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鼠耳蝠 |
释义 |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科: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属: 鼠耳蝠属Myotis 种: 西南鼠耳蝠 M. altarium 外形特征外形体型中等,尾短于体长。耳窄长,前折可超过吻端约7mm;耳屏尖长。前臂45.3mm,耳20.5mm,前臂和耳的长度与峨眉地模标本的测量值很接近。第3、4、5 掌骨近等长。翼膜止于跖部,距发达。 毛色广东标本比峨眉地模标本毛色稍浅。体毛绒细且较长,背部棕褐色,毛基色泽深暗,呈黑褐色;腹毛毛色明显浅于背毛,为灰褐色;胸部毛色略浅于腹毛,为淡灰褐色。 头骨头骨吻短,从眶前区渐向前缩窄;鼻额部略凹;脑颅高但颅顶较平缓;颧弓较细,矢状嵴和人字嵴可见,但不发达。头骨特征与峨眉地模标本的描述相近。 牙齿齿式2.1.3.3 /3.1.3.3 = 38,外侧门齿较小,上颌的第2 枚前臼齿(P3) 稍小于第1 枚,该前臼齿(P3)位于齿列之中,第三臼齿较小。 染色体核型西南鼠耳蝠染色体数为2n = 44,FN = 50。常染色体中有3 对大型和1 对小型的中或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显示了鼠耳蝠属核型的典型特征;其余17 对常染色体为从中型到小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X 染色体为中型大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小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 超声波在手持和飞行状态下,西南鼠耳蝠的回声定位声波基本形式相同,均为FM 型。在手持状态下的最高频率为68.8 ± 5.3kHz,最低频率为42.5 ±5.1kHz,声脉冲持续时间和声脉冲间隔分别为1.2 ± 0.4ms和84.1 ± 43.1ms。在飞行状态下的最高频率为63.3 ± 5.3kHz,最低频率为42.9 ±3.5kHz,声脉冲持续时间和声脉冲间隔分别为1.0 ± 0.3ms,76.6 ± 35.3ms。 t 检验表明,手持和飞行状态下发出超声波的最高频率(t =9.315,df =124,P = 0.0001)和声脉冲持续时间(t = 8.610,df = 124,P = 0.0009),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状态下发出超声波的最低频率(t =0.765,df = 124,P = 0.4996)和声脉冲间隔(t = - 0.539,df = 118,P = 0.5910)差异则不显著。 分布范围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 Thomas,1911),因峨眉山为其模式产地,又称峨眉鼠耳蝠或者四川鼠耳蝠,为蝙蝠科鼠耳蝠属的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西、贵州、安徽、四川等地,主要栖息于岩洞。 参考文献^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西南鼠耳蝠.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