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港村
释义

西港村,这个村镇名称在我国比较常见,在湖北省武汉市的若干区、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湖州市和安徽省六安市等地都有同名的乡镇。受自然条件以及各地政策差异的影响,各个西港村的优势不同,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西港村

区域概况

西港村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辖村,与金水办事处鲁湖分场接壤,交通较便利,辖区地势低洼平坦,土层十分深厚,水网密布,属低山丘陵地区,年均温18℃,年无霜期262天,年降水量1350毫米。

发展基础

1、基本情况

西港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有6个自然湾,2008年,有农户262户,1113人。初中文化以上人员700人,劳动力688人长期务农320人,外出务工等非农业368人。总土地面积2881亩,其中:耕地1881亩(水田1661亩、旱地220亩),可养殖水面220亩,绿化林地200亩,道路用地110亩,居住用地295亩,沟渠用地125亩,其他50亩。供电及电视入户率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80%,有村卫生室2所,村组文化活动室1个。

2、生产发展情况

2007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00亩,其中粮食2600亩,油料200亩。2007年粮食产量1400吨,油料85吨。

2007年淡水养殖面积220亩,总产量15吨;全年出栏生猪850头,出栏鸡3000只,禽蛋产量750公斤。

3、收入情况

2007年全村总收入1100万元,其中种植业437.5万元,渔业收入2.5万元,畜牧养殖收入160万元,外出打工500万元,其它收入6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0元。

发展机遇

1、区位和资源相当优越,西港村地处鲁湖旁边,交通四通八达,运输条件很好,农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低湖洼田多,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水稻即发展优质稻生产。

2、保留有一定水利基础设施。

3、干群热情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群众威信高。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意愿强烈热情很高。

发展目标

1、2008年度发展目标

2008年发展名优水产养殖300亩,产值100万元;发展优质水稻3000亩。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30元,比上年增长14.3%。

2、中长期发展目标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强该村的各项建设。坚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河蟹)产业,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自来水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合作医疗参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建一座800平方米集政治、文化、科技、法律、卫生、文娱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及政策、科技、法律知识宣传人员200人。

主导产业

确立池塘养殖和优质水稻二大支柱产业,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走节约型、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管理的力度,同时探索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公司+农户”村民入股等多种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重点项目

1、名优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利用当地独特的湖区资源,发展名优质水产养殖,建设名优水产养殖基地300亩。

2、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

将1600亩的基本农田打造成优质水稻种植基地,通过加强水利及农田设施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管理,组建植保专业队,实行群防群汉,达到质优、高产、效益高。

实施计划

1、加强人才培养。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在2008-2012五年内,培养水产养殖等技术能手10名,培养科技种田技术骨干300名,培养农机操作能手50名,培训250名政策与法律知识普及宣传员。

2、当好群众的领头雁。村委会要带领群众建养殖协会,种植协会和营销专业队伍等农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及农业经营产业化的进程。

3、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如碎石路、当家塘、机泵站建设等,各湾水泥路硬化建设等。

西港村2008—2010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2008年完成:养殖业基地建设30%,优质水稻基地建设30%,碎石路建设80%,沼气建设30%,机泵站建设40%,新村建设40%,培训30%。

2009 年完成:养殖业基地建设40%,优质水稻基地建设30%,碎石路建设10%,沼气建设30%,机泵站建设20%,新村建设30%,培训30%。

2010年完成:养殖业基地建设30%,优质水稻基地建设40%,碎石路建设10%,沼气建设40%,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西港村

基本概况

西港村地处丹西街道所在地正南面,是一个无工业污染的农业村。截至2007年,有12个村民组,230户,人口639人,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1人,土地1298亩,耕地面积547亩,山林977亩(其中水果88亩)。

经济状况

村民主要从事蔬菜、桔子、小海捕捞等职业。蔬菜是该村主要农产品,其中有大棚80多亩,桔地115.5亩。该村经济蓬勃发展,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发展经济势头强劲,2007年人均纯收入7580元。

基础设施

村级道路状况良好,信息比较畅通。村组道路小循环的格局,截至2007年,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自来水受益人口占全部人口90%。

医疗卫生

截至2007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0%以上,低保户、“五保户”做到应保尽保。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西港村

基本概况

西港村隶属于德清县禹越镇,截至2008年,区域面积3.3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5多户,人口2233人,耕地面积2336亩。

地理位置

德清县禹越镇西港村座落在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的北端。是禹越镇的西大门,与德清县的新安镇隔河相邻,南面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余杭区接壤,北与栖丰村交界。

经济状况

截至2008年,全村已有大小个体私营企业13家,主要以建材、纺织、塑料、针织品加工,农业以粮油、黑鱼、甲鱼、青虾、淡水鱼养殖为主。

新农村建设

该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农村方针政策,始终不渝地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强班子建设为抓手,促进全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峰乡西港村

乡村概况

西港村位于舒城县西南,万佛湖上游,距县城约50公里。该村属大别山东麓浅山区。村四周群山环抱,中央山冲小盆地。截至2008年,全村人口1480人,农户380户,辖21个村民组,劳动力820人,村民代表30人,中共党员31名,村干部4人。拥有耕地面积912亩,山场面积5800亩。村内有小二型水库1座,当家塘28口,村集体林场1个,180亩。

西港村是革命老区,1938年5月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的司令部就设在该村的钝斧奄组,并在该村驻一年之久。舒城县人民政府于1999提在此树立了“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司令部旧址---钝斧奄”纪念碑,西港人民为抗日战斗的胜利、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经济发展

西港村属山区村,主要是传统农业,工商业较弱。茶叶、板栗等经济林果收入是村民们的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来源大都是靠劳务输出,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约500多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年创劳务收入400余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西港村21个村民组基本通车,村级主干道于2007年修通了水泥路,全长2.6公里,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2008年又投资12万元兴建了标准化标级活动室,村级办公条件大大改善。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西港村

乡村概况

西港村在法泗镇属中等村,位于法泗镇的西侧,截至2008年6月,人口1167人,土地种植面积1881亩,支部成员3人,全村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2名。

党政建设

党支部不仅把工作重点放在支部的自身建设上,还大力在建设一支有力的党员队伍上下功夫,截至2008年6月,西港村共有23名党员,70%是老干部,老党员,如何发挥好党员的模范作用,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党支部也做了不少工作,利用各种机会、场所让党员光荣光荣。如收纳税费时党员先交,防汛时党员先上,开会时党员先到,同时还利用党员、老干部的威信,积极调动他们发挥作用,让老党员、老干部到村工作,并兼任队长,老党员同时兼任5组长,老书记周春明任6组会计,村里财务管理请党员代表参加等,由于村党员各有机会显身手,加之平时多加做工作,使全体党员都能积极向上,充分体现了党员的作用。

社会建设

为了搞活村级经济,解决村里“三农”问题,村党支部也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不论是村里、组里,还是农户的,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支部,党员的身影。小组的机泵坏了,村里出面及时修理,小组的电机坏了,村支部马上出面借或去赊,以解决燃眉之急,农户与农户之间,村民家庭发生纠纷,村支部、村党员马上就有人出面调解,阻止了矛盾的激化,杜绝了恶性事件,有的农户子女因故辍学,村里干部就会出来做工作,直至其重返校园为止。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西港村

西港村由原定丰、西港两村合并而成,截至2003年,总面积3.88平方公里,辖3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84户,总人口3833人,其中流动人口510人。村内有塑机、电机、毛条、精细化工、铸件等行业企业11家。该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兴建了社区卫生室、村级篮球场和休闲场所,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西港村

西港村地处324国道南侧,紧靠峡山墟,毗邻四村,交通方便。全村总户数905户,常住人口5272人,全村均为赵姓。全村耕地面积601亩,现有350亩。现有党员47人,“两委”班子成员6人。2009年人均收入5011元。

本村工业小区现有大小企业34多家,主要从事锡箔工艺、文具、服装等行业。全村连年来共浇筑水泥路3600多米,筑水沟石篱,兴建了1500平方米的老人活动中心,设置了400平方米的篮球场,被市体育局评为体育先进村。

本村防范措施落实,治安铁序稳定,村治保会人员24小时值班、巡逻设卡,主要干道共设立治安岗亭4个,各主要路口设监控12个,配套报话机,每名治保员均有对讲机,辖区从未发现过被盗被抢案件。村内沿溪人行道都配套水龙管栏杆,卫生专业队伍每天清扫整洁,无卫生死角。

全村环境优美舒适、气氛文明祥和、村容村貌整洁、村民安居乐业。2009年被汕头市评为和谐文明社区。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西港村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西港村

西港村地处饶平县、相邻径新村、径南村、港乾村、下黄隆村,空气好,地处要塞,友好好客,人杰地灵

主要农产品:美国香瓜、椰子、苦瓜、桃子、韭菜花、水稻

村内资源:铝、海泡石、锌、镓、芒硝

企事业单位:瑞洲集团有限公司金丽制衣厂,钱东宏业毛织制衣厂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西港村

西港村位于钢城区政府驻地西北13公里处。明朝年间刘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有吴、谭、段、张四大姓。相传古时此地为一片沼泽,地近牟汶河,为方便来往行人,特在此设一港口,因在港口以西,故名西港。

西港村是曾任荣河县令的吴来朝的故乡。吴来朝,字义庵,约生于明朝正德末年,颜庄镇南港村(史称东港今属南港)人。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善于写作,据县志记载:“莱邑为古文者,始于吴来朝”。可惜其文集已散失不传,仅留下《吴氏族谱》《重修莱芜县志序》《忠贤祠记》《义庵公族田》等零散文章、碑记。

明万历三年(1575年),吴来朝以岁贡任山西荣河县知县。荣河为山西西南部的边远小县,濒临黄河,偏僻落后,田园荒芜,多数土地为茅草荆棘覆盖。他到任后即号召百姓垦荒种田,并采用以工代赈、官府出钱收购茅草的办法,激发了百姓开荒的热情。两年后,收购的茅草就积成两座小山。在茅草荆棘挖尽后,他又手把手教百姓耕种,使一县化为良田,庄稼连年丰收。他还与荣河民众一起,兴办学校,修桥铺路,兴利除弊,使荣河县民安居乐业。后来吴来朝因病告老还乡,临行前,县民云集话别,竟三日不能成行。回归故里后,他把自家400多亩耕地分散给缺衣少食的乡民耕种,自己则过着清闲恬淡生活。

据传说:受吴来朝恩泽的山西荣河百姓,日夜思念怎么报答他的恩德。他们首先在宝鼎老城茅草山以西、湖广道以东建立了纪念碑。并酝酿到吴来朝家乡为其建生祠。因路途遥远,几度搁浅。直到20年后,荣河知县杨尚宽念及前任德政,召集当地乡绅,富户筹集资金,并请上级拨款,才凑成此事。他们先派代表到莱芜商讨为吴来朝建生祠事宜。吴来朝开始坚决辞谢。他说:我政绩平平,即使有些事迹,也是为民生着想,是作官的本份,不值得表彰;再者,我早已谢职,不能再让老百姓破费。荣河代表只好求助莱芜知县。当地县官一听原委,很高兴治下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就亲自到吴来朝家陈情。说:荣河百姓建祠感恩,是莱芜的光荣;立祠垂范,是对本县官吏的激励,建祠传扬为公之精神,也是一件顺民心的事。知县说服了吴来朝之后,就和荣河代表建立协议,选地定址。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春,荣河县组织的一干人马、车辆,带上经费和工程用料,特别是塑像的土和水,出山西,渡黄河,经河南,日夜兼程,历三十余日,行程两千余里到达莱芜。数月后“吴公生祠”建成,并用荣河土为其塑像,在祠内墙壁上彩绘壁画记述其政绩:过秤收茅、扬鞭耕地、执尺间苗、汲水浇田、养蚕缫丝、纺线织布、巡视农桑、拜贤访老、讲经课士、攀辕送行,祠堂门上高悬题有“荣河遗爱”的匾额。

吴来朝出身于耕读世家。曾祖父吴江为天顺举人,会试副榜,任盐山教谕,人称吴夫子,告老后把家产分给贫穷的族人,晚年在城东厢设立义塾,教授生徒。祖父吴梦弼为廪生。父亲吴继善三岁丧父,历经磨难却读书不辍,学识渊博,人称东岩居士。吴来朝生性敦厚朴实,且天资聪颖,勤奋耕读,为官勤政清廉,教子有方。长子吴鸿渐,万历五年(1577年)以选贡任直隶卢州通判。次子吴鸿洙、三子吴鸿功、孙子吴暐,皆中进士。乡里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美誉。由于其子孙显贵,诰封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副使、宪副等。因屡受封典,乡人称颂为“吴封君”。万历末年吴来朝去世后葬于陈盘龙吴家林。

石狮市锦尚镇西港村

石狮市锦尚镇西港村古时村落西侧有港沟直通大海,故称“西港”。渡口建有“送马宫”,保留至今。村庄由小乡、上厅、中厝、田墘4个角落组成。最早由陈氏开基,后邱氏、朱氏等陆续迁入。陈氏先民移居台湾,今台南尚有陈姓开基的村落,亦称“西港”,并建成一座跟祖家一样敬奉观世音佛祖的“西安寺”。

位于石狮市东南部、系市镇区结合部,厝上溪北岸。东北连厝上,后山,西南与卢厝接壤,属杨厝村委会。聚落依厝上公路西侧呈块状布列。辖区面积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553人。划分为12个村民小组。汉族,通闽南方言。耕地633亩,主种甘薯、花生,兼种蔬菜、沙参等。企业有瓜果加工厂、粮油加工厂。经济以农业为主兼副业收入。有电灯照明,公路通石狮市区。据传,古时该村西侧有港道直通大海,故称“西港”。村庄交通便捷,距市区10公里,镇行政办公大楼1.5公里,车站1公里,有多处公交车停靠点,有三纵三横的水泥路贯穿全村。近年来在村委会和上级部门的领导下,配套妇联、民兵营、工会、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妇代会、老人协会、南音社、共青团组织等群团组织,目前农民人年均收入8千多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4: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