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释义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史地系。迄今,已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学院现有师资5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3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7人。开办有历史学(师范)、历史学、民族学3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任务,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班。 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历史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学,其中历史地理学可授予博士学位。重庆市重点学科3个:历史地理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世界史。学院师资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项目获准立项、专著出版、论文发表等方面成绩突出。仅2004~2006年,该院教师获准立项的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的16项,其它项目15项;出版专著32部,教材8部,译著1部,论文集2部;发表在核心及其以上刊物的论文141篇,一般刊物论文121篇。不少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长期的办学实践铸就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融学术性、师范性于一体,培养以科研为中心的创新能力;二、服务边疆,情系边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该院培养的历史专业本科生已达3292人,并培养了18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升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高等院校,进入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院本科毕业生更是人才济济,不仅有数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研究人员,还是多位中学特级教师。从1947年算起,迄今,我院培养的历史专业本科生已达3292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1981年以前的毕业生仅884人,1981年及其以后毕业的学生2408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3%。根据追踪调查,1981年及其以后的毕业生,各条战线皆有分布,有的执教高校,有的战斗在基础教育第一线,有的供职政府部门,有的在企业、新闻出版部门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1981~1997年毕业的学生中,高校校级干部、博士生导师23人;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研究员、区县教委主任(教育局长)45人;政府部门厅级干部24人。他(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通过不懈地努力,皆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