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路边茶 |
释义 | 西路边茶简称西边茶,系四川灌县、北川一带生产的边销茶,用蔑包包装。灌县所产的为长方形包,称方包茶:北川所产的为圆形包,称圆包茶.现圆包茶已停产,改按方包茶规格加工。 出产西路边茶简称西边茶,系四川灌县、北川一带生产的边销茶,用蔑包包装。灌县所产的为长方形包,称方包茶:北川所产的为圆形包,称圆包茶.现圆包茶已停产,改按方包茶规格加工。 西边茶原料比南边茶更为粗老,以刈割1-2年生枝条为原料,是一种最粗老的茶叶.产区大都实行粗细兼采制度,一般在春茶采摘一次细茶之后,再刈割边茶。有的一年刈割一次边茶,称为“单季刀”,边茶产量高,质量也好,但细茶产量较低。有的两年刈割一次边茶.称为“双季刀”,有利于粗细茶兼收,但边茶质量较低。有的隔几年刈割一次边茶,称为“多季刀”,茶枝粗老,质量差,不能适应产销要求。 西边茶初制工艺简单,将刈割的枝条直接晒干即可,作为筑制方包茶的配料,含梗达60%左右。 过去西路边茶都用马驮运,每匹马驮两包,故又名“马茶”。 制作工艺西边茶原料比南边茶更为粗老,以刈割1-2年生枝条为原料,是一种最粗老的茶叶.产区大都实行粗细兼采制度,一般在春茶采摘一次细茶之后,再刈割边茶。有的一年刈割一次边茶,称为“单季刀”,边茶产量高,质量也好,但细茶产量较低。有的两年刈割一次边茶.称为“双季刀”,有利于粗细茶兼收,但边茶质量较低。有的隔几年刈割一次边茶,称为“多季刀”,茶枝粗老,质量差,不能适应产销要求。 西边茶初制工艺简单,将刈割的枝条直接晒干即可,作为筑制方包茶的配料,含梗达60%左右。 过去西路边茶都用马驮运,每匹马驮两包,故又名“马茶”。 方包茶方包茶原产于四川灌县,是西路边茶的一个主要花色品种,因将原料茶筑压在方形篾包中而得名。过去西路边茶都用马驮运,每匹马驮两包,故又名“马茶”。 方包茶的鲜叶原料比南路边茶更为粗老,是采割1—2年生的成熟枝梢,直接晒干制成。 方包茶的毛茶预处理分切铡、筛分、配料、蒸茶、渥堆等过程,然后筑制。方包茶的筑制分称茶、炒制、筑包三道工序。然后进行烧包和晾包而制成。 方包茶的规格是蔑包方正,四角稍紧。每包重35公斤,长方形,大小规格为66×50×32厘米,含梗量60%。方包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黄褐,稍带烟焦气,滋味醇和,汤色红黄,叶底黄褐。 方包茶主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以松潘为中心,并转销甘肃、青海、西藏毗邻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