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
释义 |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自1985年正式成立,如今20多年过去了, 20世纪70年代起,西藏陆续筹备组建了一批社科研究及藏学研究机构,其中,西藏社会科学院的筹建成立是西藏社科事业发展道路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她使自治区第一次有了哲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发展、藏学研究的专门学术机构和研究咨询中心,从此,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藏学研究事业走上了专门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推动西藏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为西藏的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介回眸西藏社会科学院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建院到现在经过几次改编、撤建,目前除几个职能部门外,下设机构科研所6个: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当代西藏研究所、经济战略研究所;科研辅助部门3个:既西藏藏文古籍出牌社、《西藏研究》编辑部、文献信息管理处(图书馆)。西藏社会科学院设有“西藏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藏《格萨尔》研究中心”;自治区藏文古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格萨尔》抢救办公室、贝叶经抢救领导小组办公室、六省区市藏文古籍工作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均设在西藏社会科学院。全院现有人员编制124名,其中,科研业务人员98名,现有高级专业人员32名(正高11名,副高29名),中级专业人员39名,初级以下专业人员27名,院特聘研究员、特邀研究员18名。 我院哲学、藏学研究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定位确立专长。以藏学研究为主的西藏社会科学院多年来将研究重点定位于西藏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社会文化,以探索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规律和回答西藏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根本方向,把解决西藏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要研究任务,高举当代西藏发展研究和藏学研究的旗帜,投身西藏各项建设事业的火热生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她的许多科研成果在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大量切实可行的咨询、参谋的过程中,不但因为其坚实的理论科学性,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为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在科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西藏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 学科强项特色,先后编写完成《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藏汉文版)、《夏格巴(西藏政治史)批注》(藏汉文版)、《西藏古近代交通史》(汉文版)、《藏事汉文文献》、《藏文雪域文库》、《藏学文献目录索引》(汉文版)、《历史造就的统一体》(藏汉文版)等一批重要专(译、编)著,整理出版《格萨尔》艺人说唱本20部20本(约800万字),在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西藏研究》汉文版接连入选全国中文期刊社科类百种优秀期刊及“双高期刊”。 西藏社会科学院在大力整理、发掘、抢救藏民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大现实研究力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九五”以来结项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当前西藏社会政治稳定问题研究》、《西藏农牧业微观基础的组织创新》、《援藏经济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西藏自治区寺庙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效益分析》、《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西藏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西藏主要城镇贫困群体与帮困救助研究》、《西藏开发中的西藏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究》、《现存藏传佛教典籍初步调查与整理的可行性方案研究》、《西藏自治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等。 西藏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的许多优秀论文先后入选国内各种学术论文集,并有相当数量论文被译成英、法、日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自第六届(1996年)至第十届(2005年)国际藏学会以及在其他各种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西藏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交的数十篇学术论文均被收进历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