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南大旱
释义

概述

国家粮食储备与经济实力因素干旱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落后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历史上的旱灾情况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力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保障了当前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成因

气象学角度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任福民介绍,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雨季和干季分明。去年雨季时降水量就很少,八月份后降水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之后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

与此相反的是,在这200天里,气温平均偏高1到2℃,跟历史相比,云南气温同期历史最高,贵州排第三。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云贵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今年应该说在最近这几年持续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背景下,旱情更严重了。

气候学角度

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可以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王学锋说,不仅仅是旱灾,各种应接不暇的极端天气也蜂拥而至。就比如“北方下大雪、南方闹大旱”这样的极端反常天气就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气候专家、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从气候学角度详细解读了今年的“旱”。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走,将热带水汽带走,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与之相反,热带水汽减少,由南方进入到西南的水汽也偏少了。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四川省的边缘“溜”了过去。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降水。“这是一个需要配合的过程。”

GBN全球气候报告提到2010年中国气候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但专家分析目前的大旱与此关联不大。

水利设施建设不足

贵州并不缺水。由于自然条件和投入不足等历史原因,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天干塘库干,抗旱能力自然不强。

云南小型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云南目前已经有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更快枯竭。

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干旱发生时也往往加重旱灾。

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因此,在该地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干旱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落后

基于中长期天气预报、天地一体化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开展干旱预警,建立干旱应急管理技术体系,对减轻旱灾损失具有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干旱预警与应急管理技术方面还相对落后,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国家粮食储备与经济实力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旱时有发生,但与过去相比、与一些国家相比,旱灾损失大大减少,这与国家粮食储备充裕、经济实力增强密不可分。因此,搞好粮食安全、增加经济实力也是减轻旱灾的重要手段。

影响

水源减少

有水库因旱灾而干涸,有河流干枯至断流。至2010年3月,长江上游的水位也大减。比如:黄果树大瀑布目前水流量减少到历史最低值。每天只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少量放水供游客观赏,其余18小时处于断流状态。

农作物减产,影响春耕春播

目前,西南旱灾影响春耕春播已成定局,旱情得到根本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云南部分旱区绝收后面临口粮危机。

农产品价格部分上涨

有报道称,上海、重庆、云南等地的大米短时间涨价。

鲜花价格上涨。云南遭遇百年大旱,云花大规模减产。与此同时,云花总价却并未因量稀而价涨,反而出现了总价下滑的状态。造成这种“畸形”状态的原因是因为云花质量下滑。而云花量质双跌也造成了全国鲜花价格大范围的上涨。

全国六成水电告急

西南灾区持续干旱,部分水电机组几近停产,各地水电发电量大大低于历史同期。南方电网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各地用电出现紧张局面,给群众生活和抗旱造成困难。四川部分电厂库存量已低于7天警戒线,广西干旱已致九成水电“瘫痪”。西南大旱致全国六成水电告急,多地火电机组吃力。

各地旱情

云南省

云南省是此次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仅农业损失便高达172亿元人民币,云南罗平60万亩油菜花海成死海。云南此次三季连旱,致使780万人、48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秋冬播农作物绝收1417万亩,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

贵州省

从2009年秋天起,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少雨至无雨的天气。

至2010年3月,贵州省有84个县市受灾,影响人口达1700万人,有500多万人、200多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城市工业用水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

至2010年4月,贵阳农作物受旱面积达78.44万亩,其中轻旱49.845万亩,重旱25.173万亩,干枯3.489万亩,水田缺水11.27万亩、旱地缺墒12.33万亩。全市有29座小型水库和619座小山塘干涸,近七成水库降到死水位,因旱有42.2482万人和23.749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另据贵阳市农业部门统计,全市目前受旱灾影响的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有425家。

四川省

四川省农业厅称,这次旱情已经造成该省6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截至2010年3月16日,该省小春作物受旱517万亩,重旱78万亩,其中重灾区攀枝花有近40万亩已栽种作物受旱,10.8万亩绝收。

广西

持续不断的干旱天气,造成广西旱情迅速发展。广西14个地级市中已有13个市出现旱情,桂西旱情进一步加重,并向中东部蔓延。目前,广西干旱等级已经达到严重干旱,其中桂西北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自近段时间以来,高温少雨导致广西旱情迅速蔓延,桂西北地区旱情进一步加重。

截至3月18日统计,广西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1126.38万亩,其中轻旱733.84万亩,重旱358.52万亩,干枯34.02万亩;水田缺水227.65万亩,旱地缺墒508.17万亩。因旱导致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百色市饮水困难人数88.6万人、河池市69.76万人;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31.86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2.97万人。

由于桂林漓江水位持续下降,桂林3月16日调整漓江游览航线,调整后的航线比原游览航线缩短了一半多,票价亦下调了1/3。目前,广西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水稻育秧、农作物播种等受到严重影响,春耕生产形势比较严峻。

重庆市

3月15日以来,重庆中部等区域普降中雨,改善了土壤墒情,旱情得到一定缓解。但工程蓄水未得到有效补充,部分地区人畜饮水依然困难。

救灾

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显示,截至3月31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力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保障了当前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据悉,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西南五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716万亩,占全国的84%,有1939万人、118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中央财政已安排特大抗旱经费1.55亿元,近日再次安排综合抗旱资金8亿元,提前拨付农村饮水安全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建设资金64亿元。目前,西南旱区已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4307处,“五小”水利工程7万处,铺设输水管线2万多公里,新打抗旱水源井1.8万眼,累计为群众送水941万吨。

据统计,西南旱区利用水库供水解决344万人饮水,通过实施应急调水解决210万人饮水,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94万人饮水,拉水送水解决506万人饮水,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解决了785万人的饮水问题。

现状

中央气象台昨日预报,3月31日至4月2日,我国西南旱区将有一次弱的降雨过程,降雨量一般不足3-5毫米,其中贵州东北部降雨量一般有15-30毫米。之后,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等主要气象干旱区无明显降雨,气象旱情仍将持续。

最近几天,西南旱区都有小雨,可以局部地缓解旱情。但西南旱情根本得到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

西南目前是旱季,要到5月下旬才能进入汛期,历史气象资料显示,上年10月20日到第二年5月20日的7个月时间,西南地区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4%,而5月下旬到10月下旬的5个月,西南降水量就占全年降水量的86%,只有汛期到来,旱情才能根本缓解。

特点

1.分布面积广

过去,我国旱灾高发的区域主要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近几年,在传统的北方旱区旱情加重的同时,南方和东部多雨区旱情也在扩展和加重,目前旱灾范围已遍及全国。与此同时,旱灾影响范围已由传统的农业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此次西南大旱波及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并有蔓延到湖南等省市的趋势。

2.持续时间长

过去,北方地区主要以冬春旱为主,近些年已经呈现出连季干旱、连年干旱的趋势。1997年至2000年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3年严重干旱;2004年秋季至2007年夏季甘肃东北部持续3年干旱;2006年夏季至2007年春季重庆、四川百年不遇的夏秋冬春四季连旱;2008年冬季至2009年春季北方冬麦区严重干旱;2009年东北部分地区夏伏期间发生严重的卡脖子旱,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旱灾持续的过程有拉长的趋势。

3.危害性大

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广大地区,因旱对我国城乡饮用水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与环境造成的损失,危害性极大。由于干旱缺水,工业布局不仅受到限制,而且遭遇大旱年份,为保生活用水,一部分企业可能被迫停产或半停产,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江河来水减少,不仅会导致断流和断航,而且过度开采地下水,都会使生态与环境恶化。

历史上的旱灾情况

1961年大旱

在继1959年、1960年连续两年大范围少雨、严重干旱后,1961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仍比常年偏少。全国受旱面积56770万亩,成灾2798l万亩,因旱灾减产粮食264.6亿斤。

1978年特大干旱

1978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出现历史上少见的特大干旱,全国受旱面积60253万亩,其中减产3成以上的成灾面积26954万亩。严重旱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大部和冀南、豫北以及晋、陕、宁、鲁等省区的大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4成,受旱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为1949年以来所未有。

2000年特大干旱

200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最为严重干旱的年份。在1999年冬旱基础上,2000年春季和夏季黄淮、江淮持续少雨,导致冬小麦主产区严重干旱,给夏粮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进入春夏时节,东北三省、长江下游和四川先后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旱,给上述省份秋粮造成严重灾害。全国受旱面积60811万亩,成灾40175万亩。因旱灾减产粮食1199.2亿斤。

2009年 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  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

2008年 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  据统计,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现已达1500多万亩。仅昆明山区就有近1.9万公顷农作物受旱,13多万人饮水困难。

2007年 22个省发生旱情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897万人、752万头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

2006年 重庆发生百年一遇旱灾  全市伏旱日数普遍在53天以上,12区县超过58天。直接经济损失71.55亿元,农作物受旱面积1979.34万亩,815万人饮水困难。

2005年 华南南部现严重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年来少见严重初春旱 

2004年 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  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

2003年 江南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伏秋冬连旱,旱情严重 

2000年 多省干旱面积大,达4054万公顷,受灾面积6.09亿亩,成灾面积4.02亿亩。建国以来可能是最为严重的干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8: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