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岐英歌队
释义

西岐英歌队概况

成田镇西岐英歌队组建于1953年,当时聘请周修兴等到西岐英歌队传授单打、双打等八个套路。1969年,擅长武术的洪飞鹰先生便担任西岐英歌队的主教练。他对英歌队原有的打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从南拳“散手”中选择了大战马、割腿等步法,又吸收了通天滚手、玉人照镜、老树盘根、利刀削竹、山中擒虎、燕子翻身、双龙抱月、魁星踢斗、雄狮开口等招式,重新设计了单打、双打、三人打、四人打,编成了上八套和下八套的打法。

1984年春节期间,洪飞鹰先生又进一步设计了蝴蝶、梅花等十八个舞蹈图案,并把套路增加至十二套。同时,洪先生又对传统的英歌舞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后,借鉴南拳精华和戏曲拳法等手法,对英歌舞的舞蹈动作和套路变化进行较大的改进,熔舞蹈、戏剧、武术于一炉。

1987年,西岐英歌队重新组建。主教练洪飞鹰先生对英歌图案和套路不断充实、提高,使舞蹈格调更加高雅,舞美效果更加逼真鲜明。

西岐英歌注重在展示“力”与“势”上下功夫。在步法上,西岐英歌以南拳的四平马、大弓步和金鸡独立等舞步作为上盘式;把小弓步和战马步作为中盘式;把单坐莲步和双坐莲步作为下盘式。在槌法上,西岐英歌既保留着传统旋槌花相互碰击的技巧,又揉进南拳的滚、点、挫、批、戳等拳术技法,以表现出兵舞者功法不俗、武艺超群的英姿。在舞蹈对打方面,则选取某些戏剧的表演身段化入南拳散手中的刀、棍、斧、节等的对打套式,其中有单组打、双组打、正面打、反面打、左右打。在表演过程中,以武术中的拳法,状物造型,取其威武、勇猛的神态。

舞蹈图案是增强舞蹈效果,达到引人入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西岐英歌借鉴戏剧武打的场景、南拳对打的位置调换和队列变化来构图。如开场的“双龙腾飞”,就是借鉴戏剧中元帅校场点兵的场面,舞者队列,横行相向,平足站稳,寓勇士待令出征之意。继而变成纵队,作“之”字形蜿蜓移动,时进时退,时静时动,或合或分,或起或伏,交错跳跃,似蛟龙翻滚,从而展示出勇士出征时,群情激昂、一往无前、志在必得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概。其它有如蝴蝶飞舞、猛虎下山、梅花放苞、四面开窗、双蛇入穴、八卦阵图等招式,可谓各展雄姿,气势不凡。

西岐英歌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图案,随着″英雄″锣鼓和″催军″螺号的助威扬气,奋劲酣舞,变幻无穷,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西岐英歌,既继承了潮汕英歌的传统,又形成了“动作勇猛、舞姿古朴、场面恢宏、气势磅礴”的独特艺术风格。

近十年来,西岐英歌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行的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取得了累累的硕果,饮誉海内外。例如1987年12月,西岐英歌队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现场接受当时的省委书记林若、省长叶选平的检阅;1989年9月,该英歌队以广东省代表队的身份参加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全国首次大型民间舞评比交流活动———“中国舞蓉城之秋”比赛,一举夺得“最佳代表队奖”、“最佳节目奖”、“最佳方队奖”三面奖旗;1990年7月,该英歌队赴汕头市参加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受到广泛好评;同年,西岐英歌队参加广东省庆祝建国四十周年优秀作品评选,获得三等奖;1991年12月,该英歌队赴汕头市参加“庆祝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暨扩大区域文艺晚会”,受到江泽民总书记以及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5年春,该英歌队应邀赴广东省中山市参加该市举行的‘95慈善万人行文艺活动,其精彩的表演令人耳目一新;接着,该英歌队又作为潮阳英歌队的主力队,参加第二届“中国民俗民艺录像带汇映”,结果荣获优秀奖;1995年9月,该英歌队应香港市政局娱乐处的邀请,赴港参加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95中秋彩灯节,使西岐英歌队声威大振;等等,那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威武、豪放的英歌,令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刮目相看。1997年11月15日,西岐英歌队参加‘97潮阳英歌艺术节,作了精彩的表演。

西岐英歌,不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而且深受专家、学者们的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民族艺术组织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专员、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在观看了西岐英歌队的精彩表演之后,即兴为西岐英歌队挥毫题词:“为西岐英歌队赴蓉演出成功而题……英歌飘香万里”;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邢志汶先生的题词曰:“西岐英歌英雄之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总编辑部副主编孙景琛先生的题词曰:“歌忠义,斥奸佞,真乃英雄本色”;《舞蹈》杂志副主编胡克先生的题词曰:“祝贺广东西岐英歌队……民族精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3: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