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溪口博物馆
释义

溪口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春节,它最初以溪口名胜武山庙为馆址,是一家浙东民俗专题博物馆溪口博物馆,位于奉化市溪口镇东首武山脚下武山庙内。

简介

经奉化市政府同意,溪口旅游集团筹资在武岭西路“玉泰盐铺”西侧新建溪口博物馆馆舍。2009年3月,新馆进入试开馆阶段,2010年2月2日,新馆正式开馆,馆名由蒋纬国先生题写。

溪口博物馆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展览面积逾3000平方米,总投资2550万元。馆内分为四个基本陈列室:《仙灵雪窦 ——“四明第一山”人文品读》、《烟云武岭——蒋氏父子史事诠释》、《风情剡源——民国时期民俗展示》、《瑰宝遗韵——馆藏文物精品荟萃》。此外,为使常设展览与流动展出有机结合,新馆还布置了一个临时展厅,不断组织引进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溪口博物馆以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千年溪口的历史风云,它是奉化市一个集文物收藏展示、文博研究交流于一体的重要文化机构。

展厅介绍

溪口博物馆位于奉化市溪口镇东首武山脚下武山庙内。

博物馆落成开放于1988年春节。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后扩至2000多平方米,由四个厅组成

序厅

陈列溪口三里长街的微缩模型;介绍溪口历史、溪口风光和奉化特产。陈列有奉化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唐宋时期的铜器、陶器与瓷器,介绍溪口风光和奉化土特产的实物,共47件。

节俗厅

体现江南地方民俗特色,通过蜡像、模型、场景的手段全面反映从年初一至年三十的农历岁时节气,其中特别突出稻花会的盛大游行场面,稻花会的道具船鼓是我市工艺美术的珍品,属珍贵文物。介绍奉化市的工艺品。主要有翻簧竹器、竹树根雕、木珠门帘、 红木镶嵌、 玻璃漆画、小动物模型、竹编、刺绣、折扇等。

婚俗厅

陈列江南民间使用的婚俗礼仪方面的器具,突出的有千工床、万工轿。介绍溪口及宁波一带的风俗人情,为博物馆的主要部分。内容以节日风俗和婚嫁风俗为主,陈列实物49件。实物中船鼓、花轿、千工床、台亭锣鼓等四大件雕琢细致,镶嵌精巧。船鼓雕刻重楼叠阁,人物花鸟,为大型传统工艺品中的珍品。

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溪口展——介绍副总理以上领导人视察溪口时的情况。

本馆藏品

溪口博物馆展示了大量文物,其中多有精品。

船鼓

船鼓,是民间大型工艺品,行会时使用。

这只船鼓,全长250厘米,宽82厘米,高270厘米。整座船鼓用黄杨木雕、朱金木雕、骨雕、金属雕、骨木镶嵌和彩绘玻璃等组成。船头是龙头海水,两边是19狮戏球、鹤鹿长春、龙凤呈祥,船尾是凤戏牡丹。

船体上部有10层,每层栏杆嵌镶花草纹,挂面用漂白朱骨片锯雕出雷云纹、回纹、菱形等纹饰,黑白相间,煞是好看。

第一至三层,每层有大小不等的40块黄杨木雕花板组成的画面。第一层是当地民众的生活场景,有春耕、雨归、锄禾、闹龙舟等。第二层是官场生活图,有官员出巡、衣锦还乡、官府审案等。第三层是以《三国演义》为主的戏曲人物。第四至八层雕刻一些花鸟虫草、飞禽走兽,彩绘玻璃光可照人。第九层是“十殿阎王”,宣扬规矩做人,勿干坏事。顶部是30至60厘米高度不等的亭台楼阁,组成结构严谨的古建筑群。

说起这只船鼓,还有一段故事。有一年,奉化县城举行“稻花会”(稻禾开花时举行,祈求丰收),行会队伍从城里直到城外。城北石柱下村村民出来看热闹,有个小孩看得出了神,被人推挤跌倒,回村向母亲哭诉。其母是位寡妇,按旧俗不能去赶热闹。出于爱子心切,也为争口气,她卖掉20亩田,雇请能工巧匠,花了几年时间,终于造出了这只奉化最好的船鼓。

1963年石柱下村把这一珍品交县文化馆,后移交溪口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广慈博爱”匾额

1918年,蒋介石在广东军政府中已崭露头角,深受孙中山器重。这一年,孙中山为蒋母题写了“广慈博爱”匾额。1990年,溪口博物馆发现了这块匾额。当时,这块匾额被充作祠堂仓库之门。溪口博物馆馆长周金康深感庆幸:“此匾额被博物馆收藏后不久,这座祠堂失火被毁。好险啊!”

奉安纪念章

这枚直径76毫米、厚4.8毫米、重156克的铜质孙中山先生“奉安纪念章”,正面是孙中山头像浮雕,背面是中山陵墓祭堂和墓道图案。

南京收藏家王贵录是纪念章的主人,王先生曾多次来溪口观光,和溪口博物馆的馆长周金康成了莫逆之交。为了让他的藏品流传于世,溪口博物馆成了王先生大部分藏品的新家。他还捐赠了开国墨、中山陵墓砖等一批珍贵的民国文物。

各种粮票

溪口博物馆一楼设有“中国粮票第一馆”,该馆的4000多张从明洪武年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的粮票,由中国粮票收藏第一人汪士水先生捐赠。其中尤为珍贵的是洪武元年的地租米票、中华苏维埃政府临时米票、红军借谷证、抗战时期新四军大米票、解放区旅途粮票等一批珍稀的历史粮食票证。

汪士水先生是奉化粮食局的退休干部,他从1955年开始收藏粮票,收集了一万多张粮票。

这些粮票具有文史和观赏价值。有的印有名胜古迹图譬如六和塔,还有的具有地域特色譬如山西省的一枚粮票上印有煤矿,有的印有精美的人物图案,譬如新疆的一枚粮票上印着载歌载舞的哈萨克姑娘。

民间传说

自古以来,四明雪窦峰峦叠翠,山高水远。岁月流逝,无数亦真亦幻的仙人传说,依然鲜活于林泉沟壑。在溪口博物馆二楼的《风情剡源——民国时期民俗展示》馆里,用根雕的形式展示了溪口的民间传说。

双燕尽孝

溪口一带自宋初至民国一直叫禽孝乡。相传宋初溪口有一董姓少女,时常刺绣南窗,十分喜爱窗台之上的一对燕子,并为其编竹护巢,每日喂食。如此往复三年。第四年少女病夭,燕子归来悲鸣不已,双双伏于屋侧的少女之墓而亡。时人异之,并以此事教育子孙,改当地地名为禽孝乡。

屠夫升天

成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典就在雪窦山。

山中的雪窦寺,后院有一条方丈自山西带回的白蚯蚓,每天五更应时鸣叫,僧人即敲钟击鼓,开始做课。敲钟的小和尚波罗年轻贪睡,日长时久,对蚯蚓产生怨气,便用开水烫死了白蚯蚓。方丈闻讯,命小和尚去千丈岩舍身赎罪。正当波罗在岩顶畏惧啼哭之际,恰逢东岙村一屠夫路过。问明原委,屠夫猛然醒悟,放下屠刀,纵身跳崖,半空中被一只丹顶鹤驮向天庭。

二虎听经

宋代高僧知和禅师,在雪窦山妙高台云居修行,每天五更在晏坐石上做课。台下岩洞里住着两只老虎,长期聆听佛家禅语,渐悟佛理,且与知和产生感情。知和禅师圆寂后,两只老虎很是伤感,守候在听经之处,久久不愿离去。知和之友陈公感其事,塑知和像于原地,二虎竟伏而侍之。

刘阮遇仙

南朝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剡县(嵊州)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途而粮尽,以野桃充饥聊生,与仙女相遇。晚唐诗人曹唐的《游仙诗五首》其序云:“四明、天台初为一山,同谓天台。刘、阮遇仙之迹在今石窗,其后分为四明。人但知刘、阮入天台,不知实在四明也!”这个美丽传说发生地就在溪口附近的四明山区,清末成了水果珍品奉化水蜜桃的发祥地。

参观指南

参观时间:上午8点到下午5点

乘车路线:从宁波汽车南站乘中巴车到溪口,车费12元,再乘当地的出租车(车费5元)到溪口风景区。溪口博物馆就在武岭西路主要景点“玉泰盐铺”西侧。

票价:不单独卖票,溪口景区联票适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