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山茶
释义

西山茶是全国名茶之一,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说。在《中国名茶志》广西篇中有陈爱新同志写有“桂平西山茶志稿”。西山茶条索紧细匀称,苗峰显露,色泽青黛,汤液碧绿,独具风味,被公认为绿茶中的上乘佳品。用西山乳泉水冲泡尤为清香爽口,提神消乏。西山茶除销本地外,还远销香港、澳门和南洋等地。

产品简介

全国名茶之一,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说。在《中国名茶志》广西篇中有陈爱新同志写有“桂平西山茶志稿”。

西山茶条索紧细匀称,苗峰显露,色泽青黛,汤液碧绿,独具风味,被公认为绿茶中的上乘佳品。用西山乳泉水冲泡尤为清香爽口,提神消乏。

名山出名茶,桂平西山茶产于全国著名风景区广西桂平西山,年产量600吨。西山茶以嫩、翠、香、鲜为特色,其色泽翠绿乌润,汤色碧绿清澈,滋味幽香醇厚,甘腴芬芳,口龄留香,1987年和1984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名茶,1984年,西山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86年,西山茶以“色泽翠绿乌润,汤色碧绿清澈,滋味甘腴,幽香芳芬,口齿流香,泌人口脾”评语,以总分96.6分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6年,西山茶送新加坡博览会和日本名古屋中国名茶展览会展出。 1988年,西山茶在广交会上被日商订购2000公斤。1990年,“棋盘石”牌西山茶被商业部再次评为名茶。1991年,西山茶在杭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授予优品奖。1998年,参加北京国际名茶、茶文化展览会,经专家评审荣获名茶“推存产品”。 1999的参加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荣获“名牌产品”。 2000年度荣获广西区“优质产品”称号。2001年荣获“中茶杯”二等奖。主要产品有“棋盘石”牌西山茶、西山白毛尖等。

西山茶好,取决于树种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西山茶地朝东,阳光充足,兼之地势较高,经常云雾缭绕,阳光被雾水折射,形成散射光,使茶叶容易保持幼嫩,加上土质松软,含丰富的天然磷,更有乳泉水灌溉,使茶叶生长繁茂,可说是得天独厚。

游览西山的客人,饮上用乳泉水泡的西山茶,可谓“双美”。茶叶遇水,茶芽马上伸展,犹如刚从茶树上采下来的新鲜叶芽放在清水里一样。嫩绿的叶芽,清澈明亮的茶汤,清香扑鼻。呷上一口,顿觉心清气爽,其味无穷。常饮西山茶,有治病健身之功。所以到西山的游人,除了一试西山茶的佳味外,还常常要买几包回去,让亲友分享。

西山茶除销本地外,还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

生物学特性

桂平西山茶C,sinensis cv.Guiping-xishancha

有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城郊西山。广西桂林等地有引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开张,分枝密,叶片呈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或深绿,叶面微隆,叶缘平,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钝尖,叶齿钝浅,叶质中等。芽叶淡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46.0g。花冠直径2.9cm,花瓣5~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种子黑棕色,种径1.0~1.4cm。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度大,持嫩性强。开采期在3月下旬至4月初。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2%、茶多酚27.5%、咖啡碱3.9%。适制绿茶,品质优。制“桂平西山茶”,条索紧结,色泽翠绿,滋味醇和,回甘鲜爽,香高持久。抗性较强。结实性强。 适栽地区:广西绿茶茶区。 栽培要点:宜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采用常规茶园规格种植和定型修剪。

西山茶茶艺

清饮

清饮,指清冷的饮料。《灵枢·杂病》:“齿痛不忍清饮。”

饮茶的一种方式:

汉民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大抵说来,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茶汤,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自娱自乐,谓之品茶。凡品茶者,得以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倘在劳动之际,汗流浃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为目的,手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咽者,谓之喝茶。

不过,汉族饮茶,虽然方式有别,目的不同,但大多推崇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滚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姜、椒、盐、糖之类佐料,属纯茶原汁本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饮茶"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白龙玉叶

产于熊猫之乡青川县的乐安寺乡向阳山,茶区海拔1000米~1400米。四周森林繁茂,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无污染,阳光充足,生态良好,利于茶树生长。成品茶外形扁平光滑,绿润,汤清亮,味甘醇,栗香,叶底匀亮。

音韵

IN-flavour 铁观音特有的香味特征。

========================

音韵是古代用来注音的东西,就跟现在的拼音差不多.并非康熙字典独有.通常注音都有两个字.前一个字代表原字的声母,后一个字是韵母.比如说东字的注音就可以是低松切(Di-sONG切,这个切字不代表读音,只带表是切字法.)至于唐韵集韵那些东西代表的是不同时代不同的读法.

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称之为茶坯。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露、干色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

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国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种烘青,主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诸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乐烧

“乐烧”可称得上是桃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茶陶,最初是由千利休定型,京都的陶工长次郎(?~1625)烧制而成。长次郎的父亲是来自中国或朝鲜的陶瓦工,父子同为丰臣秀吉的聚乐第工程烧瓦,从而与承担此项工程的千利休相识。后来丰臣秀吉称同窑的宗庆(长次郎的助手,乐家第二代常庆的父亲)所烧之器“天下第一”,并赐予“聚乐”的“乐”字金印与银印(在茶碗底部盖印自此而起,而长次郎作的所有茶碗皆无印),故后世称长次郎开创的这一茶陶流派为“乐烧”。

正式的乐烧作品出现于天正十四年(1586)左右(《太閤》系列中在1560年就能买到乐茶碗,有悖史实),一开始就专为茶道服务,产品全部是茶具,其中绝大多数是茶碗,还有少量花瓶、水指(茶席上贮存备添用、洗刷之水的器具)等。

乐茶碗根据釉色分为赤乐与黑乐两种。赤乐施红釉,是天正十四年前试烧成功的品种;黑乐施黑釉,黑中泛褐,富于变幻,给人以温厚的感觉。乐烧放弃了辘轳拉坯的制作方法,完全由手捏制,加以刀削成形,因而器形都不完全规整,正符合了佗茶道中不对称的审美。无论赤乐还是黑乐,都在素烧(胎土成形后不上釉而直接入窑烧制)后多次上釉(如此一来釉比较厚),再入窑烧成(所谓“二次烧”),工艺过程非常复杂、讲究。所以乐烧虽看似粗朴,实则精心制作之产物。尤其是黑乐茶碗,兼有天目茶碗的釉色之雅与高丽茶碗的造型之柔,又与深绿的末茶在色调上极为协调,极受千利休的喜爱(丰臣秀吉则不喜欢),并很快在茶人中普及。乐烧的出现,与丰臣秀吉暴发户式的黄金茶风、盲目追求“唐物”(由中国传入的茶具)、“名物”(自古传下来的名器)的恶劣倾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抗。

图中展示的“秃”茶碗,是利休最钟爱的一件黑乐,平时总是置于自己的近处,随时欣赏。(表千家藏)

咬盏

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头。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二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也是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

茗战

即斗茶,斗茶始于唐代,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建州茶乡,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品序的一项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一场斗茶的胜败,犹如现今一场球赛的胜败,为广大观众所关注。因此,唐称“茗战”,宋称“斗茶”。

吃茶养生记

二卷。日本·荣西着。为日本有关吃茶的第一部著作。收在《大藏经补编》第三十二册。上卷为〈五脏利合门〉,叙述肝肺心脾肾五脏与酸辛甘苦碱五味的关系,说明寺之效用。又引《尔雅》、《广州记》、《茶经》、《本草拾遗》等书,解说茶名字、茶树形花叶形、茶功能、采茶时节等。下卷为〈遣除鬼魅门〉,列出饮水病、中风手足不从心病、不食病、疮病、■气病等五种病相,说明以桑汤治疗的方法,并详述桑粥法、桑煎法、服桑木法、含桑木法、桑木枕法、服桑叶法、服桑椹法,以及服高良姜法、吃茶法、服五香煎法等。

荣西因坐禅修行,经常须矫正自己的饮食习惯,因而传下此部吃茶养生法。据卷首自序上云︰‘于时建保二年甲戌岁春正月日谨序’可知本书为荣西七十四岁时所著。

《吃茶养生记》《吃茶养生记》一书作者为荣西禅师。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将中国佛教的禅宗流派之一――临济宗和中国的饮茶习俗传入了日本。

荣西禅师1141年生于古时日本备中的吉备津。终年75岁。始曾专研天台密教,创立叶上流派,人称叶上上人。初次渡海入宋时年仅28岁,参拜了天台山后,于当年返回东瀛。19年后再度来到中国。重登天台山拜万年寺的虚庵怀敞为师,49岁时受菩萨戒,51岁回到日本。

在宋期间荣西不仅拜师、参禅修行,还亲身体验了中国宋代吃茶风俗,对茶的药效深有感受。返回扶桑时带回茶种,将其种植。

《吃茶养生记》主要论述茶的药物性能,甚少提及吃茶方法和思想性。但这一点却因证明了茶传入日本初期时主要重视药效,从而使本书在记述日本茶道的发展、形成过程中成为了一座里程碑。本书的内容证明:日本人接触和饮用茶是从实用这一前提开始,而后才发展成为今天的茶道。

《吃茶养生记》以序章开始,本论由两卷构成。上卷是“五脏和合门”,下卷是“遣除鬼魅门”。上卷的理论是从五脏调和的生理角度展开,下卷则是以驱除外部入侵病因的病理学观点为立论之本。

序论中,荣西开门见山道出主题:“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灵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昔嗜爱之。从昔以来自国他国俱尚之。今更可捐乎。况末世养生之良药也,不可不斟酌矣……”

此书着于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当时日本国内世态动乱,佛门之内,纷乱四起,寺与寺间争战不息。这使荣西禅师强烈地意识到末世来临。他认为提倡吃茶可使世人安心静思,强身健体,消除杂念,摆脱乱世苦恼。

荣西将日本,中国的五行、印度的五大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与身体五脏并行相列:

“以五脏宛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又宛五方,东、西、南、北、中也。 肝,东也,春也,木也,青也,魂也,眼也。肺,西也,秋也,金也,白也,魄也,鼻也。 心,南也,夏也,火也,赤也,神也,舌也。脾,中也,四季中也,土也,黄也,志也,口也。 肾,北也,冬也,水也,黑也,想也,骨髓也,耳也。此五脏受味不同,一脏好味多入,则其脏强,克傍脏、互生病。其辛、酸、甘、咸之四味恒有之,食之。苦味恒无,故不食之是故。四脏恒强,故恒生病(其病日本名云心助也)。若心脏病时,一切味皆异,食则吐之,动不食万物。今用茶则治心脏,为令无病也。”

荣西指出,心脏为脏中之王者,五味中的苦味,由于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常食用,故心脏病患者较多。作为对策,他提倡经常吃茶,借以滋养心脏,祛病强身。因为人的心身安定,世态便可安宁。

荣西赞叹了茶的不寻常之处,认为它是一种圣洁高贵之物,它可上通神灵、诸天之境,下救为饮食所侵的人们,是治百病的仙药。“贵哉茶乎,上通神灵诸天境界,下资饱食侵害之人伦矣。诸药唯主一种病,各施用力耳,茶为万病之药而已。”

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所想阐明的是茶对人体生理上的药用效能。明确地揭示出茶在传入日本初期,日本人只重视药用功效,不注重思想性,更无完整的茶道中点茶的规矩和思想体系。

通过《吃茶养生记》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茶是由中国传入日本,其传播人是日本的僧侣。此书对于以后“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

荣誉认证

西山茶以嫩、翠、香、鲜为特色,其色泽翠绿乌润,汤色碧绿清澈,滋味幽香醇厚,甘腴芬芳,口龄留香,1987年和1984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名茶,1984年,西山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86年,西山茶以“色泽翠绿乌润,汤色碧绿清澈,滋味甘腴,幽香芳芬,口齿流香,泌人口脾”评语,以总分96.6分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6年,西山茶送新加坡博览会和日本名古屋中国名茶展览会展出。 1988年,西山茶在广交会上被日商订购2000公斤。1990年,“棋盘石”牌西山茶被商业部再次评为名茶。1991年,西山茶在杭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授予优品奖。1992年在桂林参加“斗茶邀请赛”又得到评委高度的赞赏。桂林文华大饭店出价每斤1000元购买了此次参赛的西山茶,使桂平西山茶价格一下跃上了中国绿茶的最高档次。1998年,参加北京国际名茶、茶文化展览会,经专家评审荣获名茶“推存产品”。 1999的参加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荣获“名牌产品”。 2000年度荣获广西区“优质产品”称号。2001年荣获“中茶杯”二等奖。主要产品有“棋盘石”牌西山茶、西山白毛尖等。西山茶还多次参加日本、新加坡和美国芝加哥等博览会和名茶展览会。2003年通过广西无公害茶叶认证。

生长环境

西山茶好,取决于树种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西山茶地朝东,阳光充足,兼之地势较高,经常云雾缭绕,阳光被雾水折射,形成散射光,使茶叶容易保持幼嫩,加上土质松软,含丰富的天然磷,更有乳泉水灌溉,使茶叶生长繁茂,可说是得天独厚。

产地范围

名山出名茶,桂平西山茶产于全国著名风景区广西桂平西山。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桂平市区内,以城郊1公里处的西山名胜为主体,包括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太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紫荆山壮村瑶寨风情,天南福地洞天罗丛岩及白石洞天、麻洞荔枝之乡和浔州古城风光,北回归线标志等景观景点组成的集锦式大型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桂平西山以"石奇、树秀、茶香、泉甘"著名。峰峦嵯峨,数十乃至百余立方米的巨石叠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径曲幽。石树参天,绿荫匝地,自然景观壮丽。西山茶名闻遐迩,清香可口,远销各地。泉甘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近年来,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浆,有被誉为"广西茅台"的乳泉酒,有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矿物元素的"罗汉果露"等饮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边备有竹筒,供过往行人取水畅饮,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诚是一大乐事,被誉为西山一绝。

桂平市区以西为广西中部龙山山脉的一部分,素"乳泉摇篮"之称。因这一带系中生代花岗岩,地下水附存于岩体的理裂缝之中,积水成泉。这种泉水的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含有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据说只有抗州的虎跑泉才能与之媲美,有人作过一次表演:直至投入113枚,水在杯口鼓得像面包一样,却未外溢,把"满则溢"的规律打破了。看到这种特殊物理现象的人,无不叫绝。当地群众更加引以自豪。桂平有一首采荼调,就是赞美乳泉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话不与俗人讲,俗人听了要出家。"

在一块花岗苦巨石之上,一棵根须裸露的奇妙大树,盘根错节长在石上。巨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为古人所书。泉深1米许,冬不涸,夏不溢。据《浔州府志》记载,乳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现代科学化验证实,这种现象为氡气所。当氡气随泉水喷出,速度很快,便出现乳白现象。

西山景区历史悠久,原是佛教胜地,现仍保留有较为完整的佛教建筑、庙宇,如龙华寺、李公祠、洗石庵、乳泉亭和飞阁等。历代文人学士留下赞赏西山的诗词对联达4000多首。

西山四绝

林秀:西山丛林如海,郁郁葱葱,林木覆盖率达98%,有成木13万多株,木材积蓄量达1.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松树、榕树、樟树和鱼尾葵,人称西山丛林“四大家族”。树龄达二三百年以上的古松、古榕、古樟,共有500多株。在洗石庵右侧,还有几株广西罕见的光叶合欢树,树拔参天,是建筑的栋梁之材。1943年出版的《旅行杂志》上有人介绍,说西山浓荫蔽天,“很像杭州的云栖竹径,又象灵隐寺的飞来峰路,但树木的种类之多,姿态的清奇,又比灵隐好多了”。 石奇:西山上的石头属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距今约1.8亿年的中生代早期,具有“粗莽唐突”的特色,千姿百态,各擅其妙。有状若石台的棋盘石,有不知从何而来的飞来石,有的如大山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吏隐洞系由三块巨石互相支撑而成,姚翁岩则是在一块如山的巨石一侧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处洞穴。正如巨赞法师在《桂平的西山》一文中所说:“就是(西山的)石头,也比(杭州西湖)飞来峰有味,好像千奇百怪而又善意迎人地布置着”,毫不夸张。

泉甘:龙华寺侧有乳泉。这是一眼宽深各约1米的古泉,东不竭,夏不溢。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2-22摄氏度的水温。《浔州府志》说,此泉清冽如杭州之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乳泉水质明净,含杂质特别少,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软水。泉水中含天然氧特别多,这种氧能够同茶和酒中的杂质起化学作用,把 杂质挥发掉。因此用乳泉水泡的茶特别香,用乳泉水酿的酒特别醇。

茶香:西山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泉甘土沃,早在唐代便开始在山上种植茶树。到了明代,西山茶已早粤、桂、湘等地享有盛誉。民国《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棻,根吸石髓,叶映朝墩,故味甘腴而气味芬芳,炎天暑溽,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扑去俗尘三斗,杭州龙井未能逮也。

游览西山的客人,饮上用乳泉水泡的西山茶,可谓“双美”。茶叶遇水,茶芽马上伸展,犹如刚从茶树上采下来的新鲜叶芽放在清水里一样。嫩绿的叶芽,清澈明亮的茶汤,清香扑鼻。呷上一口,顿觉心清气爽,其味无穷。常饮西山茶,有治病健身之功。所以到西山的游人,除了一试西山茶的佳味外,还常常要买几包回去,让亲友分享。

传说故事

神话传说

广西桂平市风景秀丽的西山,盛产名茶,据《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芬芳。”传说,西山有一块巨大的棋盘石,周围树木遮天,是避暑胜地,神仙也常来此游玩。一天,东天大仙和西天大仙来此下棋,双方商定,输棋者受罚,对胜者的要求必须照办。两人下了很久,不分胜负。这时两人口都渴了,西天大仙便吹口气,变出了一杯香茶;东天大仙也吹了口气,变出了一杯泉水。两人你喝水,我饮茶,西天大仙正被香茶陶醉时,被东天大仙乘机将了他一军,西天大仙输了。这里正巧走来几位和尚,问两位大仙是何物如此清香,得知原来是香茶。东天大仙便罚西天大仙把茶种撒在这里,让这山坡上长出香茶,供人们享 用。只见西天大仙吹了口气,无数茶种纷纷撒落在山上。东天大仙接着吹了口气,许多泉眼也相继落在这里,涌出了泉水,泉水色白似乳,众人齐声喊道:“乳泉!”乳泉育仙茶,茶树旺盛生长,茶芽齐发,香气浓郁。后来众人都说,西山茶是仙人所赐,所以格外香甜。

西山茶和毛主席

1954年,释宽能法师和众尼姑,为了表达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把收获到的一些茶叶精选了2斤,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茶叶后,立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信中说,“你们在茶叶生产上获得显著成绩,这是很好的。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 产量和质量,以供应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年夏天,释宽能法师又给毛主席寄去了1公斤茶叶,可是毛主席却不再接受了。他老人家嘱咐秘书室打价寄回茶叶款,并写信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最近,中央已作出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礼物。这次寄来的茶叶作价寄回… …”释宽能法师和尼姑们收到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释宽能法师无限感慨地说: “共产党和毛主席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啊!”现在,桂平西山茶的年产量已经逾10万斤,名扬四海,誉满中外。如今,每年前往桂平西山游览观光的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山上山下如林的茶楼、茶 肆,茶客如云,座无虚席。

商品规格

1、听罐包装系列:

50克听装西山茶

100克克听装西山茶

250克听装西山茶

400克听装西山茶

2、铝塑袋系列:

西山茶

50克听装西山茶

100克克听装西山茶

250克听装西山茶

400克听装西山茶

3、散装西山茶系列:超特级西山茶

特一级西山茶

特二级西山茶

特三级西山茶

一级西山茶

二级西山茶

三级西山茶

桂青一级西山茶

桂青二级西山茶

4、袋泡茶系列:

2克绿茶袋泡西山茶

3克金装西山茶

生产情况

西山茶成为桂平市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之一。

贵港市十分重视抓好茶叶生产,把西山茶作为特色农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全市茶叶生产的发展。

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11000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000亩,茶叶年总产量达到600多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有11个乡镇成为我市茶叶生产重点乡镇,全市有茶叶加工厂约50家,茶叶店100家,茶馆6家,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300亩,即将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500多亩,获得茶叶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叶企业有10多家,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之一。

最近,贵港市有关部门已着手制订西山茶发展规划,开展桂平西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工作,大力抓好西山茶的品牌宣传,建立相关网站,推动西山茶电子商务活动,组织好广大茶商参加各种评比会、展销会,扩大西山茶的影响,力争到201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产值达到1亿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从2010年5月24日起,对西山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西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所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西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西山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群体种。

(二)立地条件。

茶区内土壤主要为砂质红、黄土壤及其变种,土质疏松、肥沃、微带酸性,pH4.5至6.5,土层深大于等于1米,排灌条件良好。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有性繁殖实生苗和无性繁殖扦插苗。

2、种植规格:种植采用双行双株方法种植,密度为4000至5000株/667m(亩)。

3、肥配管理:一般施饼肥或茶叶专用有机肥不低于200kg至300kg/667m(亩),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不超过70 kg/667m(亩)。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1、采摘时间:每年立夏之前和立秋之后的鲜叶。

2、采摘要求:手工采摘,采茶要求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鳞片、鱼叶,不宜捋采和抓采。

3、采摘标准:

(1)特级:要求采摘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单芽为主,一芽一叶初展在20%以下。

(2)一级:要求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一芽一叶在30%以下。

(3)二级:要求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在30%以下。

(五)加工工艺。

1、鲜叶:保持鲜叶的新鲜,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采运过程中应避免重压。

2、摊凉:鲜叶薄摊在竹匾上,放在室内阴凉处。春季气温低,需要摊凉7至8个小时,使鲜叶失水减重10%;夏、秋季需要摊凉3至4个小时,失水减重10%,摊青就合度。

3、杀青:杀青简温200℃至250℃,晴天杀青温度稍低,雨水天杀青温度稍高,历时4至5分钟。

4、揉捻:用名茶揉捻机进行,加压过程采用“轻—重—轻”原则,时间为15分钟。

5、初干:初干采用高温快烘,温度为110℃至120℃,烘至五、六成干。

6、整形:用手工炒,每锅投揉捻叶0.6kg,锅温50℃至60℃,翻炒至叶热软时,进行滚撩炒条,时间为5至10分钟。

7、足干:足干采用低温慢烘原则,温度为70℃至100℃,烘至足干。

8、提香:提香温度从高到低,50℃至70℃,前面稍高,后面逐渐把温度降低。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条索紧结匀称、苗锋显露。汤色:碧绿清澈、汤色明亮。香气:花果香气、幽香持久。滋味:滋味醇厚、耐泡。叶底:嫩绿明亮、芽叶完整。

2、理化指标:茶多酚≤28%,氨基酸>2%。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1.清饮西山茶茶艺 之所有艺术 

开放分类:
绿茶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8次
最近更新:2012-04-07
创建者:小松博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