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习水河 |
释义 | 概述习水河是长江流域赤水河右岸的一级支流,智勇兄《千里赤水河行》“高洞水秀”一章载明:习水河发源于贵州与四川(现为重庆)交界的寨坝乌梢丘,全长150KM,经程寨、过官渡、出长沙,在合江三江口汇入赤水后入长江。此河原名高洞河,因下游长沙有一巨石横亘,河水从高处跌荡而下,形成瀑布而得名,又因高洞河产珍稀的习鱼而将此河改名为习水。1915年民国置县于官渡,用河名取为习水县。习水河全流域面积1654平方公里(其中贵州省境内15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0.9立方米/秒,河长156 km(其中贵州省境内120km),总落差1190m,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85万kW。 开发经充分论证和认真研究后确定,本河段水电开发共规划10级电站,即:红岩(引水461.70/435.00)→桥沟(引水435.00/390.60)→杨家湾(引水390.60/339.20)→石堡(引水339.20/325.00)→马滩(引水324.00/293)→观音岩(混合293.00/277.00)→荔枝树(坝后270/255)→石塔头(坝后255/243)→高硐(坝后243.00/230.40)→罗板滩(坝后230.40/220),总装机机容量3.96万kW。2004年9月,遵义中水公司取得了杨家湾、马滩、观音岩、荔枝树、石塔头及罗板滩等六级水电站的开发权,总装机容量为2.52万kW。 习水县境内河段水电开发方案已由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并经过审查,而赤水市境内河段尚未作水电开发规划,严重制约了习水河水电开发的进程。习水河赤水市境内有石堡乡、官渡镇、长期镇、白云乡和长沙镇,5个乡镇均以农业生产为主,除规模较小的乡镇企业外,无大的工矿企业,经济较落后。区域内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率较低,资源优势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习水河干流的水电开发,符合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可使当地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符合遵义市政府把遵义市建成能源强市的发展思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