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藏古人类遗址
释义

西藏古人类遗址

关键字: 西藏 遗址 古人类 化石 石器

人类的栖息,繁衍总是选择在自然条件比较好的环境里,像西藏这样大高寒地区,一般想象中,人类不需要到那里去,至少,毋须很早以前就去了。可是,事实上,据考古发现,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那里活动了。

1966年7月-8月间,珠穆朗玛峰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聂拉木县亚里村南面,中尼公路和波曲河的东侧,海拔4300米的河流阶地上发现一件打制的石核和石核刮削器,以及20多件用燧石,玉髓,水晶制作的细石器。随后,又在中尼公路上羊圈(第九道班)东南约1千米的地方,朗弄曲河左侧的阶地上(海拔4900米),捡到3件打制石器。由于当时再进一步说明时代的材料不够,认为大约是全新世初期的物件,那么,也说明距今1万年前,西藏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了。

到1981年,随着西藏考古发掘工作的收获,可以断言,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的足迹就已经到达那里了。

1964年,青藏科学考察队在定日东南10千米的苏热,在第二级阶地上发现49件石片和用石片做的刮削器及尖状器。这些石器的加工方法,于东北地区旧石器中期或晚期的石器颇为相似,但与邻近的印度聂瓦斯早期或晚期的文化不同,定日石器的特点,可以从中国猿人使用的石器中找到祖型,由此推测,当时的西藏人是从内地迁去的(这批石器虽然发现较早,但研究较晚)。

1976年,在藏北3个地点也发现旧石器100多件,其中卢令地点的最有意思,有各种的刮削器,端刃刮削器和尖状器。制作比较精致,刃口比较薄锐,刃缘也较匀称,颇显示其进步性质。其文化面貌颇与宁夏水洞沟(河套人时期)的旧石器相似。与印度聂瓦斯晚期巴基斯坦索安晚期文化也有类似之处,似乎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南北两坡两处文化交流的结合地。

至于细石器,分布很广,已发现25个地点,分布的范围:北纬28度15分-34度47分,东经82度0分-88度41分。海拔4600米-5200米不等。共获细石器265件,有契形石核,锥形和半锥形石核,柱形石核,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等。在这纵横千余里的细石器分布区内,所见到的石器面貌,基本上一致。研究者认为,这些细石器与青海,新疆南部所见到的细石器是同类的,因此认为,约在四五千年前,游牧部落早就在西藏广袤的范围内活动了。

西藏堆龙德庆县境内发现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这一发现将西藏高原人类居住的时间提前了1.5万年,即距今2万年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重视。

由于亚欧大陆板块的激烈碰撞,产生了地球上最年轻、最辽阔、最高的西藏高原。第四季冰川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及高原的隆升,使这座高原的环境较之地球其它地方都产生了更为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古环境也就成了学术界争议的课题。此前的理论一直认为,1.6--2.4万年前西藏高原被冰川所覆盖,不可能有古人类居住。这一理论由于西藏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发现而发生了动摇。

今年第29期《美国地球物理学通讯》的一篇由我国香港大学章典、李盛华两位教授撰写的文章--《对西藏古人类手印、脚印化石的热释光断代分析--兼论第四纪冰川时期西藏高原的古环境》中说,在距离拉萨堆龙德庆县85公里、海拔4200米的一处斜坡上,发现了钙化岩层上的19个手印和脚印化石,以及一个火塘遗迹。他们通过对这些印迹采样标本的热释光断代分析,测定其距今约2万年。此前,有关专家对西藏昌都卡若遗址的断代为距今4300--5300年,据此有观点认为,西藏人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迁入高原的。而这一新发现却很可能改写以往的认识,为古环境学、西藏考古、西藏史前史研究等学科提供重要的线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37:36