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戏衣 |
释义 | 泛指传统戏曲服装。宋杂剧、金院本的演出已有为舞台演出而专备的戏衣。 特点概述至明代中叶昆剧兴起而逐步完善。昆剧的戏衣样式,基本上以明代服装为基础,并加以艺术化,形成一套不分朝代、不分季节,各剧通用的『戏衣』。其特点是: 有丰富的表现力能适应把广阔的社会生活搬上舞台的要求。无论文武、男女、老幼、贫富、贵贱、善恶、神鬼等角色,都可以在戏衣中找到相应的服装。而且这些服装无不和戏曲表演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丰富多彩戏衣的用料、用色、花纹、样式是多样的。每一件服装都有独立的品格,相互辉映,使舞台形象更加美观。 严格的规范昆剧行话: 『宁穿破,不穿错』,对剧中人物服装的样式、质地、图案、色彩,都有规定。这些大多是依据实际生活的。有时是明代服饰的制度规定,有的是生活习俗的约定。也有的是由舞台表演的需要而创立的。由于苏州是昆剧的发源地,又是著名的丝绸、刺绣之乡,所以戏衣多用丝绸、苏绣,从而使戏衣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戏衣无论绣花与否,概以底色为本色。例用上、下五色。上五色又称正五色,指黄、红、绿、白、黑五种颜色。下五色又称副色、间色,实际不只五种,有紫、宝蓝、粉红、古铜、秋香、月白、湖色、银灰等。昆剧戏衣用色依据古代服饰制度,表现社会等级,如明黄色最贵,帝王专用,常人不得使用。其他用色亦有多种规定。其次是反映民间习俗,如红为吉祥之色,喜庆时穿红衣服。其三,要与角色面部化妆适应。如关羽红脸,则穿绿蟒、绿靠。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记载,关羽是穿红袍的。该书所反映的为万历以前宫廷演出情况,由此可知关羽穿绿袍是后来昆剧演员的创造。昆剧戏衣有同台不同色的规定,即同台演员,特别同穿一种服装的演员,如有两个穿『靠』者,不能穿著同一颜色的靠。戏衣的面料以绸缎为主,亦用茧绸、棉布、麻布,大体按照明制,凡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面料的规定。例如布制服装用于平民及衙役隶卒。《洛阳桥·下海》中主角夏得海,也只能穿布衣。此外,褶子、帔多用绸、绉,取其轻、软;箭衣、蟒、靠,多用缎,取其挺括。这种区别,既是为了适应表演,也有一定的生活依据。戏衣的绣花纹饰,有蟒、凤、鸟、兽、鱼、虫、花卉、云、八宝、暗八仙等。戏衣大多是根据明代服饰制作的。依当时的制度和习惯,戏衣可分为四类:一类为公服,即按国家制度规定,帝王及各级文武官员、书吏、及衙役隶卒等执行公务时所穿的服装。另一类为便服,即帝王官宦平时闲居时的常服或平民百姓的服装。第三类为胡服,多用于表现异国人或少数民族。第四类为武装,如将士的戎装,兵士的战衣,以及好斗尚武者便于打斗的紧身衣裤等。戏衣的存放和保管,今分为大衣箱、二衣箱。大衣箱存放文扮戏衣,二衣箱存放武扮戏衣。 分类综述戏衣是传统的戏曲服装。泛指蟒、靠、帔、褶等。基本样式约20种左右,但变化多端,富有艺术表现力。戏衣的色彩分上五色、下五色。上五色为黄、红、绿、白、黑,又称正色。下五色为紫、蓝、粉红、湖色、古铜或香色,又称副色。布料主要采用缎、绸、绉等丝织品。纹式有龙、凤、鸟、兽、鱼、虫、花卉、云、水、八宝、暗八仙等。刺绣有绒绣、夹绣、平金、金夹线、银夹线等区别。 蟒袍一般简称“蟒”。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袖裉下有摆,绣龙或绣凤。后妃、贵妇、女将穿。蟒袍的颜色,包括各种正色和副色。皇帝穿黄,其他官穿其他颜色,红蟒较为贵重。粗犷豪放者穿黑蟒、蓝色蟒;年轻者穿白、粉红、湖色蟒;年老的穿古铜或香色蟒。文官穿团龙蟒、武官多穿大龙蟒。一般在穿时,男蟒加三尖领,女蟒加云肩,皆腰围玉带。 官衣样式和蟒相同,但无满身纹绣,只是胸前后心上绣有仙鹤等飞禽。中级以下文官公服,有紫、红、蓝、黑、香色等。男官衣穿时腰围玉带,女官衣则束软带或多彩丝绦。 靠靠是武将的戎装,各种正色、副色俱备。圆领、紧袖、长及足。靠身份两片,其上部、下部及两肩绣鱼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或龙纹。另有护腿两片,系于腰部左右。女靠和男靠大致相同,靠肚下缀有飘带。靠有软、硬之分,硬靠需背三角形靠旗4面,软靠则不背靠旗。色彩用法与蟒相同。小生和不戴髯口的武生扎靠时,胸前或需加彩球,女靠胸前或加护心镜。 铠样式和靠相近,但无凸起的靠肚,下甲连在铠上,且不背靠旗。以红色居多,为禁军专服。 箭衣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长及足,自腰际以下左右前后开衩。上至皇帝,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衙役等均可穿用。分龙箭、花箭、素箭。穿箭衣时需系鸾带。箭衣也可以作靠的衬衣用。 马褂一般作为将士、校尉出行时的外卦,穿在箭衣外。圆领、对襟、敞袖,长2尺许,有黄、红、黑色,分花、素两类。 开氅一般作为武将的便服。大领、大襟、大袖,长及足,袖裉下有摆,绣有麒麟、狮、虎等兽,四周有花边,颜色有黄、红、紫、绿、白等。 帔过去称披风。长领、对襟、大袖、左右胯下开衩。男帔长至足,女帔长仅膝。一般为皇帝、文官和绅士的常服。表现夫妻关系时,多穿花色相配的帔,称“对帔”。还有观音专用的观音帔。 褶子戏衣中用途广泛者,文武、贵贱、男女、老少均可穿用。大领、大襟、大袖,长及足。分花、素两大类。花褶子中又有武生褶子与小生褶子之分。素褶子多用于平民百姓,有很多种,青褶子、穷衣、海青、青袍、紫花老斗衣、短跳、安安衣等。旦角穿的褶子比男褶子稍短,有一种对襟的黑色素褶子,滚蓝边,称“青衣”,是中青年贫妇所穿。 八卦衣与褶子样式基本相同,上绣八卦及太极圈,四周有花边,腰际亦有花边,并垂飘带两条。多为黑、紫色。有道术的高级谋士用。 太监衣与褶子样式基本相同。小太监穿用黄缎制成,绣有宝蓝团龙,有花边,腰际有排穗。大太监可以穿蟒、花褶子等。 茶衣茶楼酒肆的堂馆所穿。蓝布对襟短衣,用时腰束白布短裙。 宫装宫廷后妃、王室贵妇所穿。圆领、对襟、大袖、腰际以下缀有五彩飘带数十条,内连衬裙,周身绣花。用时需加云肩。 袄裤武生、武丑用的袄裤,有打衣、快衣两种。打衣豹衣豹裤,大领、大襟、束袖,下摆有打摺绸边两层,名为“走水”,为江湖武人用。快衣,圆领、对襟、束袖,下摆无走水,为武生、武丑扮演民间英雄及家丁、武将等用;武旦用的袄裤,立领、对襟、束袖、缎制绣花,多用于民间会武艺的女子;花旦穿立领,大襟、小袖的绣花袄裤,系绣花汗巾,四喜带,一般表现小户人家女子及丫环使女;彩旦袄裤多肥大,长及膝,深色,镶阔边,多扮茶婆、媒婆;罪衣罪裤,为罪犯专用,立襟,红布制;上下手衣,黄色布为上手衣,蓝色布或黑色布为下手衣,作战的士兵用;彩裤,各行角色均用,有红、黑、白、粉红、湖色等,多为素地。 裙腰裙,一般旦角用的衬裙以白色居多。老旦的衬裙为绿色。白色腰裙系在衣服外面,表现病人、行路人或犯人;水裙,白布短裙,多与茶衣、短跳等结合使用,为渔民、樵夫、店伙等所用;战裙,与袄裤结合使用,类似靠的下甲;花旦用的裙子,与袄合穿,花式很多。 坎肩穿在外面的无袖上衣,又称马甲、背心。花坎肩,为花旦、小旦穿,缎制绣花。平民女子、宫女、丫环均可穿。素坎肩,老学究、媒婆等用。卒子坎肩,红色,有花有素,中间有白色圆块,书一“卒”字或“勇”字,为小卒、报子用。和尚马甲,黄色,腰际镶绿绸,或绿色,腰际镶黄绸,勇猛的和尚及伽蓝神用。水田纹背心,道姑专用。 斗篷披在肩上的无袖外衣,多与风帽结合使用。男的有红、黄等色,女的颜色较多。多用于行路之人。 龙套衣圆领、对襟、大袖、长及足,前后开衩,上绣团龙。四周镶的宽边,有黄、红、绿、白、蓝等色,龙套专用。 附件戏衣还有不少附件,用在领部、腰部及背部。戏曲演员为了塑人物形象,除了穿戏衣外,还用护领、胖袄来帮助塑形。护领用白布叠成,露于衣领之上,讲究白净、骨立。胖袄是白棉布坎肩,穿在戏衣里面,可使形象饱满、魁伟,花脸演员必需。传统戏衣从宋、元以来逐步演化过来,清以后还有少量清装、旗装。清末还有各种改良戏衣。近年来,各剧种在表现古代、近代和现代生活方面,作了多种尝试,因此,现代戏曲戏衣既有深厚的传统,又处在不断的变化和丰富之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