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寨镇 |
释义 | 西寨镇位于甘肃省岷县西部,东靠清水乡,南连十里乡,西依卓尼县境,北与临潭接壤,面积67.68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西寨村,距县城25公里。省道徐合公路有10公里路段过境,交通极为便利。是连接甘南的主要通道,也是汉、回、藏各族人民进行商品交流的重要农贸集市。西寨镇辖14个行政村,6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至2005年底,西寨镇共有3753户,16857人,有劳动力9737人。 地理产业西寨镇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境内丘陵起伏,海拔2380-3600米,气候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5摄氏度,降雨量587毫米,无霜期113天。洮河从境内流过,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野狐桥以下,谷地开阔。西寨镇有耕地面积15201亩,人均0.92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蚕豆等;经济作物有当归、红黄芪、花椒苗等。2005年人均占有粮102.7公斤,人均纯收入1519元。 社会事业西寨镇山清水秀,刘家堡村有石佛洞,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人们到此聚会。田家堡的大庙滩“五月二十三”花儿会,规模仅次于县城“五月十七”花儿会。西寨镇有八年制学校一所,五年制小学5所,村学6所,现有在校学生3500人。镇有文化站一所,有工作人员2人。全镇有卫生院一所,有职工10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医士3人,其他4人。全镇14个村,村村有卫生室,共有乡村医生17人。 特色产业简介西寨镇位于岷县县城西部,距县城25公里,海拔2380—2800米。气候高寒阴湿,年平均气温5℃,降雨量587毫米,无霜期113天。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境内主要有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等多种药材。岷县当归自古就有“岷归甲天下”之美誉,而岷县当归尤以西寨当归为最。所生产的当归以其品质佳倍受客商亲睐。鲜当归美(嫩)肤水由鲜当归、人参、白芍、灵芝、其他天然原料制取液加工而成,其功能是给皮肤角质层补充天然植物保湿成份,保持表皮有充足的含水量,“人工皮肤膜”发挥“保湿膜”作用,控制水分挥发。给皮肤补充植物原料中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天然植物营养物质。使用该产品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死皮皴皮很容易被洗净。可延缓皮肤衰老,预防老年斑的产生。 优质花椒苗西寨镇气候高寒阴湿,全年平均气温5℃,降雨量587毫米,无霜期113天。气候条件适宜花椒苗生长发育。当地群众花椒育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所育苗木植株健壮,耐干旱,成活率高。盛产一年生、一年半生、两年生等不同类型的花椒苗,年可出圃600万株以上。其苗木已远销内蒙、青海、新疆、陕西等地。是各地退耕还林和建设经济园林的首选佳品。 优质洋葱西寨镇所产洋葱以个大、味美而著称。其种植采用与当归套种的先进模式,无毒、无公害,属上等的绿色健康食品。年可产新鲜洋葱80万公斤,而且境内交通极为便利,洋葱价格十分低廉,热诚欢迎各地客商前来洽谈贩运。 产业培训为了全面落实明年西川片万亩当归规范化种植示范长廊,使种植户全面掌握当归规范化种植技术,正确预防当归病虫害,11月17日,县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站5名专业技术人员在西寨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下三族村委会的大力配合下,在西寨镇上三族村村址开展了当归规范化种植培训班,会议由西寨镇副镇长张小平同志主持,参加培训会议的有驻上、下三族村乡干部、乡农林水保站站长、村委会主任、会计等及上、下三族村青年农民100多人。培训会上,技术人员向参加培训的农民发放了《岷县当归种植技术》及笔记本等学习资料,向农民讲解了当归规范化种植的重要意义、县上关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及目前我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形势,并重点讲解了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及近年来我县群众在栽培当归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培训,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归规范化种植提高了认识,初步掌握了技术,为明年当归规范化种植奠定了技术基础。 城镇建设城区以小南门为中心,主要大街有:南起马路口的新南街,穿过小南门什字,北到钟楼口和公用型车站;东起公园穿过小南门什字,西到县一中的新华街。还有东起中医院至西城壕的和平街;东起龙望台至工业开发区的环城路。至于其它大街小巷遍布全城,纵横交错,与主街相接。城区的主大街全部为水泥路面,街道显得宽敞,市容焕然一新。 建设发展城区各主要街道通过旧城改造,道路拓宽,街道两旁二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楼林立,百货、邮电、物资、银行、五金交电、电器等商业网点遍布各街。国营、集体商行货物应有尽有,是贸易集中地,每逢集日邻近各县、各乡镇的商民云集,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经济活跃,市场繁荣。城内外有中学4所,小学4所,各居委会办的幼儿园16所。医院2所及其他卫生机构5个,各主要街道有诊疗所和医药门市部。有剧团、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各一所。大型体育场一处,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 所辖村屯南川村位于岷县城南,南川村有五个村民小组、336户、1552人。2006年南川村从事中药材加工、营销的农户272人,占全村总户数的82%,年加工销售各种中药材1280吨,实现收入210万元,人均增收1510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72%,药材加工成了南川村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04—2006年,南川村多次组织人员参加镇上组织的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村民素质。2006年,针对农户在生产中资金不足的问题,经镇村两级努力协调,城郊信用社将南川村定位为“信用村”,2005年解决信贷资金42万元,2006年解决信贷资金28户、41万元,2008年上半年,又投放7万元,使农户在资金上得到了有力的帮助。南川村中药材加工已初具规模,加工的当归、黄芪等各种中药材饮片已远销湖南、河北、河南、广西、四川、重庆、陕西等各省市,外地客商上门采购,城区和附近各乡镇的药片都拉到该村来交易。南川村成立了中药材加工饮片协会,审批手续目前在办理中。南川村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南川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劳务方面,该村药材加工营销户,每户常年平均日用工8—15人,南川村年用工17.28万人(次),南川村的劳动力已远远达不到生产需求,还需向附近村招聘工人,每年发放劳务工资208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城区的就业压力。 种植发展位于岷县西部的西寨镇因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在当归等中药材的种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提升药材产业,壮大洋芋产业,做强草畜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的经济发展新思路,把中药材生产作为振兴西寨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从中药材种植新技术推广应用、规范化种植、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实施订单药材等方面入手,使全镇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实现了台阶式发展。全镇中药材面积达到了7700亩,中药材总收入达2962万元,占当地群众人均纯收入的46.3%,该镇于2005年顺利通过了国家GAP当归种植认证,成为甘肃省首家通过认证的种植基地。 川区以当归种植为主,山区以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多元化种植为主的格局已全面形成。在加快基地建设的同时,西寨镇探索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户利益的连接机制,在沿川扶持建成的上三族、下三族、坎峰等中药材加工点,注册成立了西寨镇中药材种植协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了中药材生产、营销环节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说中药材种植是西寨镇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那么多业并举、以主带副的发展模式就成了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为了充分发挥当地草山优势,镇上多方筹集资金发展暖棚养畜户280户,新建标准化暖棚315间,引进小尾寒羊、特克赛尔、美利奴、无角陶赛特等优良品种657只,养殖四川白鹅1000只。种植岷山红三叶、毛尾草等优质牧草5000多亩,形成了以种草养畜为主的特色产业。 在引进良种的同时,西寨镇建立建全乡、村兽医服务网络,向养殖户发放草畜产业科普宣传资料10多种、300多份。对养殖户进行科技培训,40多人拿到了绿色证书,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养殖科技户”。通过他们传播先进的养殖经验,使该镇养殖户个个成了科技种养的明白人,真正搭上了科技致富的快车。为了让洋芋从传统的温饱作物变成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产业,西寨镇从抓洋芋新品种引进、基地规模推广、洋芋单产提高、精深加工开发、贮藏和订单等入手,着力突出抓示范工作,发挥带动功能。根据各村的生态优势和地理条件,按照“集中连片开发、专业承包”等方式,引进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的品种武薯8、9、10、11号,陇薯3、4、5、6号,德艾门特等适应当地地域特色的品种等,因地制宜地抓好晚秋高产示范建设,新建了500亩洋芋良种示范点3个。大力推广了机播机收、间套带、坑种垄作技术,每年签订和落实洋芋订单1万多吨。通过与当地洋芋淀粉加工企业签订定单,解决了当地群众洋芋卖难,形成了全镇调整结构的“样板”工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