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释义

简介

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Xi Erduo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面积555849公顷,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

功能区划

1998年制定的《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所划定的功能区有:5个核心区、4个缓冲区,其余部分为实验区(包括1个珍稀植物繁育区、2个旅游区、1个工业控制区、1个荒漠植物园)。

伊克布拉格核心区:面积1.85万公顷。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红砂、沙蒿、半日花、四合木等。其缓冲区面积0.63万公顷 。

蒙西核心区:面积1.29万公顷。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四合木、半日花、沙冬青、红砂、珍珠、小禾草、霸王等。其缓冲区面积0.41万公顷。

阿尔巴斯核心区:是为保护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群落及其过渡带而设置的,面积3.8万公顷。其缓冲区面积0.21万公顷。

乌海四合木核心区:是为保护四合木群落而设置的,面积0.49万公顷。它是保护区内四合木群落长势最.好,成片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桌子山与岗德格尔山之间的台地上。

棋盘井半日花核心区:是为保护半日花群落而设置,面积0.8万公顷。该区群落类型简单,多为半日花为建群种的群落。其缓冲区面积0.46万公顷。

实验区:

1.荒漠植物园面积,0.27万公顷。

2.乌海珍稀植物繁育区,面积5518公顷。

3.胡杨岛旅游区,是由黄河段上的5个小岛组成,面积70公顷。

4.石峡谷旅游区,面积2620公顷。

5.工业控制区:位于乌海四合木核心区的东端和南端,面积3712公顷。

生物资源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西部,有着独特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及古地理环境,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特别是古老残遗植的“避难所”。现已查明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335种,(野生动物12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种,即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苞菊、蒙古扁桃、胡杨等;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珍稀濒危植物的有: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内蒙古野丁香、贺兰山黄茋、大花雀儿豆、长叶红砂、阿拉善黄芩、白龙穿菜、灌木青兰等13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植物优先保护名录的有:半日花、革包菊、沙冬青、绵刺、四合木等5种。保护区内古老残遗种及其他濒危植物有72种,其中四合木和半日花是第三纪孑遗物种,距今已7000万年,被专家、学者赞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活化石”。

旅游景观

保护区也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这里有鄂尔多斯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自然、人文历史遗迹,最著名的有国宝阿尔寨石窟,鄂尔多斯最高峰桌子山、以及以坐阐洞著称的迪延庙和神奇的百眼井、大峡谷等20多处景点。

管理现状

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保护区管理局立足于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在完善机构,广泛宣传的同时积极引进、实施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2006年保护区争取并实施了100.9万亩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不但有效促进了100.9万亩的公益林(地)的保护,促进了项目区所在地植被恢复进程,为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沙尘暴危害、为改善项目实施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使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成为可能,促进了项目所在地鄂托克旗新牧区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保护价值

本区地处亚非荒漠东部边缘,为西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和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区,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区内现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种,其中特有古老残遗种及其它濒危植物有72种,占全部植物种数21.79%,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种。特别是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小面积范围之内,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区还保存着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化古十分丰富,山地地层剖面明显,是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因此,该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地质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保护和改善我国荒漠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探索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