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汉水
释义

西汉水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30′~106°04′,北纬33°16′~34°31′间,为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天水市秦州区南部齐寿山(古名嶓冢山)。西汉水在天水市秦州区流经齐寿乡、平南镇、天水镇,进入礼县流经盐关镇、祁山乡、永兴乡、城关镇后折转向南,流经石桥镇、江口乡、龙林乡、于雷坝乡急转向东,然后进入西和县、成县,在陕西省略阳县注入嘉陵江,全长279km,流域面积9569km2。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嘉陵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河流形态

嘉陵江西源右岸支流西汉水(古名犀牛江),流域面积约为10100平方公里,河长240余公里,平均坡降约3.6‰,水能理论蕴藏量27万余千瓦。属高、中山地带,西北面高于东南面。上游流域东侧干支流发源地一带,间有黄土丘陵,海拔约1750~2000米;北侧与黄河渭河水系相邻,分水岭西高东低,西侧支流清水江发源地山峰五个咀海拔3550米,在此与白龙江分界。中游流域内山峰海拔约2000~2500米,下游流域山势逐渐降低,与支流窑坪河汇口间山峰海拔1414米。

西汉水有南北两源,南源发源于甘肃天水县大门镇之寨子山海拔1920米,俗称南河;北源为正源,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平南乡万寿山,于天水镇前与南源南河汇合后始称西汉水,在陕西省略阳县汇入嘉陵江。西汉水右岸支流清水江,流域面积1638平方公里,由西向东,略成长条形,在礼县汇入西汉水,干流长83公里,平均坡降超过17‰。

西汉水水系为树枝状分布,干支流分别向东、西伸展,主要支流向西,主干向东弯曲。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有9条,其中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6条。

西汉水与天水

西汉水——“天水”的发源地

田佐 “天水”一名,始于何时,所名何由,向为学者所关注。或“湖水”说,或“五行”说,或“河水”说,等等,纷纭莫辨,难衷一是,但大都欠较强说服力。近来翻阅有关资料,竟发现“天水”一名与西汉水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故不揣简陋,亦以一管之见,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汉水与“天水”的关系

《山海经?西山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

《水经》:“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

郦道元《水经注》云:“诸言汉者,多言西汉水”。又引阚云:“汉或为漾”。

上引诸说,可归结为漾水即汉水,古称“汉”,而《水经》的“汉水”或“漾水”,亦即今之西汉水。

何谓“汉”?《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汉”,指天河、银河,所谓云汉、天汉者也。在先秦,“汉”是天河、银河的专称名词。

这里便牵出一个问题:古人为什么会把发源于冢山的水称作“汉”呢?为说明此问题,我们不得不从远处着笔。

在人类的初期,人们的方位观念并不像现在一样,有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等等,那时的人由于生产生活实践的狭隘,形成了认识上的极大局限,他们以太阳为标准,只知日出日落,故在他们的方位观念中,只有东、西两个方向。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到西边的高山中落下,自然,西边的高山就是太阳居住地“天”(天字甲骨文象正立的人头上方有一块方形天空。许慎以小篆已变形的字形解作“颠”,与初意不符),亦即至高无上的地方。古籍中多以“天门”在西北方,很能说明些问题。那时,华夏民族的初祖们活动区域的最西缘就是今天的西汉水流域上游地区(古称西垂)。而雄伟高大的冢山雄居“西”地,那么,其最高端是否就是当时人们观念中的“天”呢?回答是肯定的,《山海经》、《淮南子》中有许多关于天帝的记述,均与嶓冢山有关,可为证。为此,则发源于“天”的水,自然可称为“天上之水”,简称“天水”。

这个时期的“天水”,不是地名,而是专指汉水,亦即西汉水。至于“维天有汉,则可视为居住在关中平原地区(或西汉水流域以东地区)人们对西汉水发源的认识,当亦不假。

二、“天水”与“天水家马”鼎的关系

一九七一年底,礼县永兴乡蒙张村在搞农田基建时,掘得一秦墓葬群,所出器物被在场群众哄抢一空。次年春,县文化馆干部马从善到蒙张村征集到一批秦时期的货币、兵器、青铜器等文物,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便是“天水家马”鼎。该鼎青铜质地,高22.5厘米,口径22厘米,重4.5公斤。盖表、腹上部各阴刻篆隶书十三字:“天水家马鼎容三升并重十九斤”,该器被专家学者考证为秦器,名为“天水家马”鼎,现藏礼县博物馆。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太仆、秦官,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家马为马”。“家马令”是秦初设置的仅次于太仆的高级马政官职,其级别与大厩、未央二令平,是朝廷委任的重官。对“家马”解释,颜师古云:“家马者,主供天子私用,非大祀、戎事、军国所需,故谓之家马”。可知,“家马”是天子私家之马。

西汉水上游,为古西垂地,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又有盐井,是非常理想的繁畜之地。这里出产的马匹高大雄健,耐力持久,在上古时期,既可为优良的战马,又可为优良的运载工具。嬴人非子曾在此为周王室牧马,“马大蕃息”,被周孝王封为附庸,邑于“秦”,足见其地产马条件的优越。直至如今,该地域的盐官骡马仍饮誉全国。秦人在这里设品质要求极高的皇家家马牧场,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此时的“天水”,已成了地域(牧场)名,但不是行政区域。而且必须说明,“天水家马”鼎的铭文是“天水”一词的第一次出现,由此,“天水”一名的产生至晚可上推到秦代。

三、《南山妙胜廨院碑》与“天水”的关系

一九九0年,在礼县红河乡草坝村出土了一通宋代《南山妙胜廨院碑》,碑高95厘米,厚12厘米,竖书小字共28行700余字。碑文称:“秦州南山妙胜院,敕额古迹,唐贞观二十三年赐额昭玄院、天水湖”,宋太祖建隆元年赐敕改“妙胜院”,将“天水湖”改为“天水池”;元符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秦州经略安抚使周渤夜梦该院降龙尊者具天水池,特奏朝廷,“大观元年八月十二日降御封香,令则近祷于天水池佛殿焚香”。九月六日圣旨降到,敕皇天水池佛殿赐“惠应殿”,宣和三年正月十九日奉旨将“惠应殿”改为“法祥殿”。据以上碑文,足见宋代从皇帝到地方各级官吏对妙胜廨院的重视,也可以看出当时妙胜院的规格、盛况及影响,说明“天水湖”所在之处应是一个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那么,妙胜廨院在何处呢?当然,石碑出土之处最能说明问题,而碑文又有明确记载:“南山妙胜廨院,在天水县茅城谷,有常住土田”。宋代天水县治在今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辖境包括今礼县东部地区。“茅城谷”即“峁城谷”,即今之流径礼县红河乡全境和盐官镇、马河乡部分村庄的峁水河谷地带。峁水河发源于礼县红河乡,南流注西汉水,全长约四十里。该河谷古遗址很多,有学者考证,西县故址即在此河谷内的岳、费家庄一带。笔者曾在该碑出土地草坝工作多年。当地群众传说:古时候,草坝地区有个很大的寺院,西起刘家沟(马河乡属),东到草坝村(红河乡属)山根,有五里长的长廊,有三百多和尚。而且还说,在草坝村有一块石碑,“文革”前还在,“文革”中有人怕被毁,便砌在了一农家墙内。我当时想看这通碑,无缘见到。后该碑从墙内出土(此碑即《南山妙胜廨院碑》),可见传说之不谬。传说与碑文相证,可知妙胜廨院确在草坝村一带。南山妙胜廨院在峁水河流域,那么,“天水湖(池)”自然亦当在此地。赵文汇先生考证此湖在草坝村东南头,可备一说。

此时的“天水”,成了湖泊(池)名,该湖所在地自晋至清隶秦州,其地望,当在礼县红河乡草坝村附近。

“天水”一名起源于西汉水上游,其地望当在东北起自峁水河谷,西南至大堡子山,即今礼县的红河乡、盐官镇、永兴乡、祁山乡一带,其起始时期至晚当在秦末。只是到了汉武帝三年,从陇西郡分析出十六县置郡时,便将“天水”用为郡名。从那时起,“天水”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名。直至东汉时期,仍在西汉水上游设有“天水关”(今秦州区天水镇),为诸葛亮收服姜维之处。

西汉水流域水电项目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西汉水流域河段水电项目开发规划报告日前通过审查。专家认为该规划报告及工程勘测设计成果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达到初设阶段工程勘测设计深度要求。 西汉水为长江支流,发源于天水市西秦岭的仁寿山,流经天水、陇南等地。是嘉陵江的源头之一。这项由甘肃电投大容电力公司投建的水电开发项目位于成县境内。项目将对西汉水流域规划河段分7个梯级开发,总利用落差308米、规划总装机容量10.13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41950万千瓦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