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周饕餮纹尊 |
释义 | 西周饕餮纹尊,出自中国西周时期,2006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该器呈喇叭形口,腹深微鼓,颈上饰四道蕉叶纹和一周回首夔龙纹,腹部饰两组由夔龙纹组成的饕餮纹,腹与底连接处有两道弦纹。 基本信息名称:西周饕餮纹尊 类别:青铜器 年代:西周时期 尺寸:通高30厘米,口径23.6厘米 出土时间及地址:2006年10月出土于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 文物鉴赏西周饕餮纹尊,通高30厘米,口径23.6厘米,重4.3公斤。西周饕餮纹尊呈喇叭形口,腹深微鼓,高圈足外撇。颈上饰四道蕉叶纹和一周回首夔龙纹,腹部饰两组由夔龙纹组成的饕餮纹,腹与底连接处有两道弦纹,圈足饰两组饕餮纹,通体纹饰被四道高扉棱平分,高浮雕主纹均以纤细云霄纹填地。圈足内底有亚字形框,框内铭文因锈蚀严重漫漶不清。该尊口沿残为三片,表面可见覆盖的席纹痕迹。 尊为专供祭祀或款待宾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当于现代的酒壶。1912年在安徽潜山县出土的一件商代的饕餮纹铜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纹饰精美。饕餮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的面形,该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传说是东海龙王的第九个儿子。 饕餮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以鼻梁为中线,两侧对称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饕餮纹该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纹面具高21厘米,藏于美国西雅图书馆。西周时代,其神秘色彩逐渐减退。商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图案多有变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