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津桥 |
释义 | 1 永康市古丽镇西津桥◎ 古桥简介西津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古丽镇西津桥位于浙江省永康市古丽镇南苑路与西津路交叉路口。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建,立有“西津桥重建碑志”碑等8通。为石墩木廊桥,南北走向,跨永康江。全长166米,通阔4米,12墩13孔,两端设踏跺。桥面建屋58间,重檐硬山顶。中5间为歇山顶亭阁。三架梁左右单步梁。桥南端又设“重修碑志”等6通、亭阁1座。1988-1989年大修。 西津桥墩高于岸,下可通航。石墩上架木梁,铺木板,上建桥屋58间,中为亭阁,两侧重檐。单步梁,歇山顶,阴阳瓦,风雨莫及。两边施木壁窗棂,供凭栏眺望。桥柱间设桥凳,供行人憩。西津桥独特之处,还在于以强弓似的桥身直指上游。登桥纵观,一望难尽。一反传统的“河欲曲,桥务直”之说。这种“离经叛道”的新颖设计,确实为西津桥平添了许多风采。现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西津桥宛如卧波长龙,雄伟壮观,为永康市区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据《永康县志》载,西津桥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雍正初年由木桥改建石墩,上建桥廊。西津桥其因为迄今为止全国最长的古廊桥而名闻遐迩,被载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主编的《中国桥梁建筑史》一书。1987年永康县人民政府对西津桥进行大规模的原貌修建,茅以升教授为该桥亲书桥名。 现已被选入“永康十景”之“西津寻梦”,诗曰:“雪瀑涵秋一水回,双溪流月转徘徊。 高眠桥上寻残梦,暇对清溪话旧碑。” 2 苏州市木渎镇西津桥◎ 古桥简介西津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街,明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渎镇济善堂募捐重建。西津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桥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全长22米,宽3.05米,桥顶面长1.9米,桥堍宽3.5米,桥离水面4.65米,桥洞高敞,便于行舟。拱圈高4.2米,跨度约8.6米。拱圈轻薄,厚仅0.32米,其中外圈厚0.12米,内圈厚0.2米。桥孔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平坦,石级踏步,南坡25级,北坡22级,可供坐歇。 桥洞上端浅雕的坐龙图案,栩栩如生。横贯桥宽的8根长绞石同八根明柱紧密的栏箍,使桥身纵横联成一统,对拱圈起着巩固的作用。并有桥联一副:“立马望苏台,山翠万重拱虎阜。扬鞭来震泽,风涛千古泣鸱夷”,斐然可诵。 1986年3月,西津桥被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价值清代诗人吴溥《西津望月》诗,“水环小市石桥横,清旷偏宜得月明,一片秋光漫楼阁,知谁望远最多情”,描绘了西津桥秋光月色佳景,正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诗境。该桥保存完好,为木渎古镇体量最大的一座古桥,桥联寓意深刻,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