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地镇 |
释义 | 西地镇,地处天山北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肥厚,总面积316 平方公里,距奇台县城13公里。有可耕地面积25余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3.6万亩。全镇辖西地村、桥子村、东地村、旱沟村、沙山子村、小渠子村、条湖村7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771人,分属汉、维、回、哈等8个民族。有7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党员总数643人。西地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8℃,有效积温为3123℃,平均无霜期160天,平均年降水量176毫米。 乡镇概况1961年,西地从东风公社划出,成立西地公社委员会。1966年8月在“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西地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1976年5月恢复原名西地公社。1981年,撤消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委会。1984年机构改革,西地公社改为西地乡。1999年5月17日撤销西地乡改为西地镇。 农业生产西地镇是奇台县典型的井灌区,地处沙漠边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品质优良。生产的甜菜含糖量高,番茄优质高产,油葵出油量高,西瓜瓤沙味甜,其中尤以沙山子西甜瓜享有盛名,飘香万里,小麦籽满粒大,粉多筋厚,享誉北疆一线。打瓜、裸仁南瓜、作物制种品质好、产量高,茼蒿、芍药、高粱、早熟土豆等特色农作物经济效益较好。2002年,西地镇被自治区认证为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镇退耕还林面积2.5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面积5万亩,县乡公路绿化面积1200亩,建成1500亩文冠果示范园。 西地镇是奇台县的畜牧业大镇。近年来,在牛羊育肥、生猪养殖、肉羊繁育、家禽养殖、特色养殖(骆驼、驼鸟、鸳鸯)、奶业等基地建设和品种改良、动物防疫、饲草料加工、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走上了小区带动、科技推动,专业协会促销的规模化发展道路。全镇现有专业育肥小区18个,育肥大户120户,专业养殖大户308户,年育肥量在12万头(只)以上。2005年西地镇被昌吉州列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镇”和“秸秆养畜示范镇”。2007年,全镇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28.8万头(只),年末存栏达到64800头(只),实现畜牧业总收入25209万元。 社会事业西地镇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有镇级文化中心二栋,占地面积994平方米,村组高标准文化室36栋,配套设备完善。 有普通初中1所,小学5所,镇卫生院1所,医疗点7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3人。旅游特色鲜明,辖区内东地大庙亦称关帝庙,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于2004年维修复原,属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占地3500多平方米的电影城一座,是新疆电影制片厂于1996年对原东地村九组的屯庄改建而成,曾拍设过《浴血驼城》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农副产品交易十分便利,建有占地3000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1个,并成立了农产品经销公司。 基础设施西地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完善。交通便利,有通往奇台北山煤矿及乌拉斯台口岸的公路及S228线横贯全镇,镇、村公路均为砂石路面。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全镇有配套机电井913眼,灌溉渠158公里,以膜下软管滴灌为主的各类节水灌溉面积0.65万亩,自来水普及率达98%。 邮电通讯畅通,现已安装程控电话2800部,电话入户率达到了87%,宽带普及率也不断提高;架设有线电视接收站5座,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5%。 经济发展西地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西地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建设“三有三好”镇级班子和“听招呼、有威信、会服务、敢管理”的村级班子为目标,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思想上谋第一、目标上定第一、排名上争第一的良好氛围,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711元,比上年增加增加703元,增长11.7%。其中种植业人均2640元,较上年增加214元;畜牧业人均2873元,较上年增加382元;二三产业人均688元,较上年增加76元;外出劳务人均410元,较上年增加31元;林业人均37元;其它收入41元;再分配收入22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