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宁北山寺
释义

寺庙概况

西宁北山寺,又名北禅寺,位于西宁古城北祁连山余脉的一个山峦上,与南山寺对峙相望。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于《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在众多名称中,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

悠久历史

北山寺在南北朝时的史书中已有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云:“湟水又东,经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这个神祠,便是现在所见的北山寺了,当地人也有叫北禅寺的。

北魏明帝时(公元516-528年),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连年战事不断,丝绸北路断绝,来往中原和西域之间的商旅、僧人纷纷改道走湟水流域一线,间接的将佛教流传区域扩大到了都州(今西宁)一带。北山寺的兴建,便与那时路过的这些僧人和商旅有关。徜徉于土楼山断岩之间,看那些文饰精美的藻井绘画,有时候想,世间万物皆有本真灵性,避变乱的惶惶之徒却又使信仰的种子在蛮荒之地生出美丽之花,于那些僧侣、商户是无意,于佛性来说,却又是本性使然了。

到了清代,有道士在此建起道观,土楼山于是又被称作了土楼观。在丹崖洞窟长廊之下依山而建的斗母殿便是土楼山上的道教建筑。站在斗母殿前回望,满山杨柳树丛,朝晖夕照,景色优美,如遇阴天雨雾,从下望之,山上薄烟层层缭绕飘浮,全山隐于云雾之中,山形似有似无忽隐忽现,树丛模糊,如同一幅水墨丹青画,“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清代诗人张思宪便曾如此描绘了烟雨中的北山胜景。

主要景点

宁寿塔

宁寿塔坐落在土楼山的山顶,山顶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是明洪武十九年由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修。

灵官殿

灵官殿位于山脚下,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韩能静有两个名徒是圣聪、圣明。葬于土楼山根西侧,当地人叫“和尚坟”。

闪佛

闪佛,也称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

北山烟雨

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

九窟十八洞

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 中套洞,有的洞中有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

悬空古寺

北禅寺是依土楼山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的岩石是紫红色的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在长期地质、流水、风化等的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因此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称。

旅游指南

交通:由西宁市区前往北山寺很方便,公交10、21、80、107都能直达山脚。从市区打车前往,也不过六、七元左右。

门票:5元/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