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犀牛角
释义

犀牛角,即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性味酸咸,寒。为清热药,清热凉血药。功能清热、凉血、定惊、解毒。

药材

简介

【药材名】犀角

【拉丁名】Rhinoceros unicornis L. Rhinoceros xondaicus Desmarest Rhinoceros sumatrensis (Fischer),Rhinoceros nicornis LR.simus Burchell

【别名】低密,乌犀角,香犀角,印度犀,独角犀,爪哇犀,小独角犀,苏门犀,双角犀

【名称考证】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印度犀又名: 独角犀(《纲目》)、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苏门犀,又名:双角犀。

【科目来源】犀科动物

【药用部位】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酸咸,寒。①《本草蒙筌》:"味苦,寒。" ②《别录》:"酸咸,微寒,无毒。" ③ 《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入心、肝经。①《本草蒙筌》:"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凉血药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 ,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痛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或研末,3~6分;煎汤,0.5~2钱;或人丸、散。外用:磨汁涂。

【用药忌宜】①《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治气。" ②《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MIAO菌、雷丸。" ③《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④《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大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

【用药配伍】配石膏;清热解毒;配黄连治疗外感。

【炮制方法】犀角片:取犀角劈成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 粉,研成极细粉末。①《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 ②《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

【资源分布】①印度犀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②爪哇犀分布爪哇。③苏门犀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药材鉴定】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厘米。表面为乌 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 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 ;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 ~15 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 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 ,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 ,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 ,无绞丝。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纺。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 、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 质较次。

犀角除上述品种外,作犀角使用者,尚有下列二种:①广角:亦称兕角、柱角或天马角,为非洲产黑犀Rhinoceros nicornis L.或白犀R.simus Burchell的角。角形长,长可达60厘米左右,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 ,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底盘圆形,窝子较浅,无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有腥气。亦有锯 成规则小块者,称为"广角瓣"。②小犀角:亦称"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长3~ 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 较浅,多有裂纹,顶端圆形似小馒首。底盘圆形,直径3~ 9厘米,"窝子"浅,"沙底"较 细。纵剖面丝绞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镑片多变曲。味稍浊。

古籍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陶弘景:"(犀角)今出武陵、交州、宁州诸远山。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 直上。凡犀见成物,皆被蒸煮,不堪入药,惟生者为佳。虽曰屑片,亦是已煮炙,况用悄乎。又有光犀,其角甚长,文理亦似犀,不堪药用耳。"

②《唐本草》:ZI 是雌犀,文理细腻,斑白分明,俗谓斑犀,服用为上,然充药不如雄 犀也。”

③《本草图经》:"犀角,今出南海者为上,黔、蜀者次之。以文之粗细为贵贱,角之贵 者,皆有通天花文。文有倒插者,有正插者,有腰鼓插者。其倒插者一半以下通;正插者, 一半以上通;腰鼓插者,中断不通;其类极多,足为奇异。波斯呼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 ,言难识别也。凡犀入药者,有黑、白二种,以黑者为胜,其角尖又胜。方书多言生犀,相 承谓未经水火中过者是。”

④《纲目》:"犀,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并有二角,鼻角长而额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无之。兕犀 即犀之者,亦沙犀,上不一角在顶,文理细腻,斑白分明,不可入药。盖牯角文大面角文 细也。犀角如鱼子形,谓之粟纹,纹中有眼,谓之粟眼。黑中有黄花者为正透,黄中有黑花 者为倒透,花中复有花者为重透,并名通犀,乃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乌犀纯黑无花 者为下品。"

化学成分

犀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此外还含其他蛋白质、肽类及游离氨基酸、 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犀角角蛋白的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8.7 %, 3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其分子数比值为1∶5∶12,因此它与羊毛、 牛角等相似,主要属于优角蛋白(Eukeratin)。近来在医疗上常用价廉的水牛角以代犀角,因此促进了对于两种角的成分研究。关于两种 角的成分比较,可参考“水牛角”条。简单地说,两种角都含胆甾醇,但犀角尚含微量的其 他甾醇、碱性肽类的组成氨其酸,犀角有天冬氨酸,而水牛角无之。又犀角所含胍类较水牛角为少。犀角煎液,执行纸上电泳,在阳极侧有比半胱氨酸略慢的茚三酮阳性点两个,经水解后, 有半胱氨酸。又发现比半胱氨酸略慢的酸性氨基酸1种。犀角用热水抽提,可得2毫克/克的氨基酸,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 20种酸。水煎液又含 乙醇胺。

相关选方

①治温热暑疫,痉厥昏狂,谵语发斑,舌色干光,或紫绛,或圆硬,或黑苔;兼治痘瘄毒重,夹带紫斑,暨痘疹后余毒内炽,口糜咽腐,目赤神烦:乌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黄芩各六两,真怀生地(冷水洗净浸透捣绞汁)、银花(鲜者捣汁用尤良)各-斤,粪清、连翘各十两,板蓝根九两,香豉八两,元参七两,花粉、紫草各四两。各生晒研细(忌用火炒),以犀角、地黄汁、粪清和捣为丸(切勿加蜜,如难丸可将香豉煮烂),每重三钱。凉开水化服,日二次。小儿减半。如无粪清,可加人中黄四两研丸。(《温热经纬》神犀丹)

②治太阴温病,神昏谵语者:犀角尖二钱(冲磨),元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二钱,连乔心二钱,连心麦冬三钱。水煎服。(《温病条辨》清宫汤)

③治伤寒热毒内盛,身发赤斑:犀角(镑)、麻黄(去根节)、石膏各一两,黄连(去须)三分,山栀子仁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犀角汤)

④治急黄,心膈烦躁,眼目赤痛:犀角屑一两,茵陈二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升麻一两,川芒硝二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又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犀角散)

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⑥治吐血似鹅鸭肝,昼夜不止:犀角二两(镑屑生用),桔梗二两(生用)。上二味,捣罗为散。暖酒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生犀散)

⑦治下痢鲜血:犀角(屑)、干地黄、地榆各二两。上三味,捣筛,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温服之。(《古今录验方》)

⑧治小儿疮疹,不恶寒,但烦躁,小便赤涩,多渴,或赤斑点者:犀角(镑)、甘草(炙)各半两,防风二两,黄芩半两。上为粗末。每服抄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奇效良方》犀角散)

⑨治孩子惊痫不知人,迷闷、嚼舌、仰目者:犀角末半钱匕,水二大合,服之。(《广利方》)

⑩治小儿丹毒,遍身游走,风热烦躁昏愤:牛蒡子(炒)、荆芥、防风、黄芩各一钱,犀角五钱,生甘草五分。水煎服。外用精牛肉切片贴之,干则另换。(《奇方类编》犀角消毒饮)

⑾治疗热病咽喉赤肿 口内生疮 不能下食:犀牛角屑一两 川升麻一两 川大黄(锉碎 微炒)一两 马牙硝半两 黄柏(锉)半两 黄芩一两.上药捣筛为散 以水四大盏 煎至一大盏 去滓 入蜜三合相和 煎一两沸 放温 徐徐含咽.(《太平圣惠方》犀角煎)

原生形态

①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呈楯状,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厘米。四肢粗壮,均3趾。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②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条褶上下完全连接。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25厘米左右。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分布爪哇。

③苏门犀,又名:双角犀。体形最小,身长约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上唇不突出。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参考出处《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图经》,《纲目》

【功效分类】清热药 清热凉血药

【相关药品】犀角化毒丸

犀牛是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签字国,从1993年起,国家禁止犀牛角(包括其任何可辩认部分和含其成份的药品、工艺品等)贸易,并取消了犀牛角药用标准,对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和邮寄犀牛角的行为都要依法查处。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犀角的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胆固醇、磷酸钙、碳酸钙等.还含有其他蛋白质、肽类、游离氨基酸、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犀角用热水抽提,可得 2mg/g 的氨基酸,其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 20 种.水煎液又含乙醇胺。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a. 强心作用: 10%犀角水煎剂对在位或离体蟾蜍心及离体兔心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振幅加大,心率增加,每分钟输出量增多.剂量加大,则使离体蟾蜍心脏表现强心作用后,很快就表现为中毒现象,最后停止于收缩期.犀角的热浸液对因毛果芸香碱而致功能衰弱的蛙心脏,有使心搏明显加强,使之恢复原状的作用.犀角的强心作用主要是由于直接兴奋心肌的结果.

b. 对血管的作用: 用10%的犀角煎剂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在短时内见血流比正常减少,而后逐渐增加,超过了正常流量.提示其对下肢血管是先收缩而后扩张.

c. 对血压的作用: 犀角煎剂对麻醉犬、家兔静脉注射,其血压先上升,后下降,然后持续上升.其降压作用与迷走神经关系不大,其血压先略升高而后下降的现象,可能和其先收缩血管而后扩张有关.当血压恢复后又连续增高,可能是因其对心脏的兴奋作用此时超过了血管扩张的作用或此时血管扩张作用已经消除的原因.

2. 解热作用 犀角对大肠杆菌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但有报道认为,静脉注射犀角的生理盐水浸煮液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家兔,能使之体温降至正常.对用温热刺激法或肾上腺素脑内注射引起发热的家兔,静脉或皮下注射犀角浸液无解热作用.

3. 镇惊作用 有报道认为,犀角有一定的定惊作用,其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点可能主要是在脊髓.实验证明: 用犀角混悬剂给小鼠灌胃(3g/kg 体重),连续三天,对戊四氮和咖啡因的作用无明显影响,但对士的宁的作用,似可延长反应的潜伏期和动物生存时间,动物反应率和死亡率也有所下降,同时可延长戊巴比妥钠组动物的睡眠时间.

4. 其他作用 对健康家兔静脉注射犀角注射液,能使之白细胞总数呈短暂的急剧下降后,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上升.亦能使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数增加.

犀角生理盐水浸煮液静脉注射,对离体兔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兔眼有轻度的扩瞳作用.

犀角煎剂在体内、体外对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

仙人类花卉

犀牛角植物属仙人掌类,和其他仙人掌种植方法一样

种植方法:1.温度。一般生长适温为 20℃ 至 30℃ ,并保持较大的昼夜温差,如白天保持 30℃ ,晚上 25℃ 以下。避免夏季持续的闷热高温,当夏季气温在 30℃ 至 35℃ 时,大部分种类生长缓慢,超过 38℃ 时,进入被迫休眠。冬季则应至少维持不低于 5℃ 的室温,以免出现冷害。

2.光照。在栽培过程中只要温度条件许可,且不是多雨季节,应尽可能地将仙人掌类放到室外养护,因室外通风良好,紫外光较高,有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及早达到生殖成熟。

3.培养土。对陆生类仙人掌植物,可用壤土2份、腐叶土2份、河沙3份,外加陈灰墙屑1份混合配制。

4.水分。浇水必须符合其原产地的自然降水规律,做到合理浇水。一般陆生品种,在休眠期间应严格控制浇水,以保持盆土稍呈湿润、不过分干燥为度。冬季室温达 15℃ 以上,可正常浇水。当室温在 5℃ 至 10℃ 时每半月浇水一次,低于 5℃ 可以完全停水。4月至6月,可每1天至2天浇水一次。7月至8月当气温超过 38℃ 至 40℃ 时,植物被迫休眠,应加强通风,节制浇水,待秋凉后再恢复正常的浇水。

5.肥料。生长季节增加施肥,可促成植株生长并能尽早开花。一般气温高于 32℃ 、低于 20℃ 均应停止施肥,以免出现肥害伤根,导致植株死亡。肥料可用鸡屎、马牛粪、饼肥、骨粉等,经充分腐熟后稀释浇施。但应注意不要让肥液溅落于植株上,否则易招致掌体或球体腐烂。此外还可适当浇施0.3%磷酸二氢钾或重过磷酸钙溶液。施肥时应特别强调,新上盆的植株、生长不良的植株、根系发育不好的植株等不宜施肥。未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不可浇施,含有盐分的肉汤、菜汤不可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