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希尔施模型 |
释义 | Hirsch Model 希尔施模型是第一个讨论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许可三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理论。以色列学者希尔施(Seev Hirsch)(又译赫曲)在他的《企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一文中把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变数分为三类:比较投入成本,企业特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随经济距离而增加的信息、通讯和交易成本。 希尔施认为,假设一家跨国公司在国外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力量,它既可以通过出口,也可以采用海外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需要。再假定出口的边际成本(母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出口销售成本和国内销售成本之差)在任何供应水平上都相同,同时,海外生产的边际成本也不变,有关的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x和Y)就是利润最大化战略。选择出口还是海外生产,就取决于海外生产所节约的成本(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WXYZ)是大于还是小于控制和协调成本。 希尔施模型的发展 后来,希尔施与拉格曼(Rugrnan)一起对该模型进一步加以完善。其基础仍是成本最小化原则,变数是基本生产成本和各种进入方式对应的特别生产成本,各种成本都是净现值形式。此时的希尔施模型假定跨国公司销售市场(无论是母国的还是外国的)上的销售收入不变,利润大小取决于基本生产成本和特别生产成本。前者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源、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的价值,是跨国公司的边际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无论跨国公司在母国还是在东道国生产经营,这类成本总要发生。后者是对应于三种方式所发生的成本。基本变数如下: C1--在母国生产的基本成本; CF--在东道国生产的基本成本; M--出口销售成本,包括运输、保险、关税等费用(后来M仅被定义为与出口相联系的信息成本); A--国外经营的附加成本,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时由于母国和东道国的环境、文化和政治制度差异而产生的信息成本; D--技术知识耗散成本,与采用技术许可方式而可能导致跨国公司企业特定优势的丧失的风险相联系。 希尔施模型的三种进入方式 根据上述成本分类,可以确定三种进入方式的联系以及选择条件,见下表: <IMG height=378 alt=希尔施模型 src="http://wiki.mbalib.com/w/images/0/03/%E5%B8%8C%E5%B0%94%E6%96%BD%E6%A8%A1%E5%9E%8B%E5%85%B3%E4%BA%8E%E4%B8%89%E7%A7%8D%E8%BF%9B%E5%85%A5%E6%96%B9%E5%BC%8F%E7%9A%84%E9%80%89%E6%8B%A9.jpg" width=484 longDesc=/wiki/Image:%E5%B8%8C%E5%B0%94%E6%96%BD%E6%A8%A1%E5%9E%8B%E5%85%B3%E4%BA%8E%E4%B8%89%E7%A7%8D%E8%BF%9B%E5%85%A5%E6%96%B9%E5%BC%8F%E7%9A%84%E9%80%89%E6%8B%A9.jpg>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