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邦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安邦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集贤县,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是三江平原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始湿地之一。 安邦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安邦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安邦河下游,位于黑龙江省集贤县城福利镇东北45公里处,距双鸭山市区不足60公里,筑有平坦的柏油路直达湿地核心区。保护区面积1029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980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8.7%;缓冲区面积2436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23.7%;实验区面积的3879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7.6%。 区域特色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始湿地之一。保护区内有大片的芦苇沼泽和苔草小叶樟湿地,多样的湿地环境为脊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安邦河湿地珍稀动物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生物资源基因库,2004年评为AAA级景区。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403种,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两栖类动物6种,鸟类165种,兽类7种。每年都有大量的水禽在此栖息。2001年9月共记录到40多只丹顶鹤,最大集群为12只。2002年9月,记录到94只白琵鹭迁徙群、2只东方白颧和数千只雁鸭类等稀有鸟类落户安邦河湿地。 自然资源安邦河湿地公园,堪称世外桃源和绝妙佳境,人文景观极为独特。这里因人文景观独特,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命名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称号。进入园区,就是湿地保护宣教基地。安邦河湿地宣教馆建筑面积3062平方米,由多个功能厅组成。主展厅处于馆内中心位置,面积1186平方米,假山、凉亭、小桥、流水、芦苇荡,草木葱茏,水波荡漾,鱼儿嬉戏,百鸟争鸣,可谓湿地全部景观的浓缩版。6个大型生态景箱里摆放着100多种湿地野生鸟类标本,游客沿着环形甬路可观察到厅内所有标本。厅内设有4个电子触摸屏,游客只要随意触摸其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就有电脑语言播出游客想要了解有关湿地的相关知识。主展厅四周是7个小展厅,分别是安邦河湿地厅、七星河湿地厅、兴凯湖湿地厅、挠力河湿地厅、三江湿地厅、红河湿地厅、八叉岛湿地厅。还有植物标本展厅、动物标本展厅、环保宣教放映厅。馆内宣教片,通过大屏幕和先进声光控制系统,营造出良好的视听效果。在这里,在人们亲身领略到塔头、苔草、沼泽、芦苇床、草地、湿地鸟兽等大自然景观的同时,会欣赏到以“融入自然”为理念的湿地公园设计者打造的别具风格的人文景观。仿真精品景观(碾子、海螺、奶牛、轱辘井、轱辘车、蘑菇凉亭、水车)、文化长廊、观鸟台、鸽楼、百鸟园、动物园、垂钓场、莲花湖、水上码头、大瀑布、茶楼、歌厅、宾馆、超市、人工湖、海盗船、农家院饭庄、体育休闲健身广场,诸多景观美不胜收。湿地码头下是一片宽阔的水域,在此荡起一叶扁舟泛水在芦苇荡中,别有一番情趣。 旅游特色完达山脉,七星峰下,众多山系,无数清泉,积聚成河,劈山为壑,激浊扬清,经百转千回,最终流入浪花飞溅的安邦河。山随平野尽,水入大荒流。从高山到大川,安邦河一路踏歌走来,涛涛河水漫延开来,形成了一个壮美如画的安邦河湿地。安邦河湿地公园,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无垠的安邦河湿地上。 从湿地宣教基地到休闲娱乐区,是一条由圆木横排铺成的悬空式软栈道“荡芦桥”连接,游人行走在荡芦桥上,晃悠悠地腿脚发软有醉酒之感,桥下是密布的芦苇荡和潋滟的水泊。海盗船十分庞大,座落在水草中央,塑有很多海盗雕像神态各异,船锚,揽绳,救生圈、救生小船,十分逼真。诺大的船仓里是一个大型演艺场,平时游人可以在这里小座乘凉。 人工湖是一处水上游乐场,机动的、脚踏的游船造型似鸭、如鹅,格外新颖别致。文博馆就坐落在海盗船东侧,是一个典型的仿古建筑。该馆规模较大、展品较多、服务设施较全,是一个对游人开放的综合性博物馆,是省级博物馆。 发展经历地位规模1993年建立安邦河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1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管理,退耕还湿取得明显成效,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湿地功能得到教好恢复。 2002年12月,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并被列入全省退耕还湿示范单位,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试点单位。 回首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走过了一条由建区依始的严格保护到中期的以耕养湿、退耕还湿和现在的科学利用、以湿养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退耕还湿、湿地资源的科学利用进行了有宜 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保护湿地 历尽风雨在1973年以前,安邦河湿地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湿地。1973年后,由于连续多年干旱,湿地水位下降,附近农民纷纷进入湿地垦湿造田,湿地遭到大面积破坏。此事引起集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将农民开垦的土地调换到湿地边缘,并于1976年在湿地范围内成立了国营芦苇场,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对这块自然湿地进行有效管理,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开垦湿地的现象,使安邦河湿地免于消失的厄运。 但是从1984年开始,周边地区的一些农民又进入湿地,强行开垦,湿地保护工作再度处于十分艰难境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阻止垦荒过程中经常受到农民的围攻,殴打、漫骂,有时甚至由几个农民将工作人员抛掷水坑当中,进而引发了湿地保护与农民抢占的矛盾。当时区内的原始湿地面积仅余1000多公顷,周边农民怀疑保护湿的可能性,对湿地保护持抵触情绪。 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隶属于轻工系统的芦苇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停止湿地内的一切开垦行为,甚至连合理的活动都被禁止的情况下,一些农民受人煽动,公开集资数十万元,集体进京上访,由此引发了芦苇公司与农民之间长达10年的拉锯官司。甚至在1993年成立自然保护区时,官司仍没有停止。直至1994年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认定这是一起无理上访案件。息访后,保护区有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保护区管理机构开始逐渐发挥职能。安邦河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开始逐步走向正轨。尽管剩余的原始湿地面积很小,但毕竟经过艰苦的努力保留了下来。下一步面对的是如何扩大的问题。 恢复湿地 意识超前建区伊始,区内湿地面积过小,虽然经过近两年的严格保护,芦苇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湿地面积已经稳定,但仍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在1995年,国家还没有倡导退耕还湿,湿地保护还没有被人们如此关注时,安邦河保护区认识到,退耕还湿,恢复湿地是关系到保护区生存与发展的最为紧迫的任务,湿地的保护与建设意义重大,必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但是当时人们对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必要的认识,片面强调农业经济效益,退耕还湿工作可谓举步维艰。安邦河自然保护区的退耕还湿工作,是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自挖财源干出来的。 恢复湿地的措施为了搞好湿地恢复的基础建设,保护区从领导到职工,在没有保证正常饮食和居住的条件下,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昼夜摸爬滚打在工程建设现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了尽快恢复湿地,安邦河湿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科学措施 恢复湿地为了尽快恢复湿地植被和改良本地芦苇,保护区每年投资12万元从辽宁省引进芦苇新品种,聘请专家,现场指导芦苇栽种。为加快湿地的恢复速度,保护区对湿地周边暂不具备退耕还湿的耕地,采取旱田改水田的办法,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水稻,增大人工湿地面积。保护区周边现已“旱改水”1800多公顷。通过以上措施,不仅湿地得到有效恢复,而且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工程措施 恢复湿地从1995年到现在,总共投入湿地基础工程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土方工程260万立方米,修建安邦河拦河闸1座,进水闸2座,桥涵16处,建立保护站8个,保护站用房面积3000平方米,引种芦苇300多公顷,植树60多万棵,已退耕还湿1220公顷,使已遭到严重破坏的湿地资源得到逐年恢复。2000年后,国际环保组织和国家、省、市领导、专家多次到保护区实地考察,对安邦河湿地的保护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今保护区已形成沼泽连片,湖泡密布的湿地景观。湿地环境的改善…….为野生动物——特别是水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每年都有大群的水鸟来此栖息、繁衍。2002年在保护区记录的鸟类中,仅国家级保护水鸟就在十余种,还记录到我国最的白琵鹭迁徙群,数量达94只,丹顶鹤、白枕鹤、东方白鹳,鸳鸯等亦成为本区常客。 科学利用 以湿养湿退耕还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地方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以120公顷的速度退耕还湿,加之新退耕地块的引排水工程投资较大,导致保护区资金极度紧张。因此必须着力解决资金问题才能确保退耕还湿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湿地资源的潜在优势,科学利用湿地资源,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必然必然趋势。保护安邦河湿地资源,同时进行合理开发,实现永续利用是我们安邦河湿地全体员工的不懈追求。 受专家启发,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失为一个好途径。在保护区实验区建立生态旅游园区,形成了林、灌、草、水立体颁的格局,集休闲、旅游、消费、娱乐、科研、宣教宣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模式。从2002年7月起,我们在实验区建立了一个生态旅游公园,现已成为双鸭山、佳木斯等地的旅游热点,游客数量逐渐增多。我们将生态旅游的收入全部用于湿地保护建设,达到了以湿养湿的目的。 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尤其是退耕还湿对于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后,加强了对退耕还湿的领导。集贤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领导小组”,组建了“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形成了各级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靠前抓、各有关部门到位抓的工作格局。实行了退耕还湿地保持“一票否决”制度,引起各有关部门对湿地保护工作的足够重视,使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有了坚强的保证。 在县级财力十分紧张情况下,制定特殊政策,采取部分税费由地方财政退库的办法,十年内为相继为保护区筹集资金1300万元,确保了保护区拦河闸、进水闸等重点工程的顺利完成。 加大宣传,巩固退耕还湿成果针对过去出现的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和冲突,保护区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在湿地保护上出现问题,关键在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宣传不到位,农民群众对湿地保护不理解。 对此,投资12万元在保护区主要地段设立宣传牌,同时,深入保护区周边地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使农民群众了解湿地重要作用,逐步提高对保护湿地的认识。还采取让保护区周边农民群众在实验区搞绿色产业,合理利用湿地资源进行扶贫的办法,并将在保护区内的水利工程、生态旅游项目工程、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劳力用工机会全部提供给附近农民群众,使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到湿地建设中,从湿地保护中获得效益,不断增强保护湿地的自觉性,形成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格局。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在保护区建立了8个管护站,配备了巡护车,对湿地进行全天候、全方位保护和巡护,取得了良好的管护效果。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行为,使湿地保护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发展前景保护和开发好安邦河湿地,使湿地资源不受人为破坏,得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是我们安邦河湿地全员的不懈追求。还湿地一片碧水蓝天,让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畅游,让鸟儿在碧波万顷的苇塘上空自由飞翔,造福子孙后代,给后人留下一块净土。 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度假、科研宣教、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湿地保护区——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将以暂心新的姿态、综合开发的成果,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必将成为享誉省内外的重要湿地资源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