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戏 |
释义 | 戏是众多汉字中的一个,繁体写做“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很多关于戏的种类。 基本信息拼音:xì hū 部首:戈 部外笔画:2 总笔画:6 五笔:CAT 仓颉:EI 笔顺编号:541534 四角号码:7345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20F 基本解释戏 xì (1) 西周地名,在今陕西省骊山(字亦作丽山)之下,有戏亭,周幽王死於此处。成语:流彘灭戏。《国语.鲁语》(春秋外传):桀奔南巢,纣踣於京(今河南省淇县),厉流於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幽灭於戏。孔晁曰:戏,西周地名。史记云:丽山。国语言於戏,则是丽山之下,有地名戏。皇甫谧云:今京兆新丰东二十里戏亭是也。 (2) 玩耍: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 (3) 嘲弄,开玩笑:~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4) 演员在舞台上化装表演故事的艺术:~剧。~文。~码(戏曲演出的节目)。~剧性。 (5) 指具体剧种:京~。黄梅~。皮影~。木偶~。马~。 (6) 郑码:XSHM,U:620F,GBK:CFB7 (7) 笔画数:6,部首:戈,笔顺编号:541534 参考词汇 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 基本词义戏 hū (1) ㄏㄨˉ (2) 〔於( (3) (戏)w?)~〕同“呜呼”。 (4) 郑码:XSHM,U:620F,GBK:CFB7 (5) 笔画数:6,部首:戈,笔顺编号:541534 参考词汇 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 详细解释戏xì [名词] (1) (形声。从戈。虚(xī)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weapon]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flag]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side wing]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drama;play]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game]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戏姓 [动词] (1) 角斗,角力 [wrestle] 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make fun of]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韩康子而侮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play]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戏 hū (1) ㄏㄨˉ (2) 〔於( (3) (戏)w?)~〕同“呜呼”。 戏 huī [名]通“麾”。将军的旌旗 [standard of a commander]。如:戏戟(有旗的戟);戏下(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 [动] (1) 指挥 [command;direct]。如:戏竹(指挥奏乐的用具)。 常用词组1. 戏班 xìbān [theatrical troupe (lompany)] 旧称戏曲剧团。也叫“戏班子” 2. 戏报子 xìbàozi [opera poster] 旧称戏曲演出的招贴 3. 戏本,戏本子 xìběn,xìběnzi [script;text for play] 旧称戏曲剧本 4. 戏场 xìchǎng (1) [theatre]∶戏园子 (2) [美theater;英theatre]∶戏院 5. 戏词 xìcí [actor’s part (lines)] 戏曲的唱词和说白 6. 戏子 xìzi [(derog.) an actor] 旧称职业戏曲演员(含轻视意) 公子早已唤人搭起十座高台,选了二十班戏子。——《豆棚闲话》 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香义切《正韵》许义切,𠀤希去声。《说文》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 又《广韵》戏弄也。《礼·坊记》闺门之内,戏而不叹。《注》戏谓孺子言笑者。 又谑也。《诗·衞风》善戏谑兮。 又嬉也。 又姓。《魏志》颖川戏志才。 又《广韵》古文呼字。注详口部五画。 又《广韵》许羁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宜切,𠀤音羲。《集韵》呜戏,叹辞。○按《广韵》旣入虞韵,云古文呼字,又入支韵。亦训叹辞,则戏字二音,本皆可读。《正字通》云:诗於戏卽呜呼,叹辞也或嘉美,或悲伤。末代文士辄为体例,若哀诔祭文,卽为呜呼,封拜册命,卽为於戏。谓呜呼为哀伤,於戏为叹美,妄为穿凿,其说诚是。然谓呼与戏通,则戏可读呼,呼仍不可以读戏,以戏字有羲音,呼字止入七虞也。 又与羲通。伏羲。《庄子》作伏戏。《史记》作虙戏。《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虙戏。 又地名。《鲁语》幽王灭於戏。 又《集韵》呼为切《韵会》吁为切,𠀤与麾同。《集韵》旗属。《周礼·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戏。《史记·项羽纪》诸侯罢戏下,各就国。《注》同麾。 又《集韵》驱为切,音亏。倾侧也。《周礼·春官·丧祝注》执披备倾戏。 又《集韵》於宜切,音漪。本作陭。《说文》上党陭氏阪。或作戏。 又《集韵》桑何切,音娑。娑本作牺。《周礼·春官·两献注》酒尊名。饰以翡翠。郑司农说,或作献,亦作戏。 说文解字【卷十二】【戈部】戏 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䖒声。香义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三军之偏也。偏若先偏後伍,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史汉项羽纪,高帝纪皆曰。诸侯罢戏下。各就国。师古曰。戏,军之旌旗也。音许宜反。亦读曰麾。又窦田灌韩传。灌夫率壮士两人。及从奴十馀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师古曰。戏,大将之麾也。读与麾同。又音许宜反。按颜说必本旧音义。似与许说小异。然相去不远。度旧音义必有用许说者矣。一曰兵也。一说谓兵械之名也。引申之为戏豫,为戏谑。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斗也。故相狎亦曰戏谑。大雅毛传曰。戏豫,逸豫也。从戈。䖒声。香义切。古音葢在十七部。读如?。䖒,从豆从虍。鬳,从鬲从虍。虍皆谓器之饰。非声也。 汉英互译中文:戏 英文:drama joke make fun of play show sport 方言集汇粤语:hei3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字形对比 拼音是xi的汉字拼音是xi的汉字共有210个,如下: 喜|昔|系|析|牺|锡|戏|鄎|酅|釳|釸|鈢|铣|鎴|鏭|鑴|隟|隵|霫|霼|飁|餏|饩|饻|騱|騽|驨|鯑|鰼|鱚|鳛|鵗|鸂|黖|西|洗|细|吸|席|稀|溪|熄|膝|息|袭|惜|习|嘻|夕|悉|矽|熙|希|檄|晰|媳|硒|铣|烯|隙|汐|犀|蜥|奚|浠|葸|饩|屣|玺|嬉|禊|兮|翕|穸|禧|僖|淅|蓰|舾|醯|郗|欷|皙|蟋|羲|隰|唏|曦|樨|粞|熹|觋|鼷|系|俙|傒|凞|#91;|卌|卥|厀|吚|咦|唽|噏|嚱|塈|壐|嬆|屃|屖|屭|嵠|嶍|巇|徆|徯|忥|怬|怸|恄|悕|惁|慀|憘|憙|扸|晞|晳|暿|枲|桸|椞|榽|橀|橲|#93;|氥|渓|漇|漝|潝|潟|澙|焁|焈|焟|焬|煕|熂|熈|熺|熻|燨|爔|犔|犠|琋|玺|瘜|睎|瞦|磶|礂|窸|细|綌|緆|縰|繥|绤|羛|义|习|翖|肹|胁|脇|脋|莃|葈|蒠|蒵|席|蕮|薂|蜴|蟢|蠵|衋|袭|覀|觋|覤|欣|诶|謑|譆|豀|豨|豯|貕|赥|赩|趇|趘|蹝|躧|郋|郤 期刊戏剧、电影综合性期刊。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戏杂志社出版兼编辑,沈剑公发行。周刊,十六开本。创刊词表明办刊目的是“希望本刊的读者都能相信戏剧,一无论旧新剧,一不完全是为了娱乐而产生。戏,自有她的教育上的使命”,因此编者们力求用“比较进步的编辑技巧来介绍或发扬最古老的中国戏剧”。戏剧类主要侧重京剧。创刊号上刊登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四大名旦祝贺该刊出版的手迹亲笔信。第三期刊印了毛剑秋演出欧阳予倩《潘金莲》后手书的感想等。连载文章有桐阴庐主的《二十年前剧人观》、剑云的《谭蠢培研究》、王唯我的《江南的谭派须生》和《廿七年度各戏院》、绿庐主人写的《田汉、高百岁、王熙春》、骂翁的《论国剧中之‘笑’》等。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2月停刊。共出五期。 越剧剧目古装剧。张烈于1997年7月编剧。此剧部分情节取材于李渔的《比目鱼》。 剧情简介写襄阳书生谭楚玉迷恋戏剧,以戏本作伴,游学江南。春郊观剧,为戏班女角刘妙姑之色艺双绝所倾倒,毅然不顾身份,入班做戏。春去秋来,刘妙姑对谭楚玉萌生爱意,碍于班规森严,台下难诉心曲,就在台上山盟海誓,假夫妻作真夫妻。乡绅钱思卿垂涎刘妙姑美色,以重金点戏,并愿出千两银子逼娶妙姑为妾。妙姑母亲与班主刘江仙在钱的诱惑和权势威逼下,应允了亲事。妙姑闻知,悲痛欲绝,借在江边演出《荆钗记》中“投江”一折,当众愤诉不平,继而投江觅死。谭楚玉跟着投江,以死相随。楚玉、妙姑双双被渔翁救起。楚玉上京赴考,得官归来,意欲除恶,不料因曾入梨园,被朝廷以“优伶不允坐衙”而罢去官职。 演出历史由浙江永嘉越剧团参演于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获优秀新剧目奖。郭兵获导演奖,吴昌年、黄光利获音乐创作奖,罗志摩获优秀舞美设计奖。主演李宝盈、张丽萍获青年演员优秀表演奖。剧本发表于浙江《戏文》杂志1997年5期。 戏-戏剧杂剧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指嬉闹,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它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并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 杂剧的音乐,有些直接取自宋大曲,有些则来源于民间小曲。但宋大曲一般只取唐大曲的一部分,称为摘遍;宋大曲的结构也已较唐大曲简单。 杂剧在金元时期于中国北方发展成熟,成为主要以四套北曲套数组成的代言体戏曲。元杂剧与元散曲即所谓元曲,一般被视为元代文学最具特色的文体之一。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以上合称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等。 杂剧至明代持续发展,北曲杂剧是明代宫廷戏剧的主流,也是明代戏曲创作的典范。但杂剧整体的发展已不如元代之盛。明中叶后,北曲杂剧受南曲影响日益明显,发展出短可一折,长可达十一折的“南杂剧”,其短小者又称“短剧”。清代杂剧更衰,几乎完全成为文人案头化的创作,与实际于场上的演出,已相去甚远。 戏-戏的种类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 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 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孩儿、上党梆子、二人台、锣鼓杂戏 碗碗腔、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孝义皮影戏、晋北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罗罗腔 内蒙古——二人台、漫瀚剧 辽宁——京剧、评剧、喇叭戏、辽南戏 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辽西木偶戏 吉林——吉剧、新城戏、黄龙戏 黑龙江——龙江剧 陕西——秦腔、碗碗腔、眉户、汉调桄桄 汉调二簧、商洛花鼓、弦板腔 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 郃阳提线木偶戏 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宁夏——花儿剧 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 新疆——曲子戏 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 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 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 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 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 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安徽——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 青阳腔、池州傩戏、凤阳花鼓戏 岳西高腔、徽州目连戏、坠子戏 上海——越剧、京剧、昆曲、沪剧、 滑稽戏 浙江——越剧、婺剧、昆曲、绍剧、甬剧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瓯剧、 新昌调腔、宁海平调、乱弹 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江西——赣剧、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 弋阳腔、青阳腔、萍乡采茶戏、 徽剧、吉安采茶戏、广昌孟戏 宜黄戏 福建——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 闽剧、大腔戏、四平戏 梅林戏、闽西汉剧、北路戏 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 广东——粤剧、潮剧、正字戏、广东汉剧 西秦戏、梅山山歌剧、白字戏 花朝戏、陆丰皮影戏 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台湾——歌仔戏 海南——琼剧、临高人偶戏 广西——桂剧、彩调、壮剧、桂南采茶戏 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 巴陵戏、湖南花鼓戏、邵阳布袋戏 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荆河戏 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湖北——汉剧、楚剧、黄梅戏、 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 四川——川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戏 重庆——川剧、梁山灯戏 云南——云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滇剧、白剧、傣剧、彝剧 贵州——黔剧、思南花灯戏、德江傩堂戏 布依戏、彝族撮泰吉、侗戏 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 西藏——藏剧、山南门巴戏 戏-戏曲的发展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一段戏曲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一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戏-关于戏剧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当然也是一个符合戏剧艺术的基本风貌的认识。一部剧作的演出,总是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剧作家提供演出脚本即戏剧文学文本,美术家、化妆师、灯光师通力合作完成舞台布景的设计、人物的造型等,音乐家(乐师)完成戏剧音乐、唱腔的创作,而演员则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展示整个剧情。在这里,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类型相互融汇,既取消了各自的独立性,又通过它们自身具有的不可为其它艺术所替代的独特作用的发挥,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在"外在的综合"和"内在的综合"两个层面上发生的。无论从"外在的综合"来看,还是从"内在的综合"来看,戏剧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是演员和观众,以及一个可供演员表演的空间即舞台。戏剧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它的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作为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使它必然地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即剧情,同时,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即舞台上完成对于剧情的展示。从具体文本的实际形态来看,一篇小说和一首歌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也包含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段落,但是,从理论上说,小说和诗歌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可能,它们的篇幅甚至可以无限度地延长。但一出戏却不能没有时间限度地无休止地演下去,它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耐性和演员的承受力,因此它必须被限定在一个人为的、被硬性规定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之内。同时,虽然戏剧展示的剧情于小说叙述的"故事"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们都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过一定的社会生活事件的艺术化的表现,但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小说的艺术空间的开放性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开放性是大体一致的。而戏剧则永远必须面对生活空间的无限开放性和演出空间的有限封闭性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戏剧只能展示宜于被直观展示的内容。 综上所述,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相应的,戏剧文学文本具有的戏剧价值,也集中在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表演性和处理好时空关系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