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峡部裂
释义

峡部裂是脊椎峡部裂的简称,又称为脊椎峡部不连、椎弓崩裂。人体生长完全的脊椎,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与棘突。上下关节突之间较为狭小的部分称为椎弓根峡部。如果一侧或两侧峡部骨质不连续,则称为脊椎峡部不连。腰椎峡部裂是临床上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其基本病变是峡部骨断裂, 至椎体小关节对抗剪切应力能力的丧失, 腰椎失稳, 最终导致椎体向前滑脱。

症状表现

许多人都有过腰酸腿痛的经历。如果是劳累所致,休息后即可消失。但是,有些人却是疾病所致。在引起腰腿痛的众多疾病中,除了广为人知的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还有一种病叫做“峡部裂”。

形成

峡部裂是怎样形成的呢?

对于此病的发生,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先天性的。在胚胎期,椎弓尚未形成,至出生时仍然是分离的。出生后约1~2岁左右,椎弓开始联合。3~6岁后椎体与椎弓骨核融合。如果在发育过程中,椎弓没有联合,留下缝隙、缺口,则成为峡部裂。

另一些学者认为此病系后天性,与外伤及劳损关系明确。Wiltse认为椎弓崩裂是一种应力骨折或疲劳骨折,虽一次严重的损伤也可造成急性骨折,但通常的发生机制是重复的应力。运动员,尤其是体操和举重运动员,椎弓崩裂的发生率较高。

危害

峡部裂有哪些危害呢?

由于腰骶部稳定性较差,局部软组织容易发生劳损,甚至继发脊椎滑脱。长期应力改变可以造成患者脊柱畸形,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症状

峡部裂患者有哪些症状?

患者症状体征的轻重取决于峡部不连的类型、脊椎不稳情况、滑脱程度及年龄。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与非器质性下腰痛者大多相同。单纯峡部不连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无意中经X线检查发现。成年后症状逐渐明显,主要为腰腿痛。一般在20~30岁时症状缓慢出现,开始时有下腰痛,或同时有腰腿痛,多为间歇性钝痛,有时为持续性,一般并不严重,对日常生活无影响,仍能从事一般劳动。站立、行走或弯腰时加重,过度劳累或负重受压时症状加剧,卧床休息时,疼痛即减轻或消失,自卧位起床时疼痛又可加重。疼痛可局限于腰骶部,也可向髋部、骶尾部或下肢放射,如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等。但是并非每个患者都出现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的发生率只有约50 %。

继发椎体滑脱者,严重时可产生马尾神经麻痹,腿部肌肉萎缩。腰部活动时内部偶有移动感。病人有明显的腰椎前凸,躯干部略前倾,季肋部与髂骨嵴接近。臀后突、腹下垂,腰骶部凹陷,第五腰椎棘突明显后突。行走不便,有摇摆步态。腰部肌肉痉挛,功能受限,尤以前屈为甚。值得注意的是脊椎滑脱诊断特征是第一腰椎棘突出现轻度后突,这主要是由于脊椎滑脱引起的脊椎后凸伴有胸腰椎之间的代偿性前弯。

疾病的判断

怎样知道是否得了峡部裂?

峡部裂多见于下段腰椎。X线平片是诊断脊椎崩裂的首选方法。一般包括站立、负重侧位、前后位及左右45°斜位。

正常脊椎X线侧位片上可看到相邻椎体之间有形似小狗的轮廓(如图所示),狗脖子处即峡部。如果发生峡部裂,则X线侧位片上表现为狗脖子断裂。

当然,CT和MRI检查对于峡部裂有更确定的意义。因为普通X线是二维结构,而这两者则是三维结构,能进一步反映人体组织的状态。

由于普通X线片家价格低廉,易于接受,所以我们推荐患者检查时首选X线平片。如果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再做CT及MRI不迟。

医生在查体时发现,峡部裂患者其直腿抬高试验(SLRT) 以及感觉、运动障碍体征阳性率明显低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原因是腰腿痛主要由腰椎节段不稳所致, 滑脱节段的神经组织处于异常位置,在活动中受到动力学的牵拉、挤夹引起,其严重性与滑脱程度无关,与脊髓造影所示的根性受压无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