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细蚁亚科
释义

细蚁亚科,Leptanillinae Emery,1910,模式属:Leptanilla Emery,1870 ,工蚁无复眼或退化成眼点,触角12节,体微小,细长,营地下巢。

概况

Leptanillinae Emery,1910

模式属:Leptanilla Emery,1870

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几种生活在温带。工蚁无复眼或退化成眼点,触角12节,体微小,细长,营地下巢,须式1:1。

简介

Bolton(1990)将本亚科划分成3族:Leptanillini族(Leptanilla Emery, Noonilla Petersen,Phaulomyrma Wheeler et Wheeler, Scyphodon Brues, and Yavnella Kugler);Apomyrmini族(Apomyrma)和Anomalomyrmini族(Anomalomyrma 和 Protanilla)。中国已知4种,分别是湖南细蚁、台湾细蚁、云南细蚁和昆明细蚁。唐觉(1992)等首次在中国找到本亚科昆虫并命名新种湖南细蚁。

本亚科3族8属中,有4属(Noonilla、Phaulomyrma、Scyphodon 和 Yavnella)仅以雄蚁作为模式标本,1属仅知雌蚁,对于该亚科的生物学了解非常少。已知种类均生活于地下,种群较小。本亚科种类不超过50种,其中细蚁属有34种。

细蚁亚科蚂蚁与猛蚁亚科共同具有独特的“腹缢”特征,就是第三腹节前(或第一腹节后)由第三腹节前背板和前腹板形成的环状缢缩。据此,细蚁亚科与猛蚁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和行军蚁类关系较远。

(Leptanilla revelierii)的蚂蚁是蚂蚁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

记载中国细蚁亚科Leptanillinae昆虫 2属。报道细蚁属LeptanillaEmery 3种:湖南细蚁L .hunanensisTang ,LietChen分布于湖南省,台湾细蚁L .taiwanensisOgata,TerayamaetMasuko分布于台湾省,云南细蚁L .yunnanensissp .nov 。分布于云南省。原细蚁属ProtanillaTaylor为中国新记录属 ,在云南省采集并描述该属 2新种 :单色原细蚁P .concolorsp .nov.和双色原细蚁P .bicolorsp .nov 。细(猛)蚁亚科只有3族8属。细蚁亚科蚂蚁与猛蚁亚科共同具有独特的“腹缢”特征,就是第三腹节前(或第一腹节后)由第三腹节前背板和前腹板形成的环状缢缩。据此,细蚁亚科与猛蚁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和行军蚁类关系较远。

特点

细蚁亚科蚂蚁与猛蚁亚科共同具有独特的“腹缢”特

征,就是第三腹节前(或第一腹节后)由第三腹节前背板和前腹板形成的环状缢缩。据此,细蚁亚科与猛蚁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和行军蚁类关系较远。本亚科3族8属中,有4属仅知雄蚁,1属仅知雌蚁,对于该亚科的生物学了解非常少。已知种类均生活于地下,种群较小。本亚科种类不超过50种,其中细蚁属有34种。本属蚂蚁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几种生活在温带。您现在看到的是Protanilla sp.的图片,来自日本蚂蚁数据库(pics from japan ant database),该种蚂蚁在泥土或腐烂倒下的树木中做巢。

湖南细蚁,Leptanilla hunanensis Tang,Li et Chen,由唐觉等在湖南发现工蚁。工蚁体长1.2-1.3mm,头光滑前部有横纹。触角基部无眼点,触角柄节长为0.14mm;鞭节末端为其前两节长度之和。前胸背板有一细颈。中胸与并胸腹节间有明显的间缝。结节两结,第二节比第一节稍宽。后腹部第一节下方有一小型突起,后腹末具螯针。生活于地下3-5厘米处。已知分布于湖南省。暂时没有图片。

科学家发现,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早期之间首次出现的细蚁亚科,可能是所有蚂蚁中最古老的,这将蚂蚁的出现时间上推了至少4000万年。

大约在白垩纪中晚期,植物界中的被子植物迅速扩展、分化,并覆盖了地球上大多数陆地。而与此同时,蚂蚁家族突然兴旺发达起来,新出现的种增加了3倍,现代蚂蚁的各个属、种也基本成型。

莫罗等人认为,这两个现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蚂蚁家族的兴旺是被子植物繁盛的后果。首先,被子植物所构成的森林是最适合蚂蚁的居处;其次,被子植物开花结果,吸引了许多植食性昆虫,而植食性昆虫可以为蚂蚁提供食物。

分类

动物界 Fauna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六足总纲 Hexa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有翅亚纲 Pterygota → 膜翅目 Hymenoptera → 蚁科 Formicidae → 细蚁亚科 Leptanillinae 。

发现

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早期之间首次出现的细蚁亚科,可能是所有蚂蚁中最古老的,这将蚂蚁的出现时间上推了至少4000万年。

大约在白垩纪中晚期,植物界中的被子植物迅速扩展、分化,并覆盖了地球上大多数陆地。而与此同时,蚂蚁家族突然兴旺发达起来,新出现的种增加了3倍,现代蚂蚁的各个属、种也基本成型。

“动态”双光眼镜瞬间变焦

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动态”双光眼镜,只需简单的调整,眼镜就能从“远距离”模式转换为“阅读”模式,这可能让许多佩戴者大开眼界。

据英国媒体日前报道,研究人员研制出的“动态”眼镜样品可以利用液晶材料的特殊性质在瞬间改变焦距,从而防止佩戴常规双光眼镜引起的眼疲劳。

常规双光眼镜的优点是能看清两个距离,镜片的上部看远,下部看近,缺点是看不清中间距离。“动态”双光眼镜改变焦距,使用的是5微米厚、夹在两块玻璃之间的一层液晶材料。液晶分子受到电场的作用时会改变运动方向,研究人员利用这个原理设计了这种动态镜片。

进化

美国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蚂蚁很可能是在距今1.4亿

年至1.68亿年前首次出现在地球上的,大约在1亿年前大规模分化,而蚂蚁家族的兴旺可能和被子植物的出现密切相关。这一发现的论文刊登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哈佛大学的科利·莫罗等人在论文中说,他们分析了现存蚂蚁19个亚科、139个种的基因信息,并根据基因变化的“时钟”重建了各种现代蚂蚁的“亲缘关系”,并推测它们的进化规律。

科学家发现,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早期之间首次出现的细蚁亚科,可能是所有蚂蚁中最古老的,这将蚂蚁的出现时间上推了至少4000万年。

大约在白垩纪中晚期,植物界中的被子植物迅速扩展、分化,并覆盖了地球上大多数陆地。而与此同时,蚂蚁家族突然兴旺发达起来,新出现的种增加了3倍,现代蚂蚁的各个属、种也基本成型。

莫罗等人认为,这两个现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蚂蚁家族的兴旺是被子植物繁盛的后果。首先,被子植物所构成的森林是最适合蚂蚁的居处;其次,被子植物开花结果,吸引了许多植食性昆虫,而植食性昆虫可以为蚂蚁提供食物。

关系

科学家重建了蚂蚁的亲缘树,发现在开花植物出现后,蚂蚁的多样性有过一个大爆发。这些事件的估计发生时间提出,开花植物在蚂蚁多样性上起了作用,蚂蚁响应开花植物以及随之进化的其他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提供的新生态机会而多样化。Corrie Moreau 和同事用他们新建的蚂蚁亲缘树提出,一个单一群——细蚁亚科——位于树的底部,其余所有的群分成两个簇。研究人员用化石记录校准了蚂蚁DNA的进化率,得出结论现今的蚂蚁大约是在距今1.4到1.68亿年前出现的。但蚂蚁的多样性只是在1亿年前开始增加,也就是在开花植物出现后不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