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隘口村 |
释义 | 隘口村坐落在紫金山西向延伸之高坡上。东靠崇山峻岭,西临深沟险崖,北临大运公路,南与闻喜县槐林村相邻,同蒲铁路从村中南北穿行而过。五代时期后汉天福年间,该村称“厄口”,清朝年间称“隘口”。隘口村或因地理位置险要而得名,或因厄口转化而来。 隘口村的详细介绍隘口村,清光绪六年属曲沃县驿桥里;民国十七年属曲沃县三区,叫隘口镇。时有49户,男145丁,女120口;2000年,隘口有349户,1588口人,耕地面积198.54公顷,人均收入2361元。 侯马四通八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隘口则是侯马南向的军事、交通要冲。古时多少过往行人留下了题咏隘口的诗篇。今择两首附之。 清代蒲州人吴雯曾赋诗《隘口》: 习习灵风长,悠悠官道直。 曲曲前山坳,一树梨花白。 麦垅青未齐,菜甲碧堪摘。 为爱幽禽语,留连坐岩石。 昔日有名的一位名叫张九镡者赋诗《宿隘口》: 一夜新城雪,催人又别离。 闻鸡初隔梦,立马未成诗。 地险山客在,春寒柳色迟。 年年为行役,游子意何之。 古城堡的遗迹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在新田(今侯马)设有折冲军府,在隘口设关隘(古称铁岭关,又叫铁刹关),由大将尉迟敬德领兵镇守。现今村南还有古城堡的遗迹。 据隘口村民杨新义、赵炳信等先生回忆,铁刹关下的崎岖古道,从关下城门东西穿行而过。铁刹关城楼东门上面有字牌“河东保障”,城楼西门上面有字牌“铁岭关”。残缺的“河东保障”石字牌,是赵炳信多年前在铁刹关遗址附近 耕地时发现的,此字牌下首书:“钦差兵巡河东道佥事王嗣美,曲沃知县杨口口,县丞杨口口主薄杨口口”。此字牌现保存于赵炳信宅院北房阶前。 在铁刹关的西北方向,相距100余米的古道旁,旧有接官亭。 在铁刹关北有“堡子疙瘩”。堡子疙瘩上过去建有祖始庙,庙内有祖始爷的铁铸座像。座像有多高?据说铁像的耳朵就有一人高。铁像很重,是怎样运上去的?据传是大风刮到庙里的。 在隘口村北边有“迎凤桥”;村北几里金沟水上有明万历年间曲沃知县王明善修建的“金沟桥”(又叫“金固桥”),桥头上旧有姑姑庵(“明光洞”);在村北与驿桥交接的地方,旧有比武“校场”。 在隘口村南有“三里桥”。桥头上曾建有“招仙洞”(俗称和尚寺),招仙洞僧人叫史海林,河南滑县人。 现村南,紧挨铁路的东边,有阎锡山统治时期修建的砖石旋窑洞。此窑洞用于停藏火车头。隘口村的成仁和成来都曾在驿桥的普济洞出家为僧。 与隘口村有关的战事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2月14日,山西革命军与清兵在隘口展开了一场激战。当日黎明时分,山西革命军三标一营带兼南路军前敌司令刘汉卿,率部进击固守隘口之清兵,清兵总兵谢有功部李沛荣顽强抵抗,经两昼夜激战,革命军寡不敌众,死伤惨重,清兵乘机出击,刘汉卿奋勇杀敌,身负重伤,被清兵俘虏后壮烈牺牲(引自民国十七年新修曲沃县志《隘口之战》)。 1946年1月6日,人民解放军太岳四纵队十一旅旅长李成芳领兵猛攻驻侯马的蒋阎匪军,侯马、隘口第一次获得了解放。 1947年4月5日,晋翼鲁豫野战军四纵队十一旅在李成芳旅长的带领下,再次攻克隘口,4月6日,侯马、隘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1947年,驻隘口土改工作队队员是刘德明、张炎和王忠信。 1985年10月6日,当年亲自两次参加解放侯马的四纵十一旅参谋长王砚泉将军(昆明军区政委),侯马故地重游。他怀着对侯马这块土地的深厚感情,详细地视察了当年在侯马指挥战斗的地方,对侯马的巨大变化感到无限欣慰。(以上引自《中国共产党山西省侯马市历史纪事》)。 与隘口村有关的名人张炳:隘口人,清雍正年间武进士,任浙江处州府中营游击。 张文奎:隘口人,1911年生,1938年在绛县横水镇参加革命部队,开始在西安做地下革命工作,后在太行军区任军火购置站长。太原解放后,在山西军区任管理科科长,1953年在北京军区任管理科科长等,离休前任天津254医院院长。离休后居住于临汾休干所,1985年去世。 赵臻:隘口人,1926年生,曾任吉县县长,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5年去世。 王云龙:隘口人,1930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离休前任甘肃华亭县胜利机械厂(5203军工厂)纪委书记。师级干部,1991年离休居于本厂。 如今的隘口村隘口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广大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积极发展运输业。引导村民发展小枣接大枣,试种大蒜,整修道路等,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村民收入逐步提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