支部,1096名党员。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素有云霄西面宝地之称。 另有:河北省曲阳县下河乡 ,山东省沾化县下河乡 。 下河乡(Xiahe Xiang)位于曲阳县东北部。京广西线公路从境内通过。面积61.5平方千米,人口2.98万人(2002年)。辖2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下河村。 沿革 1961年建立下河公社,1985年改乡。1996年董家马乡并入。1997年,面积39.8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下河、上河、朱家庄、田家坎、石桥头、东铺上、驿头、袁村、陈家町、河北、占里、董家马、王坡子、刘家马、刘家岸、何家马、米家岗、康家庄、宿家庄、新赤岸、李家马、乔家马、任家岸、棋盘24个行政村。 2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 简介下河乡位于云霄县西北部,处于漳江上游,是一个山区水果大乡。南与县城接壤,北与平和县交界,东与马铺乡毗邻,西与和平乡相望。全乡土地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共辖有23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总人口4.5万人。全乡设有32个党支部,1096名党员。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素有云霄西面宝地之称。 下河乡的交通便捷,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距云霄城关仅1公里、厦深高速铁路中转站5公里(建设中,09年建成)、5万吨位港口15公里(建设中)。省道坂云线、县道下曲线贯穿全乡,南面有云陵110万千伏变电站,向东饮水渠流经乡政府旁。 ◎ 沿革区划1957年置下河区, 1958年分置下河、车山公社, 1966年并置下河公社, 1984年改乡。 1997年,面积133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世坂村、上窖村、新陂村、孙坑村、下洞村、上河村、后坑埔村、外龙村、内龙村、下洞村、坡兜村、后山村、石屏村、车圩村、龙透村、陂下村、曲溪村、金坑村、仙石村、梅林村、三星村、七高礿村、新湖村23个村委会。 ◎ 发展概况下河乡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快下河乡工业集中区建设,建成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山区大乡。大力实施“主动接受经济特区辐射,加快云霄西面腹地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四大优势,加快下河乡经济的发展。 ——载体优势 工业区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是下河乡经济发展的驱动器。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该乡在世坂村建立下河乡工业集中区。该区离城关仅为1公里,是下河、和平、马铺三个山区乡镇13万人口及平和通往云霄城关的必经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内交通便捷,水电充足,优势明显。工业区的发展将带动三个乡镇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区规划总面积5000多亩,主要在省道云平线两侧。第一期规划268亩,址在原县罐头厂对面,已有7家企业进驻,完成土地征收、土地平整、地质钻探,进入厂房建设施工阶段。第二期未规划面积达4000多亩,址在罐头厂两侧及后面,土地基本为山坡地,开发成本轻,已完成地形测绘,可以进行地块分割。 ——资源优势 一是林业优势。全乡总面积约为2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约为17万亩。山地多数是丘陵,海拔不高,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经济速生林,规模形成快,产出效益大。加上附近乡镇种植7万多亩。目前,全乡已建立了11个巨尾桉速生林基地,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是工业用材与木材加工的天然供应厂。二是果业优势。全乡水田总面积约为1.3万亩,园地面积约为0.5万亩。我乡视园如宝,吃透政策,倡导农民“户种百株果”,引导农民种植“早钟六号”优质枇杷,大力发展软枝杨桃,打响下河杨桃品牌。全乡建成了孙坑北坑、龙透大沙岗二个千亩优质枇杷基地,种植面积约2万亩;建立了下河片杨桃基地,杨桃年产量达50万吨。三是矿产优势。下河乡石屏村蕴含着丰富的锡矿资源,可供企业联合开发;坡下村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可用做企业加工的原料;孙坑村有山地温泉,可以开发乡村风光,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下河村拥有全县唯一的原始森林——五斗山森林公园。在这里,物种繁多、景致别样、鸟语花香,可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忘我境界,可建成一个集观鸟、探幽、休闲、娱乐、避暑为一体的风景区。 ——气候优势 下河乡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气温21.1℃,常年最热的月份(7月)年均气温28.2℃,最冷的月份(1月)平均气温13.3℃,多年平均降水量1727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十分适宜种植茶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目前,仙石“叮咚坑”和梅林、七高示的“岩子山”两个茶业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将带动内片13个村的茶业发展。 ——劳动力优势 下河乡是山区乡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人数多,他们均是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的人员。多年来,该乡加强后招商服务,做好劳动力转移,建立了电车缝纫技术、电子加工技术等培训中心,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 特产下河金枣:属芸香科金柑属,亦称金桔,学名罗浮。金枣果树需经嫁接,方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下河金枣皮薄肉嫩,色香味俱佳。过去下河金枣远销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各国,广东潮汕地区和诏安县作金枣精制品的原料。金枣制品有咸甜等,咸金枣可作药用,甜金枣则为喜庆时节上乘佳品,金枣种植面积1.22万亩,总产2259吨。 下河杨桃:杨桃是云霄传统的拳头产品之一,一度曾以粒大、果甜、色亮泽等优点,畅销港澳东南亚市场。下河乡下河村种植杨桃己有148年的历史。乡里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建立品种改良实验园,在下河规划建设了500亩杨桃种植示范基地,选出当地品种“虎尾种”进行推广种植,牵头引进马来西亚水晶杨桃,台湾软枝杨桃等品种,进行高接换种,并在全乡试验推广种植,他还注重帮助果农提高疏花、疏果、套袋等方面的技术,使杨桃在色泽、颗粒、甜度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品质。 ◎ 行政规划代码:350622200 辖23个村委会:~201_上窖村、~202_新坡村、~203_世坂村、~204_孙坑村、~205_新湖村、~206_下河村、~207_上河村、~208_后坑埔村、~209_外龙村、~210_内龙村、~211_下洞村、~212_坡兜村、~213_车圩村、~214_石屏村、~215_后山村、~216_龙透村、~217_梅林村、~218_七高示村、~219_坡下村、~220_仙石村、~221_金坑村、~222_曲溪村、~223_三星村 3 山东省沾化县下河乡◎ 简介下河乡 面积89.85平方千米,人口15581人。辖27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乡政府驻下河村,邮编256810。 下河乡地处山东省沾化县的东北部,与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接壤。西有潮河,东有斑总干给贯南北。乡政府东5公里为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西4公里为滨海乡,南4公里邻利国乡,北3.5公里是东营市河口区太平乡,总面积88.3平方公里。乡政府驻下河村,在县城东北20公里,乡以驻地村名命名。辖27个行政村,1.6万人,耕地面积5万亩,人少地多,洼大草茂。是沾化县最大的棉花、林果、畜牧生产基地之一。滨孤路横穿全境,交通便利。该级呈河滩高地,浅平洼地,策斜平地相间地貌。土质轻良和沙良,河滩高地部分地下水质甜。草地广阔,宜于发展草食家畜。乡境两有潮河,东有庄总干南北纵贯,南有“八一‘水渠东西横贯。张义公路斜贯乡境25公里,乡境各村都修有沥青路,四通八达。 下河乡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按照市场需求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沾化冬枣、林果、畜牧、水产品及蛋鸭养殖、苇制品加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乡驻地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商贾云集,流通活跃,环境宜人。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油路、通程控电话,户户通自来水。现有冬枣密植园1.8万亩,以红富士为主的林果面积5000亩,棉花4.5万亩,建有多处良种肉牛、猪、羊、蛋鸭养殖基地;大型纺织企业1家,中小型棉花加工厂6家,高科技新型材料厂1家。下河乡党委、政府实施带动战略,突出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带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下河乡个体工商业户达到了1200多家(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 ◎ 历史沿革下河乡解放前属第五区, 1948年建下河乡, 1952年4月为六区, 1958年9月建下河人民公社, 1963年改建公社属马或区, 1968年撤区与韩家,全属小公社合并为下河公社, 1984年改建下河乡。辖35个自然村,27个村民委员会。 ◎ 经济发展沾化县下河乡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跳出三农看三农,在农业外部探寻增收途径,全方位开拓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和领域,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加法,就是深挖农业内部潜力,促进农业增效。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下河乡形成了冬枣、棉花两大主导产业。在冬枣生产上,下河乡把创新做为引领冬枣产业发展的抓手,在全乡50多个大棚冬枣推广了反光地膜、秸秆返田等创新技术;为做到货畅其流,建设了青城、金殿、北韩三处冬枣市场;为下河乡冬枣注册了“鑫青城”“福礼”牌商标,通过品牌带动,促进枣农增收。 在棉花生产上,下河乡依托县供销合作社新合作公司成立了棉花生产合作社,全乡600多农户参加,棉花面积7000多亩。按照章程,合作社采取统一安排生产、统一购进生产资料、棉花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统一产品收购价格、统一分红分利等“五统一”服务模式,供销合作社新合作公司垫付资金,帮助社员购买化肥、农药、棉种等生产资料,所垫资金在社员交售棉花时全额扣回;免费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在收购时,以高于市场价格0.1元的价格收购;社员所生产的棉花全部销售给合作社。 下河乡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实现农户和企业的对接发展。一是从乡党委、政府关注的大局中找准结合点,作为“农企对接”的优越产业。把冬枣、棉花、特种种、养殖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培优培强。二是从主导产业的企业群体中找准结合点,即选择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根”在农村农户、热心为民服务的优秀企业,作为“农企对接”的优选企业。把沾化县供销总公司和山东华城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农企对接企业。三是从广大农村、农户中找准结合点,通过对下河乡现有农户的经济状况普查,确定了对接的棉花种植业户3960户,冬枣种植业户1610户,养殖业户2217户。四是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找准结合点,即协调有关涉农部门、金融、保险、经济合作组织等共同参与,资源共建共享,帮组农村农户解决“农企对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通过协调农村信用社,为建立牛、猪养殖小区的农户提供“特色贷款”50多万元,扶持农户49户。下河乡通过农企对接,下河乡发展“订单棉花”种植面积3456户,面积21275亩,占到全乡棉花种植面积的52%。发展订单芦笋1000亩。 减法,就是减少农业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减轻负担就是变相的增加了收入,下河乡通过强化经管、审计职能,加大对涉农收费项目的监管审核力度,减轻农民负担。凡是涉及向农民集资收费的项目,由经管站严格把关,并报上级审批;各村建立健全了民主理财小组,严把支出关。这个乡规定,村级财务、账务一律由乡村会计服务中心管理,村级支出在500元以上的,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理财小组审核、政府审批,减少了村级不合理支出,减轻了农民负担。 乘法,就是通过科教兴农,促进农民增收。下河乡狠抓科技培训,促进科技推广,以乡农技校、农技站为中心,通过政务公开栏、农村远程教育设施等平台,多方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下河乡开通了有线电视、远程教育户户通,实行互动式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河乡应届初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培训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通过农广校、职业学校、党员电教、远程教育等培训阵地,有3500多名农民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致富本领大大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除法,就是清除制约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障碍,促进农民增收。下河乡因地处“九河之梢”,而称下河,水利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关键。下河乡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来抓,通过上级争取、项目立项等方式,投资3800多万元,实施了流杨节制闸、马新河节制闸、潮河穿函等工程,扭转了下河乡缺水的局面。之后,下河乡先后实施了流口、下河、西李等35000亩的农业开发项目,耕地实现了沟渠绿林桥涵闸配套,全乡3万多亩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