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洗足疗法 |
释义 | 洗足疗法,是用热水或药汤洗脚,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洗足疗法有热水洗脚和药汤洗脚两种。 1.热水洗足法。取清洁的井水、自来水加热至50℃-60℃,倒入木桶内或瓷盆内。患者正坐,脱去鞋袜,赤足在热水中洗浸,每次8-10分钟,每天晚上睡前1次。如果水温太高。可适当稍加冷水,也可待热水温度稍低时再洗。总之,水温要以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为宜。 2.药液洗足法。根据疾病性质选择适当方药,水煎煮,或用热水溶解成溶液,然后将药液倒入木桶或资盆内,将双脚或患脚放入药液中没洗。每天l-3次,每次10-15分钟。 中医学对脚部的保健非常重视。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连接人体脏腑的12 条经脉,其中有6条起于足部,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内外环境相通。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稍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中药足浴疗法其中小儿中药足浴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中药内病外治疗法之一郑氏红药外治法,从晚清到现在,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浴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因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被应用于小儿咳嗽、咳痰、喘息、厌食、食积、腹痛、腹泻、便秘、遗尿、尿频、增加免疫力、惊风、夜啼、多汗、出疹子、上热症(上火)等症状的保健与治疗。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恐水症及狂犬病患者禁用此法。 二、注意事项 互.洗脚时要掌握好水温,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避免烫伤。 2.老人、儿童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洗脚时要有人帮助,以免发生意外。 3.用药液洗脚时,药物的选择要适当,药物的性能要与疾病相适应。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药物不应用作外洗药液。 4.在用此法治疗时,还可配合其他疗法同时进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