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细菌外毒素
释义

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将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的液体培养物用滤菌器过滤除菌,即能获得外毒素。其特点是:(1)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分子量为27000~900000道尔顿;(2)不稳定,易被热、酸及酶所灭活;(3)可经甲醛(0.3~0.4%)处理,脱毒成为类毒素;(4)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5)具亲组织性,但作用于组织有选择性。一般不引起宿主发热,但常可抑制宿主蛋白质的合成,对宿主有细胞毒及神经毒性。如破伤风痉挛毒素能影响宿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的控制机能,引起骨骼肌强直痉挛;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能阻断胆碱能神经末梢传递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运动神经末梢,出现眼、咽肌等麻痹;(6)毒性极强,极微量就可使实验动物死亡。重要的外毒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体外产生并引起食物中毒的外毒素。它们所致的疾病不是传染过程,而是由于食入含有这类毒素的食物引起的中毒过程。主要有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另一类是在体内产生并引起重要致病作用的毒素。这类毒素有的作用于全身,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乙型溶血型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有的作用于局部,如霍乱弧菌肠毒素等。

常见的细菌外毒素:

细菌种类 革兰氏染色 引起疾病 毒素名称 毒素作用方式

百日咳杆菌 - 百日咳 百日咳毒素 坏死性

内毒杆菌 + 肉毒中毒 6型特异性毒素① 麻痹(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novyi氏水肿杆菌 + 气性坏疽 α-毒素 坏死性

β-毒素 溶血性卵磷脂酶,坏死作用

δ-毒素 溶血性

产生荚膜杆菌② + 气性坏疽 α-毒素 溶血性卵磷脂酶,坏死性

β-毒素 溶血性心脏毒素

λ-毒素 溶蛋白性

破伤风杆菌 + 破伤风 破伤风溶血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溶血性心脏毒素
引起骨骼肌痉挛

白喉杆菌 + 白喉 白喉毒素 坏死性

鼠疫杆菌 - 鼠疫 鼠疫毒素 可能坏死性

志贺氏痢疾杆菌 - 菌痢 神经毒素 出血性,麻痹性

霍乱弧菌 - 霍乱 肠毒素 引起小肠过度分泌液体

化脓性链球菌 + 化脓性感染与猩红热 α-毒素 溶血性

红疹毒素 猩红热红斑(疹)

溶血毒素o 细胞毒性,溶血性

溶血毒素s 收缩平滑肌,溶血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食物中毒 肠毒素 呕吐

化脓性感染 α-毒素 溶血性,杀白细胞性坏死性

β-毒素 溶血性

δ-毒素 皮肤坏死性,溶血性,杀白细胞性

杀白细胞素 杀白细胞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