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齿凤毛菊 |
释义 | 【药 名】:细齿凤毛菊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细齿凤毛菊的叶。 【功 效】:凉血止血。 【主 治】: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月经过多。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膀胱、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甘肃南部。 【拉丁名】:Saussurea Katochaete Maxim. 【考 证】:始载于《甘肃中草药手册》。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茎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下部有疏短毛。叶提琴状或琴状羽裂,长10-15厘米,侧裂片2-3对,狭三角形,中裂片大,三角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有齿,基裂片扩大成稍抱茎的耳,上面被腺毛或无毛,下面密被白色蛛丝状茸毛,沿腺有锈色腺毛,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单生于茎和枝的顶端,直径2-3.5厘米,有长梗;总苞宽钟状,长13-15毫米,总苞片5层,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顶端渐尖,有睫毛和短微毛;花紫色,长约8毫米。瘦果矩圆形,长约2毫米,钝4棱,顶端有具细齿的小冠;冠毛1层,黄褐色,羽毛状。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分布西藏(亚东、聂拉木、樟木)。生于河谷针阔混交林,海拔2700---2900米。克什米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生山坡或林缘。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Kumaon)。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