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释义

图书信息

中文名: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作者: 王铭铭

图书分类: 教育/科技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号: 7563353380

发行时间: 2005年07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收录了作者评介西方人类学的成就与观点的十篇述评之作,对西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21世纪的人类学者面对的是一个与经典人类学大师所处的年代不同的问题。但是,他们近一个世纪逐步积累下来的一系列基本的文化价值观依然有参考价值,对于克服全球化潜在的文化威胁,世界格局变化促成的新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族群与社群关系的张力,国家、现代性与社区生活的矛盾,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铭铭,生于1962年,福建泉州人,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社会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史、乡土中国研究、城市文化史也进行了有影响的探讨。著述除了社会人类学理论述评之外,还有《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1998)、《逝去的繁荣》(1999)、《王铭铭自选集》(2000)、《草根权威》(2002,英文,合著)、《漂泊的洞察》(2003)、《走进乡土上》(2004)、《溪村家族》等专题性学术论著及随笔。

图书目录

一 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从进化论到结构主义

古典进化论与传播论

社会学派、历史具体主义与心理学派、功能学派

社会人类学、新进化论、民族学、结构主义

二 需要与社会: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再思考

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对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和理论更新

学科本体的讨论

结语

三 社会、文化与个人:“集体性格论”批判

“文化与人格”研究

“文化与人格”的批判与再批判

社会、文化与个人

四 象征、实践与反思:“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象征人类学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结构、实践与能动性

反思人类学

理论范式的多元化

五 文化的解释:格尔兹的诠释学探索

六 文化想像的力量:萨伊德论“东方”的表述

萨伊德与《东方学》

东方学的范畴和历史

东方学的文化深层结构

“本土化”、文化霸权、文化人类学

七 远方文化的谜: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引子:远方的求索

民族志与“文化科学”的建造

文本学派对民族志的重新思考

实验民族志的“艺术”

民族志的“面具”

附录:传媒时代人与文化的新视野

八 文化翻译中的“诱”、“讹”与“化”

翻译与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中的“诱”

“诱”——“讹”结合的文化误解

关于文化的“化”

九 从异域回归本土:文化批评、萨林斯、布迪厄

西方本土文化的批评

西方经济的符号解读:作为文化并置者的萨林斯

人的实践及其可沟通性:布迪厄的追求

十 “文化遗存”的启蒙:两篇文章的两种观点

费彻尔和马尔库思的文章

萨林斯的文章

读后的一点感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5: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