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 |
释义 | 《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内容为:西方从贫困社会步入现代社会,是因为机缘巧合还是剥削,抑或是军事征服?罗森堡和小伯泽尔以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是一种能够不断创新的机制促进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而要确立这样一种创新机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创新决策权的分散化;实施创新的能力和手段;持续不断地激励创新者。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方的技术和组织方面的创新活动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并形成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 基本信息作者:(美国)罗森堡 (美 译者:曾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31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简介ISBN:9787508614823 装帧:平装 开本:16 外文书名:HOW THE WEST GREW RICH:The Economic Transformatoin of the Industrial World 定价:45.00 简介 《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内容为:西方从贫困社会步入现代社会,是因为机缘巧合还是剥削,抑或是军事征服?罗森堡和小伯泽尔以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是一种能够不断创新的机制促进了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而要确立这样一种创新机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创新决策权的分散化;实施创新的能力和手段;持续不断地激励创新者。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西方的技术和组织方面的创新活动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并形成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中国正存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社 作者会,两方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作者简介 内森·罗森堡,著名技术史专家,斯坦福人学经济学家,曾出版过《创新之路:美国20世纪的技术变化》、《技术与国民财富》、《黑匣子:技术和经济学》等多部著作。 L.E.小伯泽尔,美国罗得岛州纽波特地区律师、法学家。 媒体推荐本书生动、睿智地将经济学观点和经济史实交织在一起,以轻松的笔触揭示出深刻而精准的学术思想。 ——唐纳德·麦克罗斯基(DonaldN.MeCloskey),《纽约时报书评》编辑 本书对西方自中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清晰而深入的研究,认为政治经济因素与组织技术多样性之问的关系对西方当时乃至今天的政策都至关重要。本书生动、内容深刻,一定能够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 ——斯坦利·恩格曼(StanleyEngerman),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 本书可信且有说服力地纠正了那些曾引致灾难性实践后果的不正确观念。 ——威廉·赖克(WillianlH.Riker),《华尔街日报》记者 本书有力地反击了西方的发展建立在帝国主义、剥削以及敲诈基础上的错误观念,解释了为什么以法令和强迫的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注定不会成功。 ——简·雅各布斯(Janelacobs),《城市经济学》作者 目录序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章 起点:中世纪/29 第三章 1750年以前的贸易发展/56 第四章 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制度演进/89 第五章 1750年至1880年的工业发展/114 第六章 组织的多样化:公司/150 第七章 技术、托拉斯和可交易股票/167 第八章 科学与财富的联系/191 第九章 企业的多样化/213 第十章 暗示与比较/238 致谢/265 注释/266 索引/301 …… 序言在今天,要写一部资本主义制度史是一件相对容易的工作,因其内容几乎尽人皆知:自由市场、私有制、货币、银行存款、保险、汇票、自由创业等。不过,要写一部西方国家兴盏的历史却相对很难,这是因为,在有关西方国家如何兴盛的问题上,不同的人总是有不同的解释,歧见百出,难有定论。在这点上,生物学家的研究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生物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自然的演进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体系,小到蛋白质分子,大到沼泽地的生态系统。这些系统精巧、复杂,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畴。或许,一如自然的演进过程,西方经济增长系统的演变同样有偶然性、试验性,不能为人所设计和左右,并有自己的生存标准。不管怎样,生物学提醒我们:对于西方如何兴蛊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事件,不要期望会有一个现成的解释。 在开始论述西方经济增长史并厘清成就其增长的各种原因之前,我们要提出几个初步的观点:第一,非经济因素在西方摆脱贫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各国政府在19世纪初所起的作用。第二,组织管理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等级制度并非组织管理的唯一形式。第三,本书中的“资本主义”,或任何其他以“主义”结尾的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称谓,所指的都是现代西方所采用的具有尝试性的、实用主义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所涉及的政策和实践与教科书中有关资本主义的论述大相径庭。 文摘贫困的标准 回顾人类历史,如果要用现代标准去评价我们祖辈的 经济生活,那几乎就是个无穷无尽的苦难故事。在当时的社会中,只有少数人能过上像样的生活,而绝大多数人都在极端贫困中挣扎。文学、诗歌、传说以及神话所赞颂的都是富有的人,而遗忘了那些生活在贫困与苦难中的人们,也正因为此,我们很难了解那些时代的深重苦难。文学艺术将苦难处理成了神话,有时甚至将其粉饰成田园生活的黄金时代,这与事实大相径庭。 只是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西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及地区才开始进入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期,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才开始惠及10%以上的人口。为简便起见,尽管在地理上并不那么确切,我们还是把上述地区统称为西方。非常明显,到19世纪初,在英国、美国和西欧的部分地区,人口中已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比古代中东、印度、中国、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文明时期(也就是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饮食更好、更健康,生活也更安定(这种情况随后也出现在西方其他国家)。 从 全社会的意义上看,从贫困走向富裕,就是物质富足程度的不断提高。当然,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或实际工资等统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这一进步。对人类来说,死亡从来都是最大的威胁,因此,由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首先要求远离死亡。衡量这个进步的主要指标包括平均寿命、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接下来是饥饿的问题。营养不良的改善及相关疾病发生率的下降,也是从贫困走向富裕的一个方面。有关统计表明,瘟疫是人类早期苦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所有致命或致残疾病的祸首。摆脱瘟疫也是从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时候,贫困常常与文盲、迷信、无知以及缺少见识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摆脱贫困通常也意味着向识字、接受教育和增长见识等方面转变。在贫困的生活中,活下去是首要甚至唯一的目标。在那种生活状态下,住房极为拥挤,也毫无个人隐私可言,个人选择的空间极为有限。走向富裕也意味着享有更多的个人隐私和选择机会。 简单的统计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社会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即使是最简单的经济,要对它所生产的无数产品和劳务进行最一般的统计,都需要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货币是衡量价值的通用尺度,不管其衡量的产品或服务在形式及内容上有着怎样的差别。这意味着,统计数据本身并不能反映出,经济增长是因为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增加,还是源于改变了整个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产品和服务的出现。 事实上,即使在西方经济发展的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