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惜福镇街道 |
释义 | 惜福镇街道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东部,街道驻地惜福镇村,位于东经120°0′36″,北纬36°0′12″。东以三标山为界与旅游观光圣地崂山接壤,西以凤山为界与城阳街道毗邻,南与夏庄街道相连,北与历史名城即墨为邻。全街道总面积56.4平方千米,最大横距11.5千米,最大纵距8千米。 简介惜福镇街道古属不其县,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撤销不其县,并入即墨县,直至1935年前属即墨县仁化乡。1935年7月青岛市郊扩大,现惜福镇大部分村庄(纸房、牟家、小庄、北寨、西铁除外)由即墨划归青岛市夏庄区,东葛家、西葛家、书院由即墨划归青岛市崂东区。1949年5月30日崂山地区解放后归南海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管辖,惜福镇为第三区(此时纸房、牟家、小庄、北寨由即墨县划入)。1950年5月1日南海专署撤销改属胶州专署。1951年4月划归青岛市,改称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惜福镇区(此时西铁村由即东县划入)。1955年12月将域内建新、曹村二乡划归夏庄区,葛家乡由崂东区划归惜福镇。1956年8月撤区并乡。1958年9月撤乡成立惜福镇人民公社,形成现今惜福镇之行政区域。1961年10月崂山郊区改称崂山县,惜福镇人民公社随之改称崂山县惜福镇人民公社。1984年7月机构改革,政社分开,成立惜福镇人民政府。1988年11月崂山县撤县改区,惜福镇随之改称崂山区惜福镇人民政府。2001年6月,撤销镇制,改设惜福镇街道办事处,属城阳区政府派出机构。 辖惜福镇、杨家村、李辛、小庄、牟家、西荆、东荆、纸房、黄家营、傅家埠、青峰、宫家村、超然、科埠、前金、后金、后庄、霞沟、河湾、院后、演礼、西铁、东铁、西葛、东葛、书院、棉花、吴贾村、松树庄、南寨、王家村31个行政村。 名胜古迹半千子龙山文化遗址1958年首次发现半千子龙山文化遗址。相传,早在明代以前此处就是一个有500余户居民的村庄,故名“半千子”。该遗址所处地势较高,东靠平缓坡地,南临小河。西南方2公里处有另一处文化遗存——冷家沙沟龙山文化遗址,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总面积6万平方米。1984年,两处文化遗址均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童真宫(原名童公祠)童真宫是今青岛地区唯一一座供奉县令的古祠庙。该祠庙始于东汉末年,是为纪念不其县令童恢而建。童恢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任不其令。任职期间,境内“耕植种牧,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由于社会秩序良好,迁来居住者最多时达2万余户。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全真道华山派道士进住祠庙,童公祠成为道教庙宇,改名童真宫,正殿主祀仍为童恢像。《后汉书》所记童恢训虎事,至今在周边民间广为流传。当地与训虎有关的地名、遗迹有训虎山、叫儿埠、石橛等至今仍在。童真宫童恢塑像在“文革”时被毁,衣冠冢被掘,今仅存房舍。1993年宫家村台胞捐资修复童恢墓室、墓体,并于墓前立碑一座,锲铭文记之。童真宫在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中占有重要地位,1982年,青岛市将其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福庵百福庵是崂山祠庙之一,位于铁骑山之阳,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初创时奉佛教,祭祀菩萨,名曰百佛庵。清初,道士蒋清山将庙宇扩建,改奉道教,更名百福庵。扩建后庙为两院三殿,内祭祀菩萨,中殿穿堂,祭祀三宫,后殿祭祀玉皇。相传,明崇祯皇帝的二位妃子养艳姬、蔺婉玉曾逃难至此,将崂山道乐与宫廷乐舞相结合编写了《离恨天》曲,成为崂山外山派道士迎风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庙宇初建时的萃元洞、娘娘洞犹存,养、蔺二妃栽植的黑丑树仍枝繁叶茂。庙宇虽经“文革”摧残,然遗址犹存。近年正在原址依照原样修复。 经济惜福镇街道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三四五”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创建省级中心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模范镇,统筹区域发展,创新工作举措,攻坚破难,奋力开拓,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城市化建设加快推进。街道核心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改造区域概念性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驻地水上公园周边70亩区域以及松树庄、南寨社区片区改造设计已经顺利完成。盛世美域、千禧国际村、百福山庄、怡馨苑等精品社区,开发建设总面积达16万平米。后金旧村改造工作顺利完成。省级中心镇评审工作得到省建设厅高度评价。 城镇环境日趋优化。以“五化”工程为抓手,坚持街道、社区、企业、居民上下联动,通过严管、规范、提高相统一,整治、改善、巩固相结合,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全力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街道整体环境得到新优化。 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街道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以“加快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全民大教育工作。全街道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四新一评”、文明片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成效明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