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戏剧小品 |
释义 | 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小品与戏剧小品不同,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实际上是戏剧小品,但都省事地称为小品,因此,有必要创建“戏剧小品”词条。 戏剧小品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传统的舞台性、表演性,还具有现代的情趣性、大众性、灵活性等特点。为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其现代走向。 戏剧小品的现代性发展我国戏剧产生的历史可上溯到原始社会反映农牧业生产的歌舞。他历经春秋、战国的“俳优”,两汉的“百戏”,南北朝时期的“拔头”、“参军”,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话本,元代的杂剧。元杂剧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开始走向辉煌。它是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今天戏剧的内涵作了某些规定。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话剧、歌剧、舞剧的尝试,把西方的话剧与东方的戏剧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对戏剧的现代认识:即戏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因素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戏剧小品则是由培训演员的“元素训练”片断发展而来的。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中提到的“戏剧小品”也是培养演员心理素质和想象能力的训练手段。后来,其戏剧因素增强,社会意蕴扩大,形式技巧不断丰富,才成了今天所说的“戏剧小品”。 自一九八四年春节联欢晚会《吃面条》开始,我国戏剧小品迎来繁荣时期。接着《吃鸡》、《卖羊肉串》、《考演员》、《超生游击队》、《相亲》、《芙蓉树下》等许多优秀小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今《擦皮鞋》、《如此包装》、《过河》、《红高梁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卖车》、《功夫》等戏剧小品已成为时代特征的标签,让人们俯仰皆叹。例如这些小品中的语言:“闲的膀子难受”“逼着我动粗”;“其实都是罗卜白菜!”;“吃、喝都没了还臭美啥”;“说那些臭养层子干啥,来时的火车票谁给报了?”;“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这里是防‘忽悠’热线”等等。可见,戏剧小品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内容息息相关。戏剧小品的情趣性、大众性和灵活性就体现在这些语言的通俗化、形象化中。 戏剧小品的现代情趣性,使戏剧小品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瞬间、一个场景、一个笑话,甚至是一个动作,从而以小见大,反映深刻内容。如上面提到的任意一个小品都是这样。《吃面条》揭示违规的多吃多占只能自食其果。生活常理就是生活真理;《超生游击队》再现了传统思想重男亲轻女的可悲生活,提醒人们不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多么愚蠢;《相亲》、《芙蓉树下》反映老年人渴望夕阳爱情的社会问题,赞美社会新风尚;《擦皮鞋》、《如此包装》抓住社会新时尚,幽默的讽刺中告诫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过河》、《红高梁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更是再现了当代新农民的爱情观、审美观以及关心国家大事的新观念;《卖拐》、《卖车》、《功夫》这一系列小品则以魔幻式的语言,意味深长的揭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性在精神领域的迷失。总之,这些小品短小精悍,内蕴深刻,以情感人、以趣乐人,给人生以启迪。 戏剧小品的大众性和灵活性,使它表演的空间形式更贴近生活。其对演出条件要求不苟刻,田间地头、街头社区、军营边寨等都是它的舞台。这种灵活的演出形式与生动、深刻的内容相结合,让人们既休闲娱乐,又痛快淋漓。其浓缩的时间性,浓缩的社会性,使戏剧小品成为大众快餐文化,而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其具备了“大文化”的某些质资。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所说:“文化乃指人类生活多方面的一个综合体而言”〔1〕(P29)戏剧小品就是这“综合体”的一部分,而且是当代戏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戏剧小品的现代形态及创作倾向随着戏剧的发展,其形态各异。从内容、性质和美学范畴划分,可有悲剧、喜剧、正剧、滑稽剧等;从容量大小,结构繁简划分,可有多幕剧、独幕剧;从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划分,可有历史剧和现代剧;从艺术表现形式划分,可有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小品等。 我国的戏剧小品从表现手段上分,主要有戏曲小品、话剧小品、歌剧小品等。戏曲小品是以我国传统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如袁文良写的《保马谡》(《讽刺与幽默》2002年8月20日)。话剧小品是以对话为主,兼有动作的一种戏剧小品。这是目前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如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拜年》、《卖拐》等。歌剧小品是以歌唱为主,兼有对话和旁白。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上分,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小品。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悲剧小品目前还不成熟,没有典型代表作品;从戏剧小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上分,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哑剧小品、相声小品、电视小品、儿童小品、木偶小品。哑剧小品如《吃鸡》。相声小品如冯巩、牛群表演的《点子公司》。电视小品如陈佩斯拍摄并表演的《师徒乐》。儿童小品如曾涛写的《妙决》。木偶剧小品如黄锡钧写的《训猴》,还有神话剧小品等。戏剧小品的创作就是在这些不同形态的实践中成熟起来,戏剧 戏剧小品创作倾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抓生活热点,以小见大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戏剧应该是一面聚集物像的镜子……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2〕(P372)写作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眼下,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卖车》、《功夫》,截取的就是生活中人们常有不自觉地受骗上当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多方面问题:如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的自身素养;人的生存之道;人性中懒惰、自私、轻信的弱点;人的交际原则等问题。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哲学等问题,不一而足。 第二,巧设结构,出人意料戏剧小品的结构形式大体上有两种: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结构就是让戏剧情节按时间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如赵本山和黄小娟表演的《相亲》;闭锁式结构就是只写高潮和结局部分,把事件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来,即把“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3〕(P163)表现出来。如黄宏和魏积安表演的《擦皮鞋》就是把一天中“早晨”这一重要时刻发生的事表现出来,从而出人意料地反映现代人的“两面生活”,即化了妆的“我”和卸了妆的“真我”二者的矛盾纠葛,揭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生活要义。 第三,把握个性生动的语言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除了具有新颖、深刻的主题外,最重要的就是小品语言。因为戏剧小品篇幅短,演出时间短,人物一般在30分钟左右,甚至15分钟左右。人物也少,背景简单,这就要求戏剧小品的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极具冲击力。 口语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讲标准的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二是讲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目前戏剧小品的口语化以地方特色为主,南方戏剧小品和北方戏剧小品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但却能引起普遍共鸣,其小品的口语化美感起了相当大作用。 个性化,是指戏剧小品里的人物语言要有个性,是普遍中的特殊,是生活中有的而又无法模仿的语言,如《昨天·今天·明天》中“我十分想念赵忠祥!”和“来时火车票谁给报了?”的语言已经成为某种暗示语。再如“扯蛋,扯蛋,就从这儿来的啊!”、“我这知识都学杂了!”等则已成为“另类”时尚语言而广为流传。 如今,戏剧小品中的人物语言已深入到人们的精神领域,成为某种定势:盲人形象盲人语言;社会闲散人员的语言;神侃胡诌骗子的语言;农民企业家的语言;官僚腐败分子的语言;恋爱中的老人语言;现代摩登意识的老人语言;社会另类青年语言等等,都可以在戏剧小品中找到。 总之,戏剧小品的现代发展越来越丰富。无论内容、结构,还是表演形式都具有与现代社会同步的迅速、简洁、浓缩、审美的特性。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抓亮点;挖掘材料,升华主题;掌握新的表现方法,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那个“点”,用卡夫卡的话说就是:“在戏剧把不现实的事情变现实时,他对观众产生的影响最强烈。这时舞台就成为灵魂的潜望镜,从内部照亮了现实。”〔4〕(P228)那么,戏剧小品就更能让人们真正“品”出蕴籍在其中的无限意味,而无愧于大众文化的形象。 小品剧本写作要点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 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 4、 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