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 |
释义 |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简介政治学院成立于2010年,正式独立为处级单位,直属学校党委领导。主要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政治学院拥有一支以省级教学团队为核心、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7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目前,政治学院下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4个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1个研究中心。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硕士学位点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2 门省级精品课程。教研部资料室拥有与教学科研有关的期刊杂志100多种,各种电子资源500种(张),图书资料4000册。 政治学院承担着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共计9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政治学院全体老师锐意进取,勤奋工作,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2005年以来,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校级优秀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媒体课件入选教育部精彩课件。 政治学院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科研工作也不断加强。自2005年以来,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教育厅优秀成果奖1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教学与科研的精英人才加盟我院。 通讯地址: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 (邮编: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领导简介张小飞 院长,教授, 硕士生导师。1964年11月生,四川南充人。 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本科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 2004年8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高校“两课”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政治学原理》和《社会学概论》《知识经济概论》等。教学中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协调,不断探索适应大学生成材规律的教学模式。 2000年6月参加四川省高校 “ 两课 ” 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三等奖;2002年7月受四川省教育厅表彰获 “ 四川省高校 ‘ 两课 ' 优秀教师 ” 称号。2002年12月和2004年12月两次获得四川省政府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2007年6月获四川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一等奖;2007年10月获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主编的专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获得四川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主编与参编专著8部,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 帅建祥 党总支书记,男,汉族,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四川青神人,1970年11月生,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1997年7月—2002年10月,先后任我校经济管理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02年10月—2009年9月,先后任我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主持工作)、秘书科科长。2009年9月—2010年7月,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直属党支部书记,2010年7月起任政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 CSSCI来源4篇,1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刊载。参与编写的《邓小平理论发展史》获省政府二等奖,本人获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机构设置师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拥有一支以省级教学团队为核心、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人、校教学名师1人,7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一、概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5年批准设置于法学门类内的一级学科。这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它包括五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于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现有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综合实验室等机构。 本学科的建设单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批准时间 我校于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 (二)专业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二级学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该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深入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研究方向介绍 本学科近4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总经费100多万元;各种科研获奖20余项。本学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弱势群体扶助的理论与实务、和谐社会利益群体博弈等领域形成特色,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展现了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为: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现代化理论比较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研究等。 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本方向主要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及实践应用;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时期重大社会问题研究;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及其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等。 3.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领导科学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执政历史与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领导科学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研究。 (四)导师队伍情况介绍 教授 朱世宏 杨博文 谭祖雪 李学林 伍竞艳 张小飞 副教授 刘浚 赵炳建 陈怡男 (五)研究生培养情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共党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出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始终处于理论界的焦点热点之列。同时,国外汉学家在研究当代中国问题时,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为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国外学者在研究条件和研究水平上具有我国学者不可比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国内研究水平与国际研究水平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1)国内部分机构与学者在获取相关国内档案时具有优势,但国外学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国外方面(如俄罗斯)的档案;2)国内学者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具体材料有更多的掌握,但国外媒体学者在接触当代中国高层方面(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反而具有一定的便利条件;3)国内学者对有关问题的理解更符合实际情况,国外学者的研究视野更开阔,等等。 未来5-10年内,本学科将形成在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梯队。为此,将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为基础,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相关教学研究力量,用5年时间建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领导科学研究等方向的学术研究梯队。在每个方向中,形成2-3名学术带头人,3-4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第二步,用5-10年的时间,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增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并为申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创造条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一)批准时间 我校于2006年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该学科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 (二)学科概况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 (三)研究方向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四年来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省部、市级项目近10项,科研经费30多万元,获地市级以上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德育与青少年发展、社会德育环境的优化、思想道德建设与现代公民素质的塑造、和谐社会与文明社区建设、石油工程伦理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方法研究等方面,均有较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本方向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创新方法。 2.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本方向主要研究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途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与管理;行政工作与管理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媒介。 3.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本方向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工作方法比较;社会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本土化与价值观研究;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四)导师队伍情况介绍 教授 朱世宏 孙一平何沙 张小飞 谭祖雪 杨慧 李学林 喻滨 唐礼寿 党刘栓 副教授 王斌 (五)研究生培养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与伦理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国外教育界历来也十分重视德育的研究。与国外相关学科比较,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具有一定的差距:1)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应基础的支撑;2)缺乏系统的研究计划,多为一些低水平重复的零散式研究;3)学术性较弱,以应用型、对策型的研究成果为主。 未来5-10年内,本学科将形成在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梯队。为此,将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为基础,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教研室“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等课程的相关教学研究力量,用5年时间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等方向的学术研究梯队。在每个方向中,形成2-3名学术带头人,3-4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第二步,用5-10年的时间,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二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为申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创造条件。 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二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拓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并为申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创造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学科门类:法学 代码:03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代码:0305 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代码:030503 二、研究方向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现代化理论比较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研究等。 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本方向主要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及实践应用;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时期重大社会问题研究;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及其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等。 3.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领导科学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世界各国政党执政历史与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领导科学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研究。 三、知识结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学位点研究生需具备如下知识结构: 第一、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 第二、历史知识:世界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社会主义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三、社会实践知识:社交礼仪知识、社会调查与研究。 四、相关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一、学科门类:法学 代码:03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 代码:0305 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代码:030505 二、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本方向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创新方法。 2.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本方向主要研究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途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与管理;行政工作与管理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媒介。 3.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本方向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工作方法比较;社会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本土化与价值观研究;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三、知识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需具有如下知识结构: 第一、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法律知识。 第二、历史知识:伦理学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 第三、社会实践知识:社交礼仪知识、社会调查与研究。 四、相关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 学科建设1.学位点建设经过4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两个硕士学位点已经拥有了一支近20人的导师队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导师队伍包括:杨博文、李学林、徐纪律、伍竞艳、秦扬教授,陈怡男博士,刘浚、赵炳建、卫德佳等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队伍包括:朱世宏、张小飞、何沙、杨慧、谭祖雪教授,唐礼寿、党刘栓研究员,王斌、喻滨等副教授。 我们还大力培养学术人才,加快导师队伍建设。先后派出3人攻读博士学位。其中陈怡男已经获得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胡雨已经获得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已调离),吕清平正攻读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目前正在引进一名武汉大学哲学博士。 为了提高导师队伍的水平,我们组织了研究生导师交流会,就相关学术问题和教学经验展开充分的交流、探讨,并组织缺乏有关经验的导师观摩硕士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与论文的毕业答辩等环节,促进导师在学术水平、教学方法与学术规范等方面迅速提高水平。 2.队伍建设2006年,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经过4年的建设,两个硕士学位点都已经形成了规范的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点形成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思想文化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法律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位点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研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